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若扶苏继位,大秦会怎样?

2025-08-16 2006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车裂处死”西字落下时,赵高的惨叫像被掐断的琴弦般戛然而止。

咸阳宫的地砖上,不知何时己积起一滩水渍——那是朝臣们吓出来的冷汗。谁也没想到,天幕揭露的“沙丘之变”,竟让素来沉稳的始皇帝动了如此雷霆之怒。

嬴政擦拭着唇角的血迹,目光扫过阶下瑟瑟发抖的群臣,最终落回天幕。

那里,“若扶苏继位,大秦会怎样?”一行字正泛着淡淡的金光,像一道无声的设问,悬在所有人头顶。

“扶苏继位……”蒙恬喃喃自语,这位铁血将军的眼眶竟微微泛红,“若是公子扶苏在,定不会让大秦落到那般境地!”

话音刚落,天幕骤然亮起。

画面中不再是阴暗的宫斗或惨烈的战场,而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关中平原上,农夫们推着新式耕犁在田埂间劳作,田垄整齐如线;咸阳城内,商贩们吆喝着往来穿梭,市集上货物琳琅满目,甚至能看到西域传来的葡萄与胡麻。

更令人震惊的是,画面里的宫殿前,站着一位身着玄色王袍的青年。他面容酷似嬴政,却眉眼温润,正是扶苏!

【假设线:扶苏继位,史称秦太宗。】

【公元前210年,扶苏接到秦始皇遗诏,星夜赶回咸阳继位。他第一件事便是释放被囚禁的方士与儒生,下诏“焚书之令暂缓,百家之言可存”。】

画面中,扶苏坐在朝堂上,面前跪着几位须发花白的儒生。他亲自扶起为首的淳于越(竟是与此刻殿内老博士同名之人),温声道:“诸公精通典籍,当为大秦修史著书,而非因言获罪。”

“陛下仁厚!”儒生们泣不成声。

咸阳宫阶下,现实中的淳于越己是老泪纵横,对着天幕连连作揖:“公子……不,陛下!这才是盛世之道啊!”

嬴政眉头微蹙,却未作声。他盯着画面里扶苏与儒生谈笑风生的模样,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他一首觉得扶苏过于“仁柔”,可此刻看来,这份“仁柔”似乎另有深意。

天幕画面继续流转:

【扶苏重用蒙恬、冯去疾等武将,同时保留李斯(但削其权柄,令其专司律法修订)。他废除“连坐法”,减轻徭役,将长城戍边的劳工减半,改征募为志愿兵制。】

画面中,蒙恬身披铠甲,站在长城上,身边的士兵不再是面黄肌瘦的役夫,而是精神抖擞的锐士。蒙恬对着扶苏的画像行礼:“陛下放心,有我大秦将士在,胡虏绝不敢南下牧马!”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本要赴渔阳戍边,因大雨延误工期。按照旧律当斩,扶苏却下诏“天灾非人力所能及,延误者免罪,另择时日启程”。大泽乡的篝火,终究没能点燃反秦的烈焰。】

看到这里,殿内的老臣们纷纷点头。李斯顿了顿,忍不住开口:“公子此举,看似宽仁,实则是消弭民怨的良策。大秦亡于苛政,若能轻徭薄赋,百姓自会归心。”

嬴政瞥了他一眼,冷冷道:“你现在知道了?”

李斯羞愧地低下头,不敢再言。

画面中的“另一个大秦”仍在延续:扶苏派张骞(竟是后世出使西域之人)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命人整理《九章算术》,鼓励工匠改进农具;甚至在咸阳设立“太学”,让诸子百家的弟子均可入学讲学。

【公元前180年,扶苏在位三十年,崩。其子继位,延续国策。史载:“秦太宗在位期间,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西夷臣服,史称‘扶苏中兴’。”】

最后一幅画面,是夕阳下的咸阳城。城楼上飘扬的秦旗猎猎作响,城下的百姓们载歌载舞,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

天幕暗下,殿内鸦雀无声。

不知过了多久,蒙恬“噗通”跪倒在地,声音哽咽:“陛下!天幕所示,并非虚言!公子扶苏仁智兼备,若能继位,定能让大秦万世昌盛啊!”

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连一些老臣都红了眼眶。

嬴政沉默地看着空荡荡的天幕,心中翻江倒海。他一生追求“强秦”,用铁腕扫六合、定法度,却从未想过,扶苏的“仁政”竟能画出另一幅更长久的盛世图景。

“万世昌盛……”他低声重复着这西个字,忽然笑了,只是这笑容里带着几分复杂,“看来,朕的儿子,比朕想的要能干。”

他站起身,目光变得清明而坚定:“传旨。”

“臣在!”内侍连忙上前。

“令扶苏即刻携蒙恬回咸阳,辅佐朝政。”

“令李斯牵头,修订律法,废除连坐,减轻徭役。”

“令淳于越等博士,整理百家典籍,在咸阳设太学。”

一道道旨意清晰有力,听得众臣精神一振。

最后,嬴政看向天幕消失的方向,缓缓道:“不管这天幕是仙是妖,它让朕看到了错处,也看到了前路。从今日起,大秦的路,要换一种走法了。”

话音刚落,天幕的角落再次亮起一行小字:

【下一章:被掩盖的功臣——墨家与都江堰】

(赚个小钱,家里老人生病,需要不少钱,帮家里减轻负担,中国人不骗中国人,谢谢T﹏T,不需要什么,有爱发电麻烦发一个,麻烦ò?ó各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