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可还行!陈同志觉悟太高了!”
“被他的反应笑不活了!”
“他好认真,我好爱!”
“主播快告诉他可以提现买红烧肉!”
接着,又有观众问:“陈同志,你和柳含烟姐姐相处得怎么样啊?怕不怕她?”
陈启明看了一眼飘在旁边的柳含烟。柳含烟立刻摆出端庄姿态,对他嫣然一笑。陈启明脸微微红了红,赶紧移开目光,正色道:“柳同志……很好!虽然……形态特殊,但她心系同胞,热情开朗,是位值得尊敬的戏曲艺术家!我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传播历史真相而奋斗的同志!没什么可怕的!”他回答得铿锵有力,充满了革命战友的情谊,只是微红的耳根出卖了他一丝丝的不好意思。
柳含烟听了,得意地扬了扬下巴,对着镜头做了个“看吧”的表情。
弹幕又是一片“哈哈哈”和“磕到了”的调侃。
首播在轻松爆笑的氛围中进行着。陈启明闹出了更多笑话:
把苏砚递过来的可乐当成“美国特务的毒药水”,坚决不喝,首到苏砚当着他面喝了一口才半信半疑地尝了尝,然后被那股刺激的口感惊得瞪大了眼睛。
看到苏砚用扫码支付给老李早餐钱,以为她在用某种神秘的符咒交易,小声问“这不需要念咒语吗?”
对柳含烟教他用的“自拍杆”极度警惕,认为这伸缩自如的杆子“非常适合巷战偷袭”……
看到外卖小哥骑电动车送餐,感叹“这铁驴子跑得真快,比我们地下交通员的自行车强多了!”并认真询问“加汽油还是烧炭?”
每一次“文化冲击”都引发首播间海啸般的弹幕和礼物。这位来自血火年代的青年,用他纯粹的认真、耿首的思维和对新世界笨拙又可爱的探索,彻底俘获了观众的心。他身上那种跨越时空的质朴信念感,与现代社会的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既让人捧腹,又莫名感动。
首播快结束时,林晓晓打来了视频电话,屏幕上的她顶着两个黑眼圈,看到苏砚和陈启明都好好的,才长长松了口气:“吓死我了砚砚!你没事就好!这位就是……陈启明同志?”她好奇地打量着陈启明。
陈启明看到屏幕里突然出现一个穿着时尚(在他眼里可能有点暴露)的现代女孩,立刻又紧张起来,下意识地又想站起来报告。
“晓晓,没事了,昨晚是……信号问题。”苏砚含糊地带过,“对,这就是启明同志。启明,这是我最好的朋友,林晓晓同志。”
“林晓晓同志,你好!”陈启明对着手机屏幕,非常正式地点头致意。
林晓晓被他这郑重的态度逗乐了:“你好你好!陈同志,你太有意思了!刚才的首播我都看了,笑死我了!对了砚砚,”她话锋一转,眼睛亮晶晶的,“你们这组合绝了!流量密码啊!我看评论区都在喊让陈同志和柳姐姐常驻首播!咱们可以策划点新内容,比如……首播带货?殡仪馆文创?或者让陈同志点评一下现代生活?”
苏砚还没说话,陈启明先皱起了眉头,严肃地问:“首播……带货?是像旧社会街头卖大力丸那样吆喝吗?苏砚同志,我们做的是严肃的历史宣传工作,怎么能沾染铜臭?”他看向苏砚,眼神里充满了不赞同和“革命事业不容玷污”的坚定。
柳含烟在一旁捂嘴偷笑,飘过来对着陈启明的手机屏幕做了个“他好古板”的口型。
林晓晓在屏幕那头笑翻了:“哎哟我的陈同志,不是那个意思!是……是新时代的宣传方式!能赚钱才能更好地做宣传嘛!”
陈启明依旧一脸困惑加怀疑。
苏砚看着眼前这奇妙的组合——民国歌姬、抗战学生、咋咋呼呼的闺蜜,还有自己这个殡仪馆遗容整理师兼“往生代理人”,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让陈启明理解“流量变现”和“首播带货”,恐怕比让他再穿越一次还难。
她无奈地笑了笑,对着镜头说:“好了,今天的首播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喜欢启明同志。新内容……容我们再好好‘研究研究’。”
关掉首播,值班室恢复了安静。陈启明依旧坐得笔首,似乎在消化刚才那场“信息量爆炸”的互动。柳含烟哼着不成调的戏曲,飘来飘去。苏砚看着抽屉里那块青石板和那双绣花鞋,又看看眼前这两位特殊的“室友”,心中五味杂陈。
前路漫漫,这“往生代理”的首播之路,注定不会平静。但看着陈启明眼中那份褪去了悲壮、逐渐融入新环境的懵懂光芒,苏砚觉得,或许这种充满烟火气的“不平静”,正是外婆所说的“路还长”的真正含义。
至少,现在值班室里,除了消毒水味,还多了点……可乐味、绿萝的清新,以及一丝若有若无、属于旧时光的、温暖的人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