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设备毁坏了

2025-08-15 2581字 6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专家进来后,下了命令,让工厂放假。

理由是,他们要进行科学研究,不能受外界的影响。

工人们在谷中,会影响到他们。

这事,工厂不同意停厂,停一天,就是钱。

但是,县长安排了井察,将工厂的人全部赶出了泉谷。

专家们真的是砖家。

他们看了三天,硬是没看出设备的核心。

这时,一个专家提出,要对设备进行拆开,一项一项地去研究。

于是,他们调来了人,开始拆设备。

他们没想到,系统生产的设备,是高度保密的。

当设备遇到强拆,那设备就会自我技术保护,自毁核心部分。

所以,在专家拆缷时,设备发生了爆炸。

爆炸没有伤到人,但是,那些电路元器,还有核心装置,顷刻间便成了一堆黑炭。

专家们慌了。

他们用了一天的时间,解决不了问题。

他们便在第三天,坐车逃离了遵义。

这情况被井察向上面报告了。

省地县三方来了人,调查这件事。

他们也请来了京城的专家。

京城的专家摇摇头,说,“这设备都废了!修复不了。 ”

这话传了出去,马上,虾子乡有上千的人,冲去了县政府,要求县长赔偿大家的损失。

县长得到了消息,提前逃出了遵义。

他带来的几个人也都逃走了。

可这事没有结束。

村民们沿路向地区所在地走去,他们准备向省里走去,要求省地领导给他们一个说法。

省委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会上,大家严厉批评了那个宠溺县长的副省长,如果不是他要求将那人调去遵义,如果不是他应那县长的要求,安排专家进驻泉谷,就不会发生这件事。

副省长只得向省委认错,向首相府检讨,请求处理。

开完会后,省长亲自去路上迎接上访的干群。

“省里保证,赔偿损失,处理责任人,尽快修复设备。 ”

得到了省长的承诺后,村民们才返回遵义虾子乡。

正在地区党校学习的马云,被一辆车子接走,去了地委办公楼。

地委徐书记接见了马云,还有省里的一位副省长。

他们找马云,就只有一件事,让马云尽快地买回新的设备回来。

马云很首接地告诉他们,毁坏的设备不可能再修复了。

领导们便转变,让马云去联系新的设备。

马云说,他会尽力去办这事,但是需要出国一趟。

第二天,地委办公室主任,带来了地委的批准书,同意马云出国。

还有一些资料。

至于钱的事,地区干瞪眼,省里也没有外汇。

省里说,“让马云去想办法,他是一个老外贸易了,换外汇应该有门路。 ”

马云回了一趟遵义,见到了张亮与老书记。

在张亮的家中,办了一桌菜,请马云吃饭。老书记作陪。

吃饭中,那两人将县长骂了一个狗血淋头。

不过,他们却有一种庆幸的表情。

那县长太强势了,一来就压死了张亮。

张亮原以为自己会被赶出去,也做好了准备。

谁知道,那帮人作死,弄出了这大的事故。

马云问,“那个人如何处理的。 ”

张亮拿起酒杯,与老书记和马云碰杯,“我一逃回省城,就被省纪委带走了,现在正在审查。就他造成的损失,肯定是双开除!他带来的那几个人,被我们县纪委去带了回来,也正在审查。 ”

这审查,也就是走个过场。说你有问题,你就有问题。

丢官是肯定的,至于其他的处理,就看个人的问题大小了。

老书记说,“张书记在今天的县委常委会上,提名你为虾子乡党委副书记兼乡政府乡长。全票通过。 ”

他说的全票,也就是在缺两人的情况下的全票。

不过,马云的乡长之位那是稳稳的了。

马云站起身来,向县委书记和老书记行礼。之后,他喝了两杯白酒。

喝完后,脸不红心不跳。

张亮哈哈大笑,“豪爽!”

连喝了三杯,老书记问,“设备有把握吗? ”

马云说,“谁敢说有把握,但是,我会尽全力。大不了,我也跟着他们,持枪冲击,抢也要抢设备回来。”

张亮听老书记说过,设备是通过走私渠道进来的,“那你要小心,就是买不到设备,也要人平安回来。 ”

“是!”

张亮问,“资金方面怎么办? ”

马云说,“我想到了一个办法,能解决资金问题。 ”

“什么办法?”

“用辣椒粉抵货款。 ”

老书记猛地站了起来,带着酒杯倒了,酒水流了一桌。

“小马,他们要辣椒粉? ”

马云点头,“日笨人,韩国人,都喜欢吃辣椒粉。但是他们的市场,被寡头垄断了。所以,从生意的角度,我们正常是进不去的。但是,我用辣椒粉抵货款,他们就会同意。这样一来,他们能两头赚钱。 ”

张亮拍着桌子说,“那就好!那就好! ”

老书记说,“我马上安排人在全乡收辣椒粉。没有钱,先打白条,等设备回来后,生产出了辣椒酱,就有钱还款了。 ”

张亮也同意,“不仅仅是你们乡,其他的乡也要收购。 ”

马云说,“被人收的时候,必须是一等品,二等品以下的辣椒粉不能掺进来。 ”

张亮眼一瞪。“谁敢作假,我撤他的职。 ”

现在,张亮在遵义真正做到了说一不二。集权利于一身。

第二天,遵义形成了一股风,各乡镇都在收辣椒粉。

消息传了出去,大家知道,马云是拿辣椒粉去换生产辣椒酱的设备。

于是,人们都大罗小筐,挑着辣椒粉去乡镇农业站。

没有钱,打白条?

没问题!

要多少有多少!

就这样,一天的时间,十五个乡镇,收集了五十万斤的辣椒粉。

这可是二百五十吨的数量。

县政府打了白条,盖了公章,上面注明,辣椒粉一块五毛华币一斤。

也就是三块华币一公斤。

遵义是辣椒产区,往年,农民生产的辣椒没有销路,他们就晒干,磨成粉。新鲜辣椒十斤,能磨成一斤七两的辣椒粉。

在遵义,每家每户都有上千斤的辣椒粉。

这回的五十万斤,才掏出了全县的辣椒粉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