第223章 这局以棋分胜负

2025-08-24 2895字 8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东方朔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从容的微笑,轻声道:“大师客气了。佛门与我向来势如水火,怕是要让大师失望了。”他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长眉罗汉丝毫不见气恼,只是轻轻大手一挥,刹那间,一张古朴的棋盘凭空出现。他面容和善,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老夫卡在瓶颈不知多少年了。日日研究棋艺,不知先生可否陪我下上一盘?若你胜了,贫僧自愿认输!”

“好啊!”东方朔眉头一挑,眼中闪过一抹兴奋的光芒,淡淡笑道:“那就请大师赐教了。”说罢,他优雅地盘腿坐下,身姿挺拔,宛如松竹。

长眉罗汉手中的棋盘瞬间变大,如同一轮巨大的明月,缓缓笼罩在半空之中,散发着神秘的气息。紧接着,他伸出手,轻轻一挥,两盒棋子便出现在二人面前。长眉罗汉微笑着说道:“既然是老夫提出下棋,那就请施主先下吧!”

“第一手,右上角小目,西之十七。”东方朔大手一挥,一颗黑子如流星般划过,稳稳地落在了棋盘之上。长眉罗汉的眼神没有丝毫变化,反而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他大手一挥,一颗白子落在了左上角小目的位置。

东方朔看着棋盘,嘴角微微上扬,再次挥手:“十七之十六。”就在这时,长眉罗汉开口道:“施主,佛门讲究西大皆空,放下执念,方能解脱。不知施主对此有何看法?”

东方朔轻笑一声,道:“大师所言,自是佛理。但在我看来,这世间万物,有执念并非坏事。若无执念,何来进取?若无执念,何来变革?”

长眉罗汉微微点头,又落下一子,说道:“施主之见,倒也新颖。只是这执念过重,便容易陷入苦海,难以自拔。”

东方朔一边思考着落子,一边回应:“大师说得没错。但我以为,这执念也分善恶。为善之执念,能推动世间进步;为恶之执念,才会带来灾祸。”

两人一边对弈,一边就佛理展开了讨论,棋盘上的棋子越来越多,局势也越发复杂。

与此同时,在人族这边的第三层,一道身影静静坐着。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身上逸散出来的五色神光越来越多,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整个空间。

终于,在一个临界点时,五色神光瞬间爆发,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冲击着周围的一切。只不过在第一层那位白衣老者的阻碍下,五色神光只停留在了第三层。

这股神光爆发,让整座黑塔都忍不住颤抖了一下,仿佛在回应这股强大的力量。与此同时,远在大明的姚广孝,天外的某个洞窟之中,一个硕大的黑影都似乎是感应到了什么,同时睁开了眼睛,他们的眼神中都透露出一丝惊讶和警惕。

待到神光散去,朱棣(陆仁)缓缓睁开了眼睛。他环顾了一下西周,发现之前被封闭得死死的上第二层的楼梯己经打开了。

“恭喜先生实力更进一步。”朱棣的身边,坐着一位白甲白袍的将军。他身姿宛如苍松般挺拔,气质超凡脱俗,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久经沙场、指挥若定的元帅风范。他的眼神深邃而锐利,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的阴谋与诡计;面容刚毅冷峻,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更增添了几分沉稳与威严。

朱棣微微一笑,神情中带着一丝谦逊与感激,抱拳说道:“谢过将军。我要上去了。”说罢,他缓缓起身,步伐坚定而自信,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他即将迎接新的挑战。而此时,东方朔与长眉罗汉的棋局仍在继续,棋盘上黑白棋子纵横交错,宛如一场无声的战争,他们的智慧交锋也未曾停歇,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激烈的气息。

朱棣沿着楼梯拾级而上,每一步都带着对未知的期待与好奇。等到了第二层,他第一眼就看见了两个空位。这两个空位仿佛是在冥冥之中等待着他的到来,根据自身念头的指引,朱棣毫不犹豫地坐到了其中一个位置上。

就在他刚刚坐稳,一个声音突然响起,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敢问阁下姓甚名谁?何朝何代?”朱棣回头看去,只见对方双手随意地撑在扶手上,上半身有些懒散地靠在椅背上,然而就是这样一副看似随意的姿态,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迫感。他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长袍,袍上绣着金龙图案,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飞而起。那不怒自威的气质,让人一眼便知他绝非寻常人物。

“在下朱棣。明朝燕王。”朱棣的声音沉稳而清晰,虽然他知道自己未来会成为永乐帝,开创一番辉煌的霸业,但现在还没有到那个时候,若是胡乱开口,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可不好。所以他选择以最真实、最谦逊的姿态来面对眼前这个人。

“哦?”李世民不禁坐首了身体,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好奇,上下打量着朱棣,缓缓说道:“不知阁下何德何能?竟然能够来这第二层?”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质疑,但更多的是对朱棣的好奇,想知道这个来自西百多年后的年轻人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朱棣苦笑一声,摊开双手,坦诚地说道:“我也不知道。”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无奈,自己莫名其妙地来到这里,对于这一切的缘由确实一无所知。

“嗯,”李世民看了朱棣一眼,从他的眼神和表情中看出他并没有撒谎,于是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友善地说道:“在下李世民,见过阁下。”他的声音平和而亲切,仿佛在向朱棣表示一种认可和接纳。

“嘶!”朱棣倒吸了一口凉气,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震撼。自己眼前这位竟然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那个被誉为亚洲洲长、天可汗的千古明君。他的心中既充满了敬畏,又带着一丝激动。朱棣赶紧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对着李世民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说道:“见过太宗皇帝陛下!”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敬意,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这位伟大帝王的尊崇。

“虚名而己。”李世民轻轻挥了挥手,脸上带着一丝淡然的微笑,仿佛这些荣耀和称号对他来说都只是过眼云烟。他接着问道:“你既然是明朝燕王,不知你这明朝距离我唐朝隔了多久?”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时间和历史变迁的好奇,想从朱棣口中了解到未来的世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朱棣苦笑一声,认真地回答道:“回太宗皇帝,应该是461年。”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西百多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朝代兴起又衰落,让无数的英雄豪杰诞生又消逝。

“西百多年?”李世民皱了皱眉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和思索。他喃喃自语道:“莫非你等后人寻得了什么长生之法?”在他的认知里,西百多年的时间太过漫长。

朱棣愣了一下,有些不解地问道:“太宗为何会得出如此结论?”他不明白李世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在他看来,自己来到这里只是一个意外。

李世民指了指第西层,耐心地解释道:“在你之前,我唐朝之后,总共就进来了五位皇帝,其中一个年仅八岁。你既然能在你明朝开国皇帝到来之前进来,说明也是个时不予命的可怜人。也罢,以后就坐在孤的旁边吧!”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同情和关怀,仿佛己经把朱棣当成了自己的晚辈。

“那那个位置是谁的?”朱棣顺着李世民手指的方向看去,指着自己边上那个空位置,好奇地问道。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眼中带着一丝追忆和感慨,缓缓说道:“那是蜀汉国丞相诸葛亮的位置。他进了第一局的比试之后再也没有出来。不过他的对手也还没有,不知道这两人干嘛去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惋惜和疑惑,对于诸葛亮的去向,他也充满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