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这片被哈夫克帝国以“净世”之名收入囊中的广袤大陆,其战略价值毋庸置疑——扼守太平洋航道、威慑全球的超级军事要塞己然成型。
然而,当姬晨牧站在永浩长安的战略地图前,审视着这片新领土时,皇冠下的眉头却微微蹙起。
地图上,代表大洋洲的区域闪烁着象征帝国控制的冷硬金属光泽,但其内部却是一片令人忧虑的“空洞”。
曾经繁华的都市、生机勃勃的农场、繁忙的矿区,如今只剩下被净化后略显荒凉的土地、空荡荡的街道和废弃的设施。
除了帝国驻军和必要的工程技术人员,这片大陆几乎成了一座巨大的、无人居住的钢铁堡垒。
“要塞虽坚,若无血肉填充,终是死物。”
姬晨牧低沉的声音在寂静的指挥室内响起。
他转向雯妃(麦晓雯),后者正抚了抚头发,调阅着大洋洲的详细报告。
“雯妃,资源评估。”
雯妃指尖划过虚拟屏幕,数据流清晰呈现:
“陛下,初步勘探报告显示,大洋洲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一些稀有金属和稀土储量可观,部分区域土壤恢复潜力巨大,适合重建农业。
然而…”
她顿了顿,银灰色眼眸带着理性的审视,
“当前最大短板是人口。劳动力严重匮乏。
没有足够的人力,矿藏无法开采,农田无法耕种,后勤保障体系无法自持,要塞的维护和运转成本将长期居高不下,完全依赖本土输血。
长远看,这将成为帝国的沉重负担,而非战略资产。”
影妃(暗影)侍立一旁,虽未言语,但眼神中也流露出对陛下判断的认同。
要塞需要守卫,但更需要运转要塞的“血液”。
风妃(克莱尔)则首接得多,她看着地图上大片空白区域,撇撇嘴:
“这么大的地盘,光靠咱们当兵的守着多没意思!得有人气儿啊!陛下,得赶紧弄点人过去!”
姬晨牧微微颔首,目光锐利如鹰:
“空有疆土而无民,与废土何异?大洋洲的价值,必须由‘人’来激活!既然原住民…十不存一,”
他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现实,
“那就从帝国本土‘输血’!”
一项庞大而精细的移民工程——“新家园”计划,在姬晨牧的意志下迅速启动。
移民来源……核心目标锁定在哈夫克帝国根基所在的非洲大陆(原哈夫克主权国区域)。
这里人口稠密,社会结构相对稳定,且处于帝国的绝对控制之下。
技术移民优先……矿工、工程师、农业技师、建筑工人、医疗人员、教师…所有重建大洋洲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及其家属,是首要争取对象。
过剩劳动力与贫困人口……帝国本土大城市中的过剩劳动力、偏远地区的贫困人口,为他们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
“忠诚”加分项……在帝国本土工厂、农场表现优异的工人,服兵役期满的军人及其家属,将获得额外加分和优待。
极具诱惑的福利政策(帝国版“西部拓荒”):
土地与房产……核心诱惑!承诺在新家园分配远超本土标准的、永久产权的土地(用于耕种或自建房屋)或高品质的安置住房(在城市重建区)。
这是对土地资源匮乏的非洲民众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高额安家补贴……一次性发放足以支付搬迁、初期生活和购置基本生产工具的丰厚帝国信用点(远超本土平均工资水平)。
税收减免…… 移民家庭前五年免除所有个人所得税及大部分商业税;后续税收也远低于本土水平。
工作保障与高薪……帝国承诺为新移民提供与其技能匹配的工作岗位(矿场、农场、基建、要塞维护、服务业),并保证薪酬水平显著高于本土同类工作(考虑到大洋洲生活成本初期可能较高)。
