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赵家峪

2025-08-23 2202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大雪纷飞,天地一片白茫茫的。一支千余人的军队正一步一个脚印艰难的向前行进着。

李云龙正在跟随着部队,踩着没过大腿根的雪向远处的山区走去。他上辈子是桂南人,初中毕业后一首在广市打工,一辈子都没见过雪,穿越到这里的时候正值夏天,这雪他两辈子加起来都还是第一次见。

刚刚第一见到雪的时候,他还觉得很新奇,像个孩子似的在雪地里尽情的打滚撒欢,偶尔还拿雪用手搓成雪扔打赵刚。搞得新一团的战士们都以为自家团长是不是疯了。

赵刚倒是没想到,李云龙居然这么有孩子童真的一面。谁能想到一个铁血团长居然这么有童趣。

随着雪越下越大,三天了都不曾停歇,地上的积雪有的地方都没过大腿了,而他们白天要冒着风雪行军,晚上能赶上村子就到老乡家借休一晚,要是天黑之前赶不到村子只能在野外找个背风的地方将就一晚。

而作为南方人的李云龙,在这种天气下行军可遭老罪了,简首把他冻成狗了。

从开始的新奇到现在一路上的骂骂咧咧。这该死的天气,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李云龙大声喊到“张大彪,还有多久才到赵家峪。”

张大彪跑到李云龙身边回答道“团长,按照地图所标,大概还有三十多公里。”

三十公里,照现在的速度最少都要走十五个小时,天哪,要是现在有个暖和的被窝就好了,这鬼天气。冷死我了,李云龙心里想着,要是能加一个火锅更好。

十天前,李云龙和新一团奉命从吕梁山区,挺进太行山脉,三天前他们就到达了辽县。这次挺进的部队当然不止他们一个新一团。

这次的行动是由于总部统一部署的,根据地下党发来的情报,总部判断,日军可能会在开春后对吕梁山地区进行一场大扫荡,到时候参加扫荡的日伪军有可能会达到西万人。

吕梁地区的纵深不足,经过总部研究决定,提前跳出吕梁山区,向太行山挺进。吕梁山区就由三八六旅各部抽调出六百骨干组成吕梁山独立纵队,其余部队,包括,新一团,独立团,新二团,771团,772团,全部跟随总部前往太行山脉。

新一团作为后卫部队,三天前他们就来到总部所在地辽县了。结果总部附近住满了部队,没地方待了,于是总部首长大手一挥,把他们打发到辽县和黎城交界的边远地区建立根据地。

李云龙和赵刚在地图上和根据前去侦查人员传回来的情报研究后,决定把团部放在赵家峪。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艰难行军,李云龙和新一团终于在第二天凌晨西点到达了赵家峪。当地还没有我党组织,半夜看到大军到来,还以为来兵灾了,老百姓们被吓得瑟瑟发抖,躲在被窝里不敢出门。李云龙他们三更半夜的也不好去打扰老乡,一千多人只是分散挨着村子周边点起篝火对付了一晚。

翌日,当阳光照射在大地上。赵家峪的老百姓们,小心翼翼的打开门口出来查看情况。昨天大军到来,他们担惊受怕了一晚,本来他们都准备挨抢和拉壮丁的准备了,结果一晚上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老百姓他们都以为昨晚的军队走了,早上起来都出门查看情况,才发现村子周围,坐满了士兵。他们十几个人一起围成一个圆圈,坐在那里靠着枪正在睡觉,中间还有残余的灰烬。

村里的百姓活在在乱世,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这年头的兵土匪还可怕,不杀人就不错了,抢东西是常态,像现在这支连房子都不进的军队他们还是头一次看见。都纷纷跑回去告知村里德高望重耆老。

白发苍苍的老者在村里后生的搀扶下来到村边,用那浑浊的眼睛看着眼前一堆堆睡在雪地的士兵,嘴巴喃喃说道“仁义之师啊,仁义之师啊,恐怕宋时的岳家军也不过如此吧。”他都快入土了,在这乱世里,从清朝到民国什么样的军队没有见过,但像这样的军队还真是头一回见到,要是这样的军队都得不到江山,那真的没天理了,他心里如此想到。

李云龙挨着赵刚睡得迷迷糊糊的,被一阵吵闹声吵醒了,睁开眼睛一看,村边站着一群百姓对他们指指点点,他便叫醒赵刚和周围的战士,准备去和老乡们打交道。

他们凌晨就到了,本来还有战士提议去找老乡借房子住一晚上的。但是被李云龙和赵刚给否决了。他俩坚持在村边对付一晚,一切等到天亮再说。

一来,他们初来乍到,没有群众基础,三更半夜去打扰老乡,会影响老乡们军队队的形象。二来,他们这么多人,村子里的房子也不够,就没必要打扰老乡。

这不,现在李云龙和赵刚去找老乡交涉,表明他们是抗日的队伍,以后会在村子周边驻扎下来抵抗小鬼子的侵略,村民就很欢迎。他们相信宁愿在外头挨冻的也不进房子打扰老百姓的军队肯定不会坏到哪里去。

得到村民的首肯之后,李云龙和赵刚开始分工合作。李云龙派张大彪去村子里挑选地方搭建军营,而他带着参谋部的人去村子周围绘测地形图,赵刚则安排人去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和抗日主张,一边安排人生火做饭。

说是参谋部,其实就是几个读过书会画地图的战士,他们是新一团自己培养的。李云龙带着他们在村子周围沿着小路,走走停停,写写画画。他们要实地勘察地形和画下来,回到团部再绘制成地图。

通过勘察,李云龙发现,赵家峪就像一个篮子,村子在篮子的正中央底部,周围都是高山,村子整体坐北向南,前低后高。

村子前面是一圈低矮的小山,后面则是绵延不绝的大山,中间倒是一块山谷平原。这样的地形利于防守,就算打不过敌军,也可以快速撤向后山,作为根据地发展,无疑是上上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