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阿克伦的传说

2025-08-21 4374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鲍勃·费里那句“报告过时了”的宣判,像一颗冰弹在速贷中心阴冷的空气里炸开,余波无声却清晰地扩散。李维办公室的门在费里失魂落魄的身影后关上,隔绝了那张瞬间失去所有血色、只剩下巨大屈辱和茫然的胖脸。办公室内,李维的目光却没有在费里身上多停留一秒。他拿起内线电话,拨通了隔壁储藏室——现在应该叫“临时数据分析中心”——的号码。

“莎拉,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带上你关于国际新秀的初步筛查结果。”

几秒钟后,莎拉·米勒就出现在了门口。她依旧背着那个沉重的背包,但动作明显轻快了许多,眼神里残留着建立新工作环境的兴奋,迅速被专注取代。她手里拿着几张刚打印出来、还带着墨粉余温的A4纸。

“陈先生,”她快步走到桌前,将文件递给李维,“这是基于现有公开数据(主要是欧锦赛、世青赛和一些二级联赛的有限统计)跑出来的国际新秀潜力初筛结果。模型权重主要放在年龄、基础效率值、尺寸/位置稀缺性、以及可观测的技术片段分析上。”

李维接过文件,目光快速扫过。名单不长,名字大多陌生。但在几个被莎拉用红笔圈出、标注了高潜力评级的名字中,他精准地捕捉到了两个。

**内内·希拉里奥 (Nenê Hilário) - 巴西 - 大前锋/中锋**

* 评级:B+ (高潜力,低风险)

* 关键点:卓越运动能力(敏捷性、弹跳),优秀的内线终结手感,防守端具备换防潜力。年龄优势(19岁)。主要问题:进攻技术粗糙,缺乏稳定中远投。

* 预期选秀顺位:乐透末-首轮中段

**瓦斯里斯·斯潘诺里斯 (Vassilis Spanoulis) - 希腊 - 控球后卫/得分后卫**

* 评级:B (高风险,高回报)

* 关键点:精英级别的传球创造力和视野(尤其在挡拆和快攻中),具备强硬的突破能力和关键时刻的得分爆发力。主要问题:身体对抗在NBA级别存疑,防守专注度不稳定,跳投稳定性不足。

* 预期选秀顺位:次轮中后段 - 落选

李维心中了然。这份基于2002年极其有限数据的初筛报告,与他的“先知”记忆惊人地吻合。内内日后成为稳定的首发级别内线,斯潘诺里斯虽未在NBA大放异彩,但在欧洲联赛是绝对的传奇控卫,其组织才华毋庸置疑。莎拉的模型,在数据荒漠中,硬是挖出了真金。

“很好。”李维放下文件,目光锐利地看着莎拉,“这份名单,加密保存。除了我,任何人不得调阅。”他顿了顿,手指在斯潘诺里斯的名字上点了点,“重点跟进这个希腊人。我需要更详细的比赛录像片段分析,尤其是他在高强度对抗下的处理球细节和防守端的移动习惯。另外,启动对NCAA所有可能参选球员的初筛模型,优先级:控卫和内线。”

“明白!”莎拉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迅速记下要点,“NCAA的数据源更丰富,模型精度会高很多。我马上去做!”她转身就要离开。

“等等。”李维叫住她,从桌角拿起那份费里刚刚“呈献”上来的、厚厚的勒布朗·詹姆斯补充报告。他看都没看,首接递给了莎拉。

莎拉疑惑地接过这份装订粗糙、纸张发黄、夹杂着模糊照片和潦草笔记的“古董”,有些不明所以。

“鲍勃·费里,我们的球探主管,”李维的语气带着一丝冰冷的讽刺,“他‘精心’准备的关于阿克伦一个高中生的报告。这是他认知世界的方式。”他指了指那份报告,“你的任务:用你的模型,你的算法,你的‘第二双眼睛’,去解构它。看看这些主观臆断和经验主义,在真实的数据面前,有多少价值。分析结果,首接给我。”

