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东渡,是骗局还是壮举?”
天幕上的字刚落下,嬴政的目光便锐利起来。徐福,那个曾向他许诺求取长生仙药的方士,早己带着数千童男童女扬帆出海,至今杳无音信。
“徐福……”嬴政低声念着这个名字,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是骗局?他不愿相信;是壮举?又何谈壮举?
殿内众臣也议论纷纷。有人说徐福定是卷走了财物,畏罪潜逃;也有人猜测,或许他真的找到了仙山,只是被仙人留住了。
天幕画面亮起,先回溯到数年前的咸阳宫。
徐福身着方士袍,跪在嬴政面前,慷慨陈词:“陛下,东海之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其上有仙人居住,藏有长生不死之药。臣愿率童男童女、工匠百工,入海求之。”
嬴政当时正值壮年,虽知长生渺茫,却仍存一丝希冀,便应允了他的请求,为其筹备了大量船只、粮食、丝绸和工具。
【徐福东渡:公元前210年,徐福率领数千人从琅琊郡出海,此后便消失在历史记载中,成为千古谜团。】
画面一转,展现出后世对徐福去向的猜测。
一支考古队在日本九州岛发现了古代的稻米种植遗迹,其品种与秦朝时期的中原稻米极为相似;当地还出土了带有秦篆铭文的青铜剑,民间更是流传着徐福教当地人耕种、冶炼的传说。
【后世推测:徐福很可能并未找到仙山,而是在海上漂流数月后,抵达了日本列岛。他带去的先进技术和文化,推动了当地从原始社会向农耕文明的跨越。】
“未曾寻得仙药,却也未曾空手而归么……”嬴政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笑意。他曾因徐福一去不返而震怒,此刻却从天幕中看到了另一种可能——那个方士虽未能完成求药之命,却在无意间将华夏文明的火种播撒到了更远的地方。
画面中,日本的一些神社里至今供奉着徐福的神像,当地百姓称他为“农耕之神”“纺织之神”。一个日本学者在访谈中说:“徐福东渡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开端,他带去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文明的启蒙。【历史意义:徐福东渡,这一事件无论其初衷究竟是为了求药还是为了避祸,都己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古代东亚海上交流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更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研究空间。
徐福率领着大批的人员和物资,穿越波涛汹涌的大海,抵达了遥远的彼岸。这一壮举不仅展示了古代人类的勇气和探索精神,也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在东渡的过程中,徐福和他的船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比如恶劣的天气、海难、疾病等等。但他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而是坚持不懈地向前迈进,最终成功抵达目的地。
到达彼岸后,徐福和他的随从们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了接触和交流。这种交流可能是友好的,也可能会存在一些误解和冲突。但无论如何,这种跨文化的交流都为双方带来了新的知识和经验,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徐福的东渡不仅对当时的东亚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他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东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嬴政望着天幕上那些陌生的岛屿和面孔,心中的郁结渐渐消散。他起身走到殿外,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朗声道:“传旨,赦免徐福族人之罪。人海茫茫,能将大秦技艺传于异域,亦算一桩奇功。”
众臣闻言,纷纷应诺。
天幕下前,最后一行字引人遐想:
【下一章:赵高乱政?沙丘之变的真相】
(赚个小钱,家里有个老人生病,各位有爱发电的,发个爱发电,中国人不骗中国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