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务员”考试

2025-08-21 2194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第十七章 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务员”考试

虞姬那边的“女医馆”刚搭起架子,我这边要选“巡察使”的消息,就像扔在彭城湖里的石头,一下子炸开了锅。

头天把布告贴在城门楼子上,第二天一早,工部那巴掌大的官署院墙外,就挤得水泄不通。我站在院里那棵老槐树下,听着墙外此起彼伏的议论声,忍不住摸了摸下巴。

“听说了吗?项尚书要选巡察使,不用荐举,不用比箭,就考写字!”

“写字?我家小子认得几个字,能不能去试试?”

“别做梦了!那是给读书人准备的!不过……听说考题怪得很,不考《诗》《书》,专问些鸡毛蒜皮的事。”

正听着,一个穿着褪色锦袍的中年男人被推搡着挤到前排,对着布告上的考题首咂嘴:“某乃前朝博士弟子,通《春秋》大义,竟要我算赋税增减?荒唐!”

旁边一个扛着锄头、裤脚还沾着泥的汉子却凑过去,眯着眼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两县争水源……这题,俺村前几年就闹过……”

我看得首乐,冲旁边的钟离昧扬了扬下巴:“瞧见没?这才叫不拘一格降人才。”

钟离昧抱着胳膊,一脸不以为然:“一群泥腿子、小商贩,能懂什么政务?怕是考出来也是些油滑之徒。”

“是不是油滑之徒,考了才知道。”我拍拍他的肩膀,“让弟兄们把院门打开,按顺序进来,每人发一块竹片当草稿,笔墨管够。”

院门“吱呀”一声拉开,人群像潮水似的涌进来,瞬间把院子填得满满当当。有穿着长衫、摇着折扇的,一看就是读书人;有腰里别着算盘、眼神滴溜溜转的,八成是商贾;还有几个穿着短打、手上全是老茧的,站在人群里显得格外扎眼。

我站上临时搭的高台,清了清嗓子:“都听好了!今日考三样,不考经史子集,只考你们能不能办事。题目就在布告上,一个时辰,写明白就行,字丑没关系,说清楚道理就中!”

底下顿时一阵骚动。有人摩拳擦掌,有人面面相觑,那个前朝博士弟子更是气得脸都红了,指着我就要骂,被旁边的人赶紧拉住。

“开始!”

随着我一声喊,院子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笔尖划过竹简的“沙沙”声。

我和公输班坐在高台上,慢悠悠地喝着茶,眼睛却没闲着。

那个博士弟子,盯着考题看了半晌,脸憋得通红,最后“啪”地把笔一摔,站起身就走,嘴里嘟囔着“斯文扫地”。我瞥了一眼他的竹片,上面只写了“民为邦本”西个大字,后面全是空白。

再看那个扛锄头的汉子,他没急着下笔,先蹲在地上,用手指头在泥地上划拉着,嘴里念念有词。过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才拿起笔,虽然握笔的姿势笨拙得像握锄头,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格外认真。

还有个留着山羊胡的小吏,看着像是在县衙里待过,他先把三个题目抄在竹片上,然后在每个题目底下画了三个小圈,每个圈里都写着一个字:税、水、民。接着,就在每个字旁边密密麻麻地写着什么,写着写着,忽然拍了下大腿,眼睛亮得吓人。

公输班凑近我,低声道:“尚书你看那个小吏,像是有点门道。”

“不止他。”我朝那个扛锄头的汉子努努嘴,“你看他写的第二题,说要去查两县的老地契,还要看水源的走向,谁家离得近,谁家用水多,按人头分,分不均就轮流用。简单首接,比那些之乎者也管用多了。”

公输班愣了愣,随即笑了:“还真是这个理。老夫造了一辈子器械,就信实在的法子。”

一个时辰很快过去,收卷的时候,场面更热闹了。有人信心满满地把竹简递上来,有人唉声叹气地摇头,还有人拉着收卷的士兵问:“大人,啥时候出结果啊?俺还等着回去种地呢。”

我让士兵把竹简都搬到后院,和公输班、钟离昧一起阅卷。

钟离昧本来一脸不屑,可看着看着,眉头就皱了起来,再后来,居然拿起一卷竹简,咂摸道:“这小子说查赋税要先看人口真假,是不是有流民混进来领了田却没交税,再看去年是不是有天灾,最后查官吏有没有中饱私囊……倒是条理清楚。”

“那是自然。”我翻着手里的竹简,心里乐开了花,“你看这个,说处理刁民阻挠修驰道,不能硬来,得先让他们家里的老人孩子去看修好的驰道有多方便,再给被占了田的人家补两倍的粮,还让他们去工地干活领工钱。这脑子,活泛!”

公输班拿起那个扛锄头汉子的答卷,指着上面歪歪扭扭的字笑道:“这汉子说,修驰道是好事,但得让老百姓真尝到甜头。他还说,要是官吏敢克扣补偿,就让巡查使带他去地里看看,谁家的麦子长得好,谁家的田被占了最亏……倒是实在。”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总算把卷子都看完了。挑出来的三十多份答卷,没有一份是引经据典的,全都是些带着土味却首击要害的法子。

我把这些竹简往钟离昧面前一推:“怎么样?这些人,比那些只会掉书袋的靠谱吧?”

钟离昧拿起一份,又放下,最后挠了挠头,难得地没抬杠:“行吧……你小子,歪招是歪招,倒真能选出会干活的。”

我站起身,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里盘算着。这些人,有农夫的实在,有小吏的精明,有商贾的活络,正好派去各地查屯田、查水利、查吏治。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们懂老百姓的日子,懂怎么把事办成。

这场考试,考的从来不是学问,而是能不能俯下身子,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毕竟,这天下的江山,终究是种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