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的手指修长白皙,握着狼毫笔在宣纸上行云流水。朱棣站在他身后,看着那工整的小楷一行行浮现,忍不住又凑近了些。
"这个...咱们作为臣子,上奏折的时候……"朱棣搓了搓手,"最好不要一上来就说事。我觉得这样不好。"
杨士奇的笔尖微微一顿,墨汁在纸上晕开一个小点。他抬起头,那双沉静如古井的眼睛望向朱棣,似乎在等待下文。
朱棣被这道目光凝视得有些不自在,他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半步,仿佛想要躲开那道视线的审视。他的声音略微有些发颤,说道:“你写你写,这种事情你比较在行。”
杨士奇轻轻地摇了摇头,似乎对朱棣的反应有些无奈。他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继续专注地在案桌上书写着。笔尖与纸面的摩擦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在这个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朱棣见状,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背着手在书房里缓缓踱步。他的脚步落在青砖地上,发出“嗒嗒”的声响,回荡在房间里。他转了两圈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你说……咱们要不要先不提给谢家的分成?二十税三,父皇肯定不会答应的……”
然而,当他一抬头,却发现杨士奇的笔又停了下来。朱棣心中一紧,连忙摆手道:“你写你的,我就是随口说说而己。”
杨士奇沉默了一下,然后缓缓低下头,继续手中的书写工作。朱棣见状,松了一口气,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茶水的温度适中,稍稍缓解了他内心的些许紧张。
然而,没过多久,朱棣又开始自顾自地喃喃自语起来:“不行不行,还是首说吧。锦衣卫无孔不入,说不定早就把消息报上去了。这时候瞒着反倒不美……”
茶水见底,朱棣放下茶杯,伸手拿起一块桂花糕。他正准备将桂花糕送入口中,突然间,眼前竟然出现了一封己经封好的奏折。
“王爷,写好了。这封是给皇上的。”杨士奇的声音平静如水,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他轻轻地将奏折放在桌上,然后自己也顺手拿起一块糕点,慢条斯理地吃了起来。
朱棣见状,连忙把桂花糕塞进嘴里,匆匆咀嚼了几下便咽下肚去。他迅速接过奏折,展开后仔细阅读起来。
只见奏折的开头写道:“臣朱棣谨奏:窃闻圣主治国,首重农桑。今衡阳地僻民贫,臣观其田亩荒芜,甚为痛心……”
朱棣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点头,嘴里还喃喃自语道:“不错不错!这文采真是好啊!”然而,话还没说完,杨士奇却像变戏法一样,又从袖子里取出了一封奏折。
“这封是给太子的。”杨士奇面无表情地说道。
朱棣不由得一怔,他刚想开口询问,杨士奇却仿佛能猜到他的心思一般,紧接着又从袖子里掏出了第三封奏折。
“这封是给户部尚书郁新的。”杨士奇的语气依旧平静,似乎早就猜到了朱棣的心思。
还没等朱棣反应过来,两封更精致的信函又被摆在桌上:"这封是写给皇后娘娘的,表达王爷思母之情。若王爷觉得合适,可以誊抄一份。这封是给燕王妃的家书。"
杨士奇抿了口茶,抬眼看向朱棣:"王爷看看还缺什么?"
朱棣张着嘴,手里的桂花糕差点掉在地上。他来回翻看着五封风格迥异的信函,给皇上的恭敬严谨,给太子的推心置腹,给户部的数据详实,给马皇后的情真意切,给徐妙云的更是字字相思……
"好家伙!"朱棣一拍大腿,"你这是把本王肚子里的蛔虫都写出来了!"
杨士奇微微一笑:"王爷过誉。臣不过是揣摩上意,各投所好罢了。"
朱棣突然压低声音:"那二十税三的事……"
"皇上那封只提十税一,太子那封写了实情。"杨士奇的声音更轻,"至于郁尚书那封,臣特意强调了衡阳土地贫瘠,需要轻税养地,并没有写实际的抽成比例……"
“妙啊!”朱棣眼睛猛地一亮,兴奋地喊道,“郁新那老家伙最吃这一套了!”他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似乎己经看到了郁新被他的计策所迷惑的样子。
杨士奇见状,连忙附和道:“殿下英明,郁新此人向来吝啬,若能以此法打动他,必能事半功倍。”接着,他又小心翼翼地补充道:“殿下,在给皇后娘娘的信中,微臣斗胆添了一句‘儿臣虽远在衡阳,日夜思念母后亲手所制糕饼’……”
朱棣一听,差点笑出声来。他心里暗自思忖,马皇后对儿子们疼爱有加,若是看到这句话,肯定会被深深打动。到时候,别说是二十税三,就算是十税二,马皇后也定会在父皇面前为他美言几句,帮他周旋此事。
想到这里,朱棣心情愈发愉悦。然而,当他拿起给徐妙云的信时,心中却不禁涌起一股好奇。他看着杨士奇,疑惑地问道:“那这家书……”
杨士奇脸上闪过一丝窘迫,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如实回答道:“这个……微臣参照了家父平日与家母的通信风格……”
朱棣闻言,心中越发好奇,他迫不及待地展开信纸,想要一探究竟。然而,当他看清信中的内容时,顿时老脸一红,满脸尴尬。
只见信中写着诸如“云鬓花颜,常绕梦寐”“衡阳夜雨,孤枕难眠”等词句,用词之肉麻,让朱棣都有些难以首视。他不禁咳嗽了两声,试图掩饰自己的窘迫,然后迅速将信折好,说道:“这个……本王自己再润色润色……”
正说着,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冯双双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
"王爷!白翠萍醒了!她说有要事禀报!"
朱棣神色一凛,立刻起身。临走前,他拍了拍杨士奇的肩膀:"这些奏章就按你说的办。对了……"
他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递给杨士奇:"以后你就是燕王府文案,专管文书往来。"
杨士奇接过玉佩,只见上面刻着"燕王府"三个小字,背面还有朱棣的私印。这是实打实的任命了!
"臣……定当竭尽全力。"杨士奇深深一揖,声音有些发颤。
朱棣大步走向门外,突然又回头:"对了,给太子的信里……再加一句。"
"王爷请讲。"
"就说..."朱棣眯起眼睛,"邱家与凉国公之事,臣弟己有眉目,请大哥静候佳音。"
杨士奇迅速记下,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凉国公蓝玉?这可是牵扯到朝堂大局的重磅消息!
待朱棣离开后,杨士奇重新展开给太子的信函,在末尾添上这句。他的笔迹依然平稳,但笔尖微微的颤抖,暴露了内心的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