莎拉低头看着手中这份充满“前数据时代”气息的报告,又看看自己刚才那份基于冰冷算法的国际新秀筛查结果,一种强烈的时代割裂感涌上心头。她用力点了点头,眼神变得无比认真:“我会的,陈先生。”

莎拉抱着那份沉重的“古董”报告离开后,办公室里只剩下李维一人。窗外的克利夫兰依旧阴云密布,但隔壁储藏室隐约传来的键盘敲击声,像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心跳,微弱却坚定地搏动着。

李维的目光投向窗外,越过速贷中心锈迹斑斑的钢铁骨架,越过灰蒙蒙的城市轮廓,投向西南方向。阿克伦。那个同样被工业衰退阴影笼罩、距离克利夫兰不过一小时车程的小城。一个名字在那里如同神话般崛起。

他需要亲眼看看。不是透过费里那充满偏见和风险的“A-”报告,不是依靠“先知”的模糊记忆,而是用自己的眼睛,去丈量那传说中的光芒,究竟有多耀眼。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卢卡斯的号码:“约翰,备车。去阿克伦。”

---

通往阿克伦的州际公路在铅灰色的天空下延伸,两旁是冬日里萧瑟的田野和零星散布、透着衰败气息的工厂废墟。卢卡斯握着方向盘,眼神时不时紧张地瞟向后视镜。李维坐在后座,闭目养神,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车内气氛压抑,只有引擎低沉的嗡鸣和暖气口嘶嘶的风声。

卢卡斯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打破了死寂。他瞥了一眼屏幕,脸色微变,有些慌乱地接通了蓝牙耳机。

“吉姆?……是,是我……什么?”卢卡斯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愕,“你确定?!安吉他……他答应了?……只用搭一个次轮?……好好好!我马上向陈先生汇报!”

卢卡斯猛地踩了一脚刹车,又赶紧稳住,车子在空旷的公路上微微晃动。他摘下耳机,转过头,脸上混杂着震惊、狂喜和一丝难以置信的荒谬感,声音都在发颤:“陈……陈先生!吉姆……吉姆刚和安吉敲定了!里基·戴维斯……送走了!送去波士顿!”

他喘了口气,激动地补充:“凯尔特人接手里基剩下的两年合同!我们只需要……只需要搭上一个2004年的次轮签!安吉只肯给一个几乎没价值的伤病特例和一个保护到前55顺位的次轮互换权!” 这几乎等同于骑士倒贴一个次轮签,只为了扔掉里基这个巨大包袱。

李维缓缓睁开眼睛,眼神里没有丝毫意外,只有一种冰冷的了然和一丝尘埃落定的漠然。他看向车窗外飞速倒退的、荒凉的俄亥俄州冬日景象,仿佛那笔震惊联盟的“倒贴甩卖”根本不值一提。

“知道了。”李维的声音平静得像在听天气预报,“协议草案让吉姆发到我邮箱。通知里基·戴维斯本人,今天之内,清空他的更衣柜。我不希望明天在速贷中心再看到他的脸。”

卢卡斯脸上的狂喜瞬间凝固了,被一种更深的寒意取代。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化作一声干涩的回应:“……是,陈先生。”

车子重新加速,驶向阿克伦。车厢内的气氛比之前更加沉重。

---

圣文森特-圣玛丽高中的体育馆,坐落在阿克伦城一个普通的居民区边缘。红砖外墙透着陈旧,入口处的水泥台阶甚至有些破损。和宏伟却腐朽的速贷中心相比,这里显得朴素甚至有些寒酸。

但此刻,这座不起眼的建筑里,却如同沸腾的火山熔炉。

李维和卢卡斯在入口处就感受到了那股扑面而来的热浪。震耳欲聋的喧嚣声浪几乎要掀翻体育馆低矮的顶棚!鼓点、尖叫、嘶吼、拍打座椅的轰鸣……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近乎狂热的共振。入口通道挤满了人,穿着印有“GO IRISH!”(爱尔兰战士队,圣文森特校队名)和巨大“23”号(勒布朗球衣号)T恤的学生、家长、本地居民,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亢奋的红光。空气里弥漫着爆米花的甜腻、汗水的咸腥和一种近乎宗教般的狂热气息。

一个穿着褪色校工制服、头发花白的老头拦住了他们,眼神警惕:“你们是?球票早卖光了!”

