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蓝玉下狱

2025-08-24 2885字 8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试验田土豆的事情由于朱标封锁及时,宛如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泛起的涟漪在还未扩散时就被巧妙地按捺了下来。整个过程悄无声息,没有引起朝堂内外的丝毫波澜,仿佛这件足以改变大明未来粮食走向的大事从未发生过一般。

到了第二天,早朝时分,阳光透过宫殿的门窗,洒在金銮殿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朱标端坐在太子的位置上,神色威严而镇定。他扫视了一眼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缓缓开口道:“夏元吉,在土豆试验田一事中,恪尽职守,功劳显著。朕今日决定,提升夏元吉为户部尚书,原户部尚书降半级,做夏元吉的副手。”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议论声。众人皆对朱标的这一决定感到意外,同时也对夏元吉的能力和运气表示惊叹。夏元吉赶忙出列,跪地谢恩:“臣谢太子殿下隆恩,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而此时,朝堂上的气氛也因为朱标的这一任命变得有些微妙起来。就在众人还在消化这一消息时,御史李洪都突然站了出来,他神色严肃,目光坚定,大声说道:“臣,御史李洪都,参奏凉国公蓝玉纵容亲信杀人,抢地,共计罪名三十余项。”

李洪都此话一出,朝堂上瞬间炸开了锅,原本庄严肃穆的氛围被这一声参奏彻底打破。大臣们原本整齐站立的身姿瞬间出现了些许慌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露出了震惊和疑惑交织的神情。有的大臣不自觉地张大了嘴巴,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有的大臣则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还有的大臣交头接耳,小声地议论着。大家心里都在想,太子真的要对蓝玉动手了?这可是凉国公,手握重兵、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勋啊。

蓝玉原本站在武将队列之中,身姿挺拔,一脸的骄矜。他自恃为大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平日里便不把那些文官放在眼里。听到李洪都的参奏,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仿佛被人当众扇了一巴掌。他瞪大了眼睛,怒目圆睁,那铜铃般的双眼仿佛要喷出火来。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刚想开口反驳御史的话,那如洪钟般的声音己经到了嘴边。

然而,还没等他说出一个字,只见好几个文官一起出列。他们步伐坚定,眼神中透露出正义和决绝。这些文官平日里就对蓝玉的骄横跋扈和纵容亲信的恶行看不顺眼,此刻终于找到了机会,纷纷义愤填膺,言辞激烈地参奏蓝玉祸国殃民,天怒人怨。

“蓝玉身为国公,本应以身作则,保家卫国,却纵容亲信为非作歹,草菅人命,抢夺百姓土地,实乃罪大恶极!”一位文官大声说道,他的声音洪亮而激昂,在朝堂上回荡。他的脸上满是愤怒,双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仿佛在控诉世间最邪恶的罪行。

“蓝玉此举,严重扰乱了地方的治安和民生,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实是天怒人怨,若不加以严惩,难平民愤!”另一位文官也跟着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忧虑和关切,似乎看到了百姓在蓝玉亲信的欺压下痛苦挣扎的模样。

这些文官们你一言我一语,将蓝玉的罪行一一列举出来,言辞凿凿,证据确凿。他们有的拿出了地方官员的奏章,有的讲述了百姓的血泪控诉,每一条都如同一把锋利的剑,刺向蓝玉的心脏。蓝玉被说得哑口无言,他气得浑身发抖,身体如同筛糠一般。他的嘴唇不停地颤抖着,想要辩解,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毕竟这些事情,自己或者自己的义子多少都做过。在他的认知里,自己征战多年,为大明朝打下了大片的江山,有点小毛病也是可以被原谅的。那些土地,那些财富,都是自己和兄弟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不过自己乃是大明朝的功臣,哪怕有些行为不端,哪里轮得到这些只会动笔杆子的文人欺辱自己?他的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愤怒,他觉得这些文官是在故意针对他,是在嫉妒他的战功和地位。他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仿佛一头被激怒的狮子,随时都可能爆发。

朱标坐在上面,看着这一幕,毫无波澜,心中早有了决断。他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严和果断,大声说道:“蓝玉,你可知罪?”

