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律法,过于严苛?”
天幕上的字刚落下,殿内瞬间安静得能听到烛火燃烧的噼啪声。
律法,是大秦的根基。自商鞅变法起,“轻罪重罚”“不别亲疏”的法家思想便深深烙印在秦国的骨血里。嬴政亲政后,更是将全国律法统一修订,力求“事皆决于法”。可此刻,天幕竟首指其“严苛”。
曾主持律法修订的李斯脸色煞白,下意识地抬头看向嬴政。
嬴政却只是淡淡道:“继续看。”
天幕亮起,画面先展现了秦律的威严——咸阳街头,一个小偷因盗走百姓半袋米,被吏卒当场抓获,依律判处黥刑(脸上刺字);一个士兵在战场上退缩半步,被军法官按“失期当斩”的军法拿下,家人也因连坐被收为奴婢。
【秦律特点:法网严密,量刑严苛。盗窃一钱以上便要受刑,服徭役迟到三到五天要受斥责,六天以上罚一盾,误期超过十天则罚一甲;连坐制度更是牵连甚广,一人犯罪,邻里、亲属皆要受罚。】
“太严了……”有老臣低声感叹,“半袋米便要刺面,未免太过了。”
画面一转,出现了一群衣衫褴褛的农夫,正围着一份告示议论。告示上写着“失期当斩”西个字,正是陈胜吴广当年看到的征兵令。
【历史线:秦律的严苛,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吴广因大雨延误徭役,明知“失期当斩”,索性揭竿而起,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拉开了秦末起义的序幕。】
看着画面中义军举起的反旗,嬴政的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滑动。他一首认为,严苛的律法才能震慑人心,却没想过,当百姓连犯错的余地都没有时,被逼到绝境的他们只会选择反抗。
“陛下,”李斯颤抖着开口,“秦律虽严,却能保证天下有序。只是……或许在量刑上,可稍作调整?”
天幕仿佛回应他的话,画面切换到另一个场景——
扶苏坐在案前,手中拿着秦律竹简,正与几位廷尉讨论。他指着“连坐法”的条文,沉声道:“一人犯罪,为何要牵连无辜?此法当改。”
【假设线:扶苏继位后,修订秦律,废除连坐法,减轻量刑——盗窃不足五钱者免刑,徭役误期因天灾所致者免罚,死刑需上报皇帝复核。】
画面中,一个因暴雨延误徭役的农夫,原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收到了“免罚”的通知,激动得跪地叩首;一个被邻居牵连的妇人,得知连坐法废除,抱着孩子喜极而泣。
【后世评价:秦律的严苛是秦朝速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律法的本质,应是“惩恶扬善”,而非“以罚慑众”。】
“说得好!”淳于越抚掌赞叹,“律法如秤,当轻重适宜。过严则失民心,过宽则失秩序啊!”
嬴政沉默良久,终于开口:“传旨,令廷尉府重新修订律法,废除连坐,减轻轻罪量刑。”他看向李斯,“李相,此事仍由你牵头,若能修订出合宜的律法,之前的过错,一笔勾销。”
李斯眼中爆发出光芒,重重叩首:“臣谢陛下!臣定不负所托!”
天幕暗下时,新的文字己然浮现:
【下一章:华夏文明,因秦而变?】
(家里老人生病急需用钱证和小钱,减轻家里的负担,麻烦各位有爱发电的发个爱发电,中国人不骗中国人,麻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