教育与医疗……帝国将在大洋洲优先建设高标准学校和帝国首属医院,确保移民子女教育和家庭医疗保障。
“新家园债券”…… 为移民发放一种特殊的、与帝国大洋洲开发项目挂钩的债券,承诺未来可分享新大陆开发的红利,增加长期归属感。
宣传机器开动……帝国的宣传机器火力全开。
铺天盖地的宣传片描绘着大洋洲被净化后的“净土”景象:
辽阔肥沃等待开垦的土地、设施完善的新家园社区、高薪且稳定的工作机会、孩子们在崭新学校奔跑的画面…同时强调这是“帝国公民的优先福利”和“建设新边疆、共享帝国荣耀”的历史机遇。
雯妃抚了抚头发,亲自审核宣传策略,确保信息精准传递,激发移民热情。
这项计划看似慷慨,实则是姬晨牧深思熟虑后的务实之举:
解决本土压力……非洲本土虽然稳定,但部分大城市也存在就业压力和贫富差距。
将过剩人口和贫困人口导向大洋洲,可以缓解本土社会矛盾,优化人口结构。
盘活新领土……这是核心目的。只有注入足够的人口,才能将大洋洲的潜在资源(矿产、农业)转化为实际财富,支撑起庞大军事要塞的运转,使其真正成为帝国的资产而非负债。
加强控制与忠诚……移民政策中强调“忠诚加分”和“帝国公民优先”,无形中强化了帝国认同感。
这些背井离乡、在新大陆扎根的移民,其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帝国政策,将成为帝国统治大洋洲最坚定的基石。
战略人口储备……大洋洲孤悬海外,一旦未来有变(无论是深渊威胁还是与其他势力的冲突),这里储备的人口和产业,就是帝国重要的战略纵深和后备力量。
低成本高收益…… 相比于维持一支庞大的常驻军队和完全依赖本土补给,用福利政策吸引移民进行生产建设,长期成本更低,效益更高。
土地和初期投入看似巨大,但换来的是一个能自我造血、甚至反哺帝国的战略要地。
政策一经公布,在帝国本土(非洲)引发了巨大反响。
技术人才心动……对矿工、工程师等技术人才而言,高薪、土地和免税政策极具吸引力。
许多人厌倦了本土拥挤的环境,渴望在新天地施展拳脚。
底层民众的希望……对于贫困人口和过剩劳动力,这无疑是改变命运的天赐良机。
免费的土地和房子?高薪工作?这是他们祖辈梦寐以求而不得的!报名点前排起了长队。
观望与疑虑……当然,也有不少人持观望态度,担心大洋洲是否真的安全(残留污染?)、生活是否便利、背井离乡的孤独感。帝国的宣传和首批“样板社区”的建设速度至关重要。
在帝国高效的行政机器推动下,第一批经过严格筛选(优先技术人才和“忠诚”家庭)的移民船队,满载着数千个家庭和对新生活的憧憬,在帝国海军的护卫下,驶向了那片被净化、等待着被唤醒的新大陆——大洋洲。
皇宫内,姬晨牧看着屏幕上移民船队启航的画面,以及大洋洲规划中新城镇的蓝图。影妃安静地站在他身后,目光沉静。
雯妃抚了抚头发,汇报着移民申请的踊跃情况和首批建设进度。
风妃则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要不要派“女武神”小队去协助维持新移民区的秩序和安全。
“人口,是帝国的基石,是疆土的血肉。”
姬晨牧缓缓道,
“今日播下种子,他日收获的,将是一个真正属于哈夫克、生机勃勃、固若金汤的大洋洲行省!
让‘新家园’的灯火,成为帝国版图上最耀眼的新星!”
大洋洲,这座以军事要塞为骨架、以移民血肉为填充的帝国新边疆,在姬晨牧的阳谋与务实之下,正式踏上了从“占领地”向“核心领土”蜕变的漫长征程。
帝国的根基,随着人口的迁移和血脉的延伸,变得更加深广。
而“空无一物”的大洋洲,正被帝国用人口和福利政策,一点点填充起真正的价值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