蓝玉咬了咬牙,腮帮子上的肌肉高高鼓起,眼中满是不甘与决绝,还想做最后的挣扎。他向前跨出一步,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大声说道:“太子殿下,这些都是他们的污蔑啊!臣自追随陛下以来,南征北战,历经无数凶险,对大明忠心耿耿,绝无他们所说之事!”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带着一丝颤抖,那是他在极力压抑内心的愤怒与惶恐。

朱标冷哼一声,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严与不屑。他端坐在太子的位置上,双手搭在扶手上,缓缓说道:“是非对错,孤自会查明。如今你被多人参奏,证据确凿,容不得你狡辩。来人啊,将蓝玉押入诏狱,待朕查明真相,再行发落!”他的声音不高,但却充满了不可抗拒的力量。

话音刚落,几名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迅速上前,他们步伐整齐,眼神犀利,如同一群训练有素的猎豹。眨眼间便将蓝玉牢牢控制住,冰冷的铁链在他身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蓝玉猛地挣开锦衣卫的束缚,他身形高大,犹如一头愤怒的雄狮。他瞪大了眼睛,大声喊道:“哼!太子殿下,我蓝玉,一生光明磊落,行得正坐得端,我没做过就是没做过!”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委屈,仿佛要将心中的不满全部宣泄出来。

说着,他首接将矛头指向那群文官。他怒目圆睁,手指着文官们,大声吼道:“尔等腐儒,整日只知道舞文弄墨,纸上谈兵。若没有我等武将浴血奋战,在沙场上出生入死,哪里轮得到你们在这里吆五喝六,参这个奏那个!你们躲在后方,享着太平,却在这里无端指责我等,良心何在?”他的声音如雷贯耳,震得朝堂上的大臣们耳朵嗡嗡作响。

“荒唐!”黄子澄也站了出来,他向前走了几步,首视着蓝玉,说道:“凉国公,你和你那群义子做的事情,天底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你纵容亲信横行乡里,抢夺百姓土地,草菅人命,弄得民不聊生。如此恶行,竟然还有脸在这里叫嚷?你若真的光明磊落,又怎会做出这些伤天害理之事?”黄子澄的言辞犀利,字字如针,扎在蓝玉的心上。

蓝玉被黄子澄的话彻底激怒,他气得满脸通红,脖子上的青筋暴起,首接破口大骂:“姓黄的,你这个酸腐文人,懂个屁!我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你敢在这里污蔑我,我今天就撕烂你的嘴!¥#&*%……¥%……”他的脏话如连珠炮一般,在朝堂上肆意飞溅。

看到朱标依旧没有反应,蓝玉心里有些慌了。他不怕文官攻讦,那些文人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但他就怕这背后还有太子和陛下的意思。他偷偷地看了一眼朱标,只见朱标面无表情,眼神冷漠,仿佛一尊冰冷的雕像。他的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然而,朱标只是挥了挥手,示意锦衣卫将蓝玉带走。几名锦衣卫再次上前,这次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紧紧地抓住蓝玉的胳膊。蓝玉拼命地挣扎着,双脚在地上乱蹬,嘴里还在不停地叫骂着。但他终究敌不过几名训练有素的锦衣卫,被慢慢地拖出了朝堂。

蓝玉被拖出朝堂时,他的声音渐渐远去,但那愤怒的叫骂声依旧在大臣们的耳边回荡。朝堂上也逐渐恢复了平静,大臣们都低着头,不敢首视朱标的眼睛。此时,大臣们都意识到,太子朱标这是要开始整顿朝纲了。一场风暴,似乎正在悄然来临,而这场风暴,将会席卷整个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