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粮食问题暂时解决了,但还是要打仗啊。现在系统奖励加上缴获的枪也不过218条,再加上原来的380条也不过是598条枪,还缺口1042条枪。
战士们训练的时候都是拿着一根木棍当成枪来练刺刀和瞄准,打靶的时候是十个人一条枪轮流来。就连这次跟着上战场的战士都有一半人是拿着红缨枪和大刀的。
等部队回到杨村己经是天黑了,把缴获的物资盘点好放入仓库。李云龙顺便把空间里系统奖励的枪支弹药全部取出来放在仓库里面,他还把系统奖励的各种粮食也取出来放入仓库里了。安排好一切之后就回到自己的房间呼呼大睡起来,打仗行军都快把他累坏了。
第二天起来,李云龙叫喊来通讯员去通知各营的排以上的干部过来团部开会。李云龙作为团长他可以首接任命连长,但是营长的人选他只有建议权,要旅一级才能任命营级干部。所以现在新一团的营长除张大彪之外其他两位都是暂代的,名单他己经报上去了,就等上面的考察和任命了。
在会上,李云龙首先肯定了这段时间各个部队的训练。接着就拿半个月前的苍云岭阻击战和昨天的伏击战出来要求大家讨论和总结。作为后世人,李云龙太知道为什么共产党领导的部队能够从一群放下锄头的农民能够在国民党和日军两大势力的压迫下用只有小米加步枪的装备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最后开国成功,甚至还打败了地球的超级大国为首的十八国联军。
除了有一个领袖的杰出领导,还有就是共产党和八路军自己本身就善于学习善于总结。每次战役过后,无论战役大小无论胜败都会进行后复盘,分析其中的得失,大到战略战术谋划,小到排兵布阵,机枪火力点,炮兵布置。行军快慢,地形等都会进行分析总结。正是这样胜而不骄,败而不妥的,永远不断的学习最后八路军成为了世界轻步兵的巅峰。
讨论会进行得很热烈,参会的众人都踊跃发言。虽然很多人的办法不是很成熟,但也有几个人的想法很好,很有可行性。最后李云龙为这场讨论会进行了总结,目前八路军跟日军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但是体现在装备上,还体现在了训练体系,后勤供应上战术应用。就比如苍云岭之战,八路军被动应战,在战壕里防守。武器只有步枪和少量的机枪迫击炮,而敌人除了步兵的基本装备之外还有大量的火炮支援。新一团被压制得死死的。
这就相当于新一团拿自己的短处去碰日军的长处所以伤亡非常之大,但是又不得不打。。而小王庄伏击战,新一团和日军的装备没有太大的差距,而且新一团还集中优势兵力伏击日军,火力输出比日军还猛,才造就零比十八的战绩。
李云龙最后指出,新一团的作战方向。他要求部队尽量避免打阻击战,暂时不得打攻坚战,不准主动攻击敌人坚守的据点。不能被日军牵着鼻子走,要把战争的节奏掌握在自己手中。各营各连要化整为零每日都要轮流派出小股部队少则十人最多不能超过五十人对周边据点的敌人进行袭扰。
无论你是埋伏落单的敌人还是小股部队都可以,但是在对敌人上要有绝对的优势兵力,不能硬干蛮干。也可以派部队到敌人驻守的炮楼打冷枪,但是不能进攻,敌人出来追击,人数少就可以伏击,人数多就带着敌人到山里转圈圈,把敌人拖垮。总之就一句话,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李云龙这安排部队论战第一是为了击毙敌军换取积分,第二是为了练兵,让战士们更快的适应战争,毕竟日军不会给他太多时间,大扫荡随时会来。
最后李云龙还要每个营都要派出二十名战士过来加强连参加新式训练,他要把后世那套训练体系在新一团全面推广。他还要求全团展开全团学识字,扫文盲运动。老师就是新招来的那些学生兵。他自己也要参加学习,因为他前世只读完初中就去打工了而且学的还是简体字,这时候的繁体字大部分他都不认识,只能跟着学习,他可不是前身,以文盲为荣,他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学习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战士们看了自家团长那么努力的学,他们也毫无怨言的在训练完后上扫盲班学习认字,一时间,新一团的学习氛围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