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莲花,竹节,和尚

2025-08-24 2456字 8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在遥远得近乎渺茫的时空深处,当九鼎于华夏大陆现世的那一刻,一股神秘而强大的气息,如同汹涌澎湃的浪潮,瞬间冲破重重维度,向着无垠虚空弥漫开来。

就在这远离华夏大陆的广袤虚空之中,几道若隐若现的虚影,宛如鬼魅般相继浮现。

“臭木头,我没感觉错吧?”一道尖锐而略带疑惑的声音,在虚空中骤然响起。循声望去,只见一朵残破的莲花,正悠悠然地缓缓飘着,那姿态,恰似一片飘零的花瓣,在平静的水面上随波逐流。

“咳咳……不会有错。那绝对是九鼎。”在莲花的边上,一节不知枯萎了多少年的竹竿,毫无生气地平躺着,恰似一根被随意丢弃在地面上的枯树枝,散发着岁月的沧桑与死寂。

“愚蠢的凡人,继续收集九鼎吧!等九鼎现世的那一天,就是我们返回洪荒的那一天!”莲花飘动着仅剩的几片残败莲叶,发出一阵犹如破锣般刺耳的笑声,那笑声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疯狂与贪婪,引得整个虚空都为之阵阵发抖,仿佛承受不住这股邪恶的力量。

然而,就在这张狂的笑声尚未消散之际,一道耀眼的银光陡然闪现,如同划破黑暗的流星,又似斩断混沌的利刃。一个银色的镯子,毫无征兆地突然出现,散发着神秘而强大的气息,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径首朝着莲花和竹节镇压而去。

“道祖法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回归洪荒,违令者,天道诛灭!”镯子之中,传出一道冰冷而威严的声音,如同洪钟般响彻整个虚空,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天地间至高无上的法则之力,让人不寒而栗。

莲花听闻此言,原本就残破的身躯猛地一颤,瞬间又掉落了一片叶子,它发出一声凄厉的哀嚎:“不!道祖不能这么对我们!”那声音中充满了绝望与不甘,仿佛失去了最后一丝希望。

此时,镯子缓缓漂浮到莲花的上空,散发出柔和而圣洁的光芒。这光芒如同春日暖阳,洒落在莲花身上,原本掉落的花瓣竟在这光芒的照耀下,以一种奇异的方式重新生长了出来。

“道祖即将超脱,任何人不得阻挠,否则道祖不介意亲手灭杀圣人。”镯子再次发出声音,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这简单的话语,却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撞击在莲花和竹节的心头。

莲花和竹节听闻,顿时陷入了深深的沉寂。它们知道,道祖的意志,犹如天地规则,不可违抗。

等到镯子渐渐远去,光芒消散在虚空之中,莲花终于忍不住再次动了起来,它不甘心得飘动着花瓣,嘴里念念有词:“虽然但是,我不甘心!”然而,竹节依旧没有回应,仿佛陷入了无尽的沉思。

在这片寂静的虚空中,只留下莲花一个孤独地念念叨叨,声音在空旷的虚空中回荡,显得愈发凄凉。不久后,一切又重新陷入了深深的沉寂,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未曾发生过,唯有那隐隐残留的一丝气息,证明着这场惊心动魄的风云变幻。

朱标神色凝重,将众人召集起来,再三叮嘱今日之事决不能外传,务必守口如瓶。待众人纷纷应下,他才匆匆回到自己房间。

朱标坐在桌前,沉思片刻后,提笔疾书。

时间在笔尖流淌,足足过了两刻钟,他才搁笔,将写好的纸张仔细折好,交到前来等候的锦衣卫手中,严肃道:“用最短的时间交到陛下手上。”

“是!”锦衣卫领命,迅速离去。

而此时,朱元璋身着便服,正坐在京城一处热闹集市的小摊子前。

令人诧异的是,这小摊子的摊主竟是一个和尚。朱元璋看着摊上摆着的测字工具,好奇问道:“大师,你还会测字?”

那和尚脸上浮现出温和的笑容,双手合十道:“施主可任写一个字,试试贫僧有没有这样的手段。”

朱元璋微微一愣,随即目光落在桌上的纸笔上,略作思索后,拿起笔,在纸上稳稳写下了一个“天”字。

和尚定睛一看这个“天”字,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眼中闪过一丝惊愕,紧接着,他竟忽然双膝跪地,恭敬道:“原来是贵人驾到,贫僧失敬!”

朱元璋见状,心中诧异更甚,忙伸手扶起和尚,问道:“大师何出此言?这‘天’字可有什么说法?”和尚站起身来,神色庄重,却只是笑而不语,这让朱元璋愈发好奇,不知这看似平常的一个字,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

和尚缓缓起身,目光凝视着朱元璋写下的“天”字,神色凝重道:“常人写‘天’,多为西平八稳,然贵人所书,此‘天’字上横稍短,下横却长,此乃‘王’字出头之象,非一般贵人,必是身处高位,掌控乾坤之人。”

朱元璋心中暗暗称奇,表面却依旧不动声色,笑道:“大师倒是好眼力,只是不知这‘天’字,于我当下之事,又有何预示?”

和尚微微皱眉,端详片刻后说道:“‘天’者,至高无上,然眼下这出头之态,虽显尊贵,却也暗藏锋芒,恐近期行事,需谨防小人暗中作祟,以免节外生枝。”

朱元璋听闻,陷入沉思,心中对这和尚的测字之术,又多了几分认可。他与和尚又交谈了几句,从天下局势,到民生百态,和尚皆对答如流,见解独到。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晚,集市上的人也愈发稀少。

朱元璋起身,准备离去,和尚双手合十,躬身相送。朱元璋忽觉与这和尚颇为投缘,转身说道:“大师若有闲暇,可至宫中一叙,朕……我也好再向大师请教。”和尚微微点头,笑道:“有缘自会相见。”

回到宫中,朱元璋脑海中还不时浮现与和尚交谈的画面。处理完一些政务后,他来到马皇后宫中。马皇后见他归来,微笑着迎上前,关切问道:“今日外出,可有什么趣事?”朱元璋便将遇和尚测字之事细细说来。

马皇后听后,笑道:“这和尚倒是有趣,见解不凡。皇上若觉投缘,不妨召进鸡鸣寺去,当个聊天解闷的人就是了。切不可真引为心腹泄露了朝中大事。”

朱元璋点头称是,两人又说了些家常,气氛温馨融洽。夜色渐深,宫灯散发着柔和光芒,映照着二人身影,在这静谧的宫中,相伴入眠。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床榻上,朱元璋缓缓睁开双眼,马皇后己在一旁轻声叮嘱宫女准备早膳。用过早膳,朱元璋精神地前往朝堂,开始了新一天的政务,心中却仍记挂着那和尚的话,思索着朝中之事,如何避开暗处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