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哲的专辑大获成功,《书店的黄昏》成了传唱度最高的曲目之一。听众从舒缓的旋律里听出了安稳的幸福感,楚河的名字再次与“治愈”“温暖”绑定,找上门的合作比之前更多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档S级音乐竞技综艺的邀约。节目组开出了七位数的酬劳,邀请楚河担任常驻导师,宣传语里写着“期待创作才子楚河,用敏锐眼光发掘乐坛新声”。
李涛把策划案推到楚河面前时,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这节目平台大、受众广,你要是能去,国民度绝对再上一个台阶。而且节目组说了,你可以自带编曲团队,创作自由度很高。”
楚河翻着策划案,指尖在“常驻导师”西个字上停顿了片刻。
他不是没心动过。音乐是他的热爱,能在更大的舞台上分享对音乐的理解,甚至帮助那些有才华的新人,是件有意义的事。但他也清楚,综艺意味着高频曝光,意味着要把更多时间投入到镜头前,投入到复杂的节目组人际关系里。
“我考虑一下。”楚河合上策划案。
晚上回到书店,苏清苑看出他有心事,给他泡了杯热茶:“在想工作上的事?”
楚河把综艺邀约的事告诉了她,末了补充一句:“如果接了,以后可能会很忙,陪你的时间会少很多。”
苏清苑握着茶杯,沉默了几秒,抬头时眼里带着笑意:“你想去吗?”
“有点想,”楚河坦诚道,“但也怕……应付不来那些镜头和舆论。”
他不擅长综艺里的“人设”和“梗”,更怕自己的言行被过度解读,甚至牵连到她。
“其实你不用想那么多,”苏清苑轻声说,“音乐是你的初心,要是这个机会能让你离初心更近,就去试试。至于时间,我们可以慢慢协调,我能照顾好自己和书店。”
她知道他骨子里对音乐的执着,就像她对书店的坚守一样。她不想成为他追逐热爱的阻碍。
楚河看着她眼里的支持,心里的犹豫渐渐消散。他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那我接了?”
“接吧。”苏清苑点头。
然而,就在楚河准备签约时,网上突然爆出一条“猛料”——某营销号发布了一段模糊的录音,声称是楚河“私下嘲讽同行”,录音里的声音经过处理,语气刻薄,提到了几位当红歌手的名字。
#楚河人品争议# 的话题瞬间冲上热搜,之前被他拒绝过的同行团队趁机下场带节奏,评论区里质疑声西起:
“没想到楚河是这样的人,表面温和,背后捅刀子?”
“难怪能写出那么多歌,原来是靠踩别人上位?”
“坐等楚河回应,要是真的,粉转黑了!”
李涛急得团团转:“这明显是有人故意黑你!录音绝对是合成的,我己经联系技术团队鉴定了!”
楚河的脸色沉了沉。他知道娱乐圈有风波,但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狠。他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名声,而是苏清苑看到这些会担心。
他立刻赶回书店,苏清苑果然在看手机,脸色有些苍白。
“别信那些,是假的。”楚河走到她身边,语气笃定。
苏清苑抬头看他,眼里满是担忧:“我知道是假的,但……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我挡了别人的路吧。”楚河苦笑,“综艺这个资源,盯着的人不少。”
他握住她的手:“你放心,我会处理好的。要是你觉得烦,这几天就先关店休息一下。”
苏清苑摇摇头:“不用,书店照常开门。我相信你,那些谣言总会过去的。”
她的坚定像一剂定心针,让楚河冷静了下来。
第二天,技术团队出具了鉴定报告,证明录音存在明显的剪辑合成痕迹。楚河工作室发布了律师函,起诉造谣的营销号和背后操纵者。江哲等圈内好友也纷纷发声力挺:
“楚河的为人我清楚,他从不是会背后议论别人的人。”
“支持楚河维权,抵制网络暴力。”
舆论开始反转,之前跟风质疑的网友纷纷道歉,#向楚河道歉# 的话题热度超过了之前的争议。
综艺节目组也第一时间表态:“完全信任楚河老师,合作不变,期待他在节目中的表现。”
风波暂时平息,但楚河心里却有了更深的感触。娱乐圈的光芒背后,藏着看不见的暗礁,每一步都要走得更谨慎。
他看着窗外,突然对李涛说:“综艺的合同,再等等。”
李涛愣住:“怎么了?现在风波过了,正是签约的好时机。”
“我想再想想,”楚河说,“我要确定,自己真的能在这个圈子里,守住初心,也护好身边的人。”
他拿起吉他,轻轻拨动琴弦,是《书店的黄昏》的旋律。音乐响起的瞬间,心里的浮躁仿佛被抚平了。
他知道,无论未来选择哪条路,音乐始终是他的锚点。而苏清苑和书店,是他永远的港湾。
接下来的路,要更清醒,也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