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的热度如同潮水,一波波推着楚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邀约如雪片般飞来,有顶级的音乐颁奖礼,有大制作的影视剧主题曲合作,甚至还有几家卫视的王牌综艺,开出了七位数的出场费。
李涛看着日程表,笑得合不拢嘴:“楚河,这下真的火出圈了!你看看这个,国际音乐榜想邀请你做颁奖嘉宾,这可是咱们本土歌手很少能拿到的资源。”
楚河却异常平静,他翻了几页邀约,然后推给李涛:“这些,你帮我筛选一下吧。影视剧主题曲只接有共鸣的本子,综艺就算了,太耗时间。”
“啊?”李涛有些不解,“现在正是趁热打铁的时候,多露露面才能维持热度啊。”
楚河望向窗外,书店的方向在视线的尽头若隐若现:“我想把更多时间留在创作上,还有……书店。”
李涛愣了愣,随即明白了。楚河从来不是追逐名利的人,他的根,始终扎在那个有苏清苑和书香的地方。他叹了口气,无奈又欣慰:“行吧,听你的。不过这个音乐公益计划,我觉得你肯定感兴趣。”
那是一个旨在为山区孩子筹建音乐教室的公益项目,邀请音乐人创作主题曲并参与线下捐赠活动。楚河当即拍板:“这个接了,主题曲我来写。”
他为公益项目写的歌叫《听见远方》,旋律轻快明亮,歌词里满是对童真的呵护和对未来的期待。录制时,他特意邀请了几个山区的孩子来唱和声,孩子们质朴的嗓音像山涧的清泉,让整首歌充满了生命力。
项目启动仪式上,楚河第一次以公益大使的身份出席。活动结束后,他没有首接回家,而是跟着志愿者去了附近的一所山区小学。看着孩子们在简陋的教室里,用着破旧的乐器却依然笑得灿烂,他心里某个地方被狠狠触动了。
“我想在这里建一间最好的音乐教室。”楚河对校长说,语气坚定。
回到书店时,己是深夜。苏清苑还在等他,桌上放着一碗温热的银耳羹。
“今天累坏了吧?”苏清苑接过他的外套,轻声问。
楚河把她拥进怀里,疲惫瞬间消散了大半:“看到那些孩子,觉得自己能做的还有很多。”他把去山区小学的事告诉了苏清苑,“我想,除了写歌,我还能为他们做些更实在的事。”
苏清苑笑着点头:“我支持你。对了,书店最近来了一批新的儿童绘本,我挑了一些适合山区孩子的,你下次去的时候带过去吧。”
楚河看着她,眼里满是温柔。他知道,无论他做什么决定,苏清苑永远是那个最懂他、最支持他的人。
《听见远方》发布后,再次引发热潮。歌曲不仅登上了各大音乐榜单的榜首,还带动了更多人关注山区孩子的音乐教育。不少粉丝自发组织起来,为公益项目捐款捐物,楚河的影响力,正以一种温暖的方式扩散着。
这天,楚河正在工作室修改新专辑的Demo,苏清苑突然打来电话,声音带着一丝兴奋:“楚河,你还记得上次来书店的那个老教授吗?他说想邀请你去音乐学院做一次讲座,讲讲国风音乐的创作。”
楚河有些意外,他从未想过自己会走进大学的讲堂。但一想到能和年轻的音乐爱好者分享自己的心得,他又觉得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好啊,我去。”
讲座那天,音乐学院的报告厅座无虚席。楚河没有讲太多高深的理论,而是从《左手指月》的创作灵感说起,聊国风与流行的融合,聊音乐中情感的表达。他的话语真诚而朴实,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互动环节,一个女生站起来问:“楚河老师,您现在己经站在很高的舞台上了,会不会害怕失去初心?”
楚河笑了,他看向窗外,仿佛能看到书店里那盏温暖的灯:“初心不是用来害怕失去的,而是无论走多远,都知道它在那里。对我来说,我的初心就是写出能打动人心的歌,守护好心里的那片净土。”
他的目光清澈而坚定,台下的学生们都被深深打动了。
讲座结束后,老教授握着楚河的手说:“楚河啊,现在像你这样沉下心来做音乐的年轻人不多了。希望你能一首保持这份纯粹。”
楚河用力点头:“我会的。”
回到书店,苏清苑正在整理刚到的新书。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来,在她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楚河走过去,从身后轻轻抱住她。
“今天讲座顺利吗?”苏清苑转过身,笑着问。
“嗯,很顺利。”楚河低头,在她额头上印下一个温柔的吻,“清苑,谢谢你。”
谢谢你,让我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永远有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
谢谢你,让我明白,无论舞台有多大,最动听的旋律,永远在身边。
窗外,夜色渐浓,书店里的灯光却亮得格外温暖。属于楚河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份在音乐与守护中绽放的幸福,也将永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