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外放的圣旨?

2025-08-24 2782字 8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朝廷那方面如何先按下不表。

让我们将视线放回武当山。

“太子殿下,您是明日便要启程回南京城了吗?”张三丰面带微笑,率领着宋远桥等一行人,缓缓地走进了朱标的住所。

朱标见到他们的到来,赶忙起身相迎,并亲自为张三丰倒了一杯水,然后微笑着回答道:“正是如此,南京城的事务繁多,我身为太子,实在不能久留于此。所以明日一早,我便要启程返回南京城了。”

说罢,朱标端起水杯,轻抿了一口,接着说道:“至于张开山,他会随我一同返回南京城。而燕王殿下,据我所知,他的下一站应该是前往峨眉山。”

张三丰听闻此言,微微抖了抖眉毛,似乎对这个安排有些意外。他沉默片刻,然后开口问道:“那无忌他们呢?”话音未落,他的目光便开始环顾西周,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当他的视线扫过某个隐蔽的角落时,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扫视。然而,这一细微的动作并没有逃过朱标的眼睛。

朱标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放下水杯,缓缓说道:“他们会先去一趟光明顶,处理一些事务,之后再返回塞外。”

张三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朱标的安排。他端起自己的水杯,轻啜了一口,然后与朱标闲聊了几句,便带着宋远桥等人告辞离去。

张三丰仙风道骨的身影渐渐远去,消失在视线尽头。朱棣若有所思地转身,踱步来到朱标身旁,脸上带着几分疑惑与谨慎。

“大哥,”朱棣微微皱眉,目光落在朱标身上,“你刚说,让我自己带人去峨眉山?”

朱标正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热气氤氲中,他抬眼看向朱棣,神色平静:“是啊,怎么,有什么问题?”

朱棣下意识地挠了挠头,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那我不用去燕地就藩了吗?就这样满天下跑,这似乎不合规矩吧?”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对祖制的敬畏,毕竟身为燕王,一举一动都关乎朝廷礼制。

“规矩?”朱标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他放下手中茶盏,目光坚定地看着朱棣,“你是燕王!你父亲是洪武帝!我呢,是这大明太子。这天下,还有什么规矩能跳得过我们二人?”朱标说话时,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与生俱来的皇家威严与自信,仿佛一切规矩在他们面前都能灵活变通。

朱棣听了,心中一震,思索片刻后,缓缓点了点头:“那行吧,既然大哥都这么说了,那我就跑这一趟吧!”虽仍有疑虑,但对兄长的信任以及对自身使命的担当,让他决定听从安排。

朱标见状,站起身来,拍了拍朱棣的肩膀,笑容温和而有力:“我给你三年时间,你觉得能完成吗?”

朱棣愣了一下,嘴巴微张,刚要说话:“三年?不是,那我……”他心中想着诸多事宜,三年时间看似不短,可既要完成去收集九鼎的任务,又要兼顾燕地事务实在是千头万绪。

朱标似乎猜到了他的心思,抬手轻轻一挥,止住了他接下来的话:“朝堂和燕地你不用管,我会处理好的。”朱标目光灼灼,眼神中充满了兄长的关怀与担当,仿佛在向朱棣承诺,他会为弟弟撑起一片安稳的天空,让他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去完成使命。

朱棣看着朱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眶微微泛红,感受到了兄长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支持。此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二人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长,仿佛这一刻,兄弟间的情谊也在这温暖的光线中愈发深厚、坚定。

“天下门派正统的仅有十个,武当山,峨嵋山,丐帮,明教,天龙寺,逍遥派,星宿派,少林寺还有唐门和天山派。如今武当的豫州鼎己经出世,剩下的八个九鼎,会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听完朱标说的这话,朱棣点了点头:“我明白。”

朱标看着朱棣,神色凝重地继续说道:“这九鼎关系重大,关乎我大明国运。你此去峨眉山,一是探寻九鼎下落,二是若能争取到峨眉派相助,那对我们更是如虎添翼。”

朱棣目光坚定,拱手道:“大哥放心,我定全力以赴。只是这路途遥远,江湖门派情况复杂,我还需精心筹备一番。”

朱标点头,从袖中掏出半块虎符递给朱棣:“这是什么,不用我告诉你了吧?若遇到棘手之事,可凭此令调动一些暗中力量相助。”

朱棣接过虎符,心中满是感动:“多谢大哥,如此一来,我便多了几分底气。”

朱标又叮嘱道:“江湖门派多有自己的规矩和忌讳,你行事切勿莽撞,以和为贵,但也不可失了我皇家威严。”

朱棣应道:“我记住了。只是这三年,大哥要兼顾朝堂和燕地,千万要保重身体。”说着,上前轻轻握住朱标的手臂,眼中满是关切。

朱标微微一笑,拍了拍朱棣的手:“你放心,我自会注意。你在外也要小心,有什么消息,及时派人传回。”

"咚、咚、咚。"

三声清脆的敲门声打断了室内凝重的气氛。朱标正用两根手指抵着太阳穴轻轻揉动,闻声动作一顿,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弧度。

"看来父皇是明白我的意思了。"他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进来!"朱标突然提高声调,声音在书房内回荡。

雕花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李传卫率先迈入,黑色锦袍下摆随着步伐微微摆动。他恭敬地向两位皇子行礼,而后无声地退至一旁,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没有发出半点多余的声响。

随后踏入的一男一女却形成了鲜明对比。男子长发披散,几乎遮住了半张脸,露出的半边面容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女子则相貌平平,属于那种扔进人堆就再也找不出来的类型。但两人步伐出奇的一致,连呼吸节奏都仿佛经过精确计算。

"臣郭白镜......"

"臣白翠萍......"

"见过太子殿下!见过燕王殿下!"

两人单膝跪地行礼,声音如同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平稳无波。

朱棣猛地从太师椅上弹起来,眼睛瞪得滚圆:"大哥,你这......"

朱标好整以暇地将双手揣进袖中,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你说对这两人感兴趣,那我索性就把人给你调来了。"

李传卫悄无声息地退出书房,顺手带上了房门。关门声很轻,却像是一道无形的界限,将内外隔绝成两个世界。

朱棣的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他当然记得自己前几日随口提过,但万万没想到太子竟然首接把人调来了!

"起来吧。"朱棣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两人齐刷刷起身,动作整齐得像是同一个人在照镜子。

"大哥,"朱棣转向朱标,声音有些发紧,"这不合规矩吧?我可是要外放的藩王......"

"无妨。"朱标摆摆手,"借调两个人而己,小事罢了。"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朱棣一眼。

"臣弟明白了。"朱棣迅速会意。

朱标看向二人:“父皇的旨意可有带来?”

郭白镜点了点头,从怀中取出三份圣旨,恭敬得递给朱标:“请太子殿下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