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功过?抵御匈奴的千年屏障”
天幕上的字刚落下,蒙恬便挺首了脊梁。作为长城的主要主持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座工程背后的血与汗,也比任何人都坚信它的价值。
嬴政望着殿外,目光仿佛穿透了宫墙,落在了北疆连绵的城墙上。修长城的决定,他从未后悔,但天幕接二连三的追问,让他也想听听,后世究竟如何评判这道横亘万里的屏障。
天幕画面亮起,先展现的是长城修建时的艰辛。
陡峭的山脊上,劳工们背着沉重的城砖,一步一滑地向上攀爬。监工的鞭子在空中挥舞,一声声呵斥混着喘息,在山谷间回荡。山脚下,简陋的棚屋里,有人因劳累和疾病倒下,很快就被黄土掩埋。
【长城代价:据史料估算,秦始皇修筑长城动用了近百万劳工,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无数家庭因此离散,民间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传说,便是对这一时期苦难的缩影。】
“陛下,”一位老臣忍不住开口,声音带着不忍,“长城虽能御敌,可百姓的苦难也是真的啊……”
嬴政沉默不语,指尖在案几上轻轻点动。他何尝不知百姓疾苦?只是匈奴的威胁迫在眉睫,北疆一日不安,天下便一日难宁。
画面陡转,切换到长城建成后的景象。
匈奴骑兵呼啸而至,却在坚固的城墙前寸步难行。城楼上的秦军士兵拉满强弩,箭矢如雨般落下,将敌人击退。城墙内,百姓们在田地里安心劳作,孩童们在村落间追逐嬉戏,再无往日被劫掠的恐惧。
【长城作用:有效阻挡了匈奴的南下侵扰,保护了中原农耕文明的发展。自秦以后,汉、明等朝代不断修缮和扩建,使其成为华夏民族抵御外敌的精神象征。】
更震撼的是后世的画面——风雪中,边防战士沿着长城巡逻,他们的脚步踏在秦代的城砖上,与千年前的秦军遥相呼应。解说声响起:“长城不仅是一道军事屏障,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它见证了无数次抵御外侮的斗争,也承载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信念。”
“说得好!”蒙恬激动得声音发颤,“陛下请看!长城绝非无用之功!它护了后世子孙千年安稳,这份功绩,足以抵消修建时的艰辛!”
嬴政的目光柔和了些,他看向众臣:“修长城,是不得己而为之。匈奴善骑射,来去如风,若无屏障,北疆永无宁日。但朕也知,劳工们受苦了。”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用洪亮而清晰的声音说道:“传朕旨意,凡是参与修建长城的劳工们,在服役期满之后,都可以免除五年的赋税!”他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让每一个人都能清楚地听到。
接着,他又继续说道:“对于那些因为修建长城而致残的劳工,官府将负责供给他们的衣食,确保他们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最后,他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而对于那些在修建长城过程中不幸去世的劳工家属,我们也不能忘记他们的贡献。官府会发放抚恤金给他们,并且会妥善地安置这些家属,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关怀和温暖。”
“陛下圣明!”众臣们听到这道旨意后,纷纷齐声叩拜,表示对皇帝的敬仰和赞同。
随着夜幕的降临,天空渐渐暗了下来。然而,就在这时,一道新的文字却突然浮现在了天幕之上,仿佛是上天的启示一般。
那道文字清晰地写着:“下一章:秦首道,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