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律严苛?云梦秦简中的真相”
天幕上的文字一出,嬴政的眉头微微舒展了些。自天幕开启,曝光的多是令他震怒或惋惜之事,这一次,似乎要为大秦律法正名?
秦律向来被后世诟病“轻罪重罚”“严苛寡恩”,民间也常有怨言。嬴政虽坚持律法是治国根本,却也想知道,后世究竟如何看待他一手制定的秦律。
李斯则挺首了腰板,秦律的制定与完善,他功不可没。若天幕能揭示真相,也算不负他多年心血。
天幕画面亮起,展现的不是咸阳宫的朝堂,而是一片泥泞的考古现场。
1975 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这个原本平静的地方,因为一次考古发掘而变得举世瞩目。考古人员在这里意外地发现了一座秦朝墓葬,这座墓葬的主人是一名叫做“喜”的基层官吏。
这座墓葬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出土了大量珍贵的竹简。这些竹简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上面用秦篆清晰地记载着秦朝的法律条文、案例以及各种文书。这些竹简的发现,无疑为研究秦朝的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也让人们对那个遥远的时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竹简后来被命名为“云梦秦简”,其中包含了《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等多部法律文献。这些文献详细地记录了秦朝的法律制度、司法程序以及各种犯罪行为的处罚标准,为我们了解秦朝的法律体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云梦秦简的出土,不仅让我们对秦朝的法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它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效律》《为吏之道》等内容,详细记录了秦朝的法律制度,颠覆了后世对秦律“严苛残暴”的固有印象。】
画面中,竹简上的文字被放大:
- 百姓若因贫困无法缴纳赋税,可服劳役抵偿,劳役期间供给口粮。
- 官吏审理案件若出现错误,需根据情节轻重受罚;故意枉法者,罪加一等。
- 邻里间发生纠纷,应先由里正(基层官吏)调解,调解不成再报官府处理。
【后世研究:秦律并非一味严苛,而是有明确的量刑标准和人道主义考量。其核心是“依法治国”,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除君主外),对官吏的约束甚至更为严格。】
“原来如此……”嬴政看着天幕,眼中露出释然之色。他制定律法,本意是规范社会秩序、约束官吏行为,而非刻意压榨百姓。云梦秦简的记载,正是对他初衷的印证。
李斯更是激动不己:“陛下请看!我大秦律法,条理清晰,宽严相济,实乃万世楷模!后世诟病秦律严苛,不过是因秦末战乱,律法执行出现偏差,并非律法本身之过!”
殿内众臣也纷纷点头。以往他们虽遵行律法,却也对民间的怨言有所耳闻,此刻见天幕为秦律正名,心中都安定了不少。
嬴政缓缓开口:“律法是国之基石,不可动摇。但律法的执行,需得公正严明。传令下去,令各地官吏重新学习秦律条文,务必做到依法办事,不得擅自曲解、滥用!”
“臣等遵旨!”
天幕暗下前,新的章节预告出现:
【下一章:阿房宫赋?火烧阿房宫的谎言】
(家里老人生病急需用钱,赚个小钱,帮家里减轻负担,有爱发电的发个爱发电,麻烦大家,中国人不骗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