卢卡斯连忙上前解释:“我们是克利夫兰骑士队的,这位是球队老板李维·陈先生,我们想……”

“骑士队?”老校工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带着一种本地人特有的复杂情绪——有对家乡NBA球队的天然亲近,也有一丝对骑士队常年摆烂的恨铁不成钢。他上下打量了一下穿着考究、气质冷峻的李维,又看了看局促的卢卡斯,脸上的警惕褪去,换上了一副与有荣焉的自豪表情。

“原来是骑士队的老板!来看勒布朗?”老校工的声音都拔高了,带着毫不掩饰的骄傲,“快请进快请进!不过好位置肯定没了,我给你们找个靠边的地儿!勒布朗!我们阿克伦的骄傲!你们骑士要是能选中他……”他一边絮叨着,一边热情地引着他们往里走,穿过拥挤喧嚣的人群。

当他们终于挤进体育馆内部,眼前的景象让见惯了NBA大场面的卢卡斯都倒吸一口凉气!

看台爆满!过道上都挤满了站立的观众!视线所及之处,是一片翻涌的绿色(校队主色)海洋,无数双手臂随着激烈的鼓点挥舞,无数张面孔因为兴奋而扭曲。巨大的声浪如同实质的墙壁,撞击着耳膜,压迫着胸腔。球场地板在无数双脚的跺踏下微微震颤。

而这一切狂热的核心,聚焦在球场中央。

一个身材高大魁梧得完全不似高中生的黑人少年,穿着绿色的23号球衣。他正背对着李维他们的方向,持球面对两名防守者。他的动作流畅得如同水银泻地,一个幅度极大的变向,肩膀的晃动带着迷惑性的韵律,瞬间就抹过了第一个防守者!第二个防守者扑上来封堵,少年却如同脑后长眼,行进间一个轻巧的、幅度极小却精准到毫厘的击地传球!

篮球如同手术刀般穿透防守缝隙,首塞篮下!无人盯防的队友接球,轻松上篮得分!

“轰——!!!”

整个体育馆瞬间爆炸!分贝再次飙升!鼓声、尖叫、跺脚声汇聚成毁灭性的音浪!

勒布朗·詹姆斯!他甚至没有看一眼自己创造出的助攻成果,在队友得分的瞬间,己经如同猎豹般转身,张开双臂,咆哮着冲向己方半场!他的眼神锐利如鹰隼,扫视全场,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掌控一切的霸气!汗水从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淌下,在顶灯照耀下反射着光芒,肌肉贲张的身体蕴含着爆炸性的力量,每一次蹬地都仿佛要踏碎地板!

李维站在拥挤的看台边缘,身体被狂热的声浪包围、冲击。他的目光死死锁住场上那个绿色的23号身影。没有看模糊的照片,没有听费里苍白的描述,没有依靠“先知”的记忆。

此刻,他用自己的眼睛,亲眼见证了那传说中的力量,那与生俱来的统治气场,那洞穿防守的视野,那举重若轻的传球,那如同野兽般奔腾咆哮的原始动能!

这不是A-。

这甚至不仅仅是SSS。

这是一种……**现象**。一种足以点燃冰原、重塑规则、定义时代的狂暴能量!

李维的嘴角,在震耳欲聋的喧嚣和身周狂热的浪潮中,第一次,极其轻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那不是笑容,更像是一种冰冷的金属在巨大压力下产生的、微不可察的形变。

他找到了。

在克利夫兰债务的深渊和速贷中心的废墟之上,在阿克伦这座同样衰败的小城体育馆里,他找到了那束足以撕裂一切阴霾、照亮未来的光。

勒布朗·詹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