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富二代不去证明自己,那他就永远是个衣食无忧的富二代。
这句话是形容富二代的投资眼光不行,而且,投资是最容易败家的行为,没有之一。这个时代还不像是后世,并没有太多的诱惑。吃喝嫖赌也只能慢慢败家,支撑个两三代人还是没问题的。股灾之下焉有完卵?无数的企业和个人破产,银行等金融机构一下子多了很多的房地产与奢侈品抵押物。这都是那群利用金融杠杆,想要以小博大、狠赚一笔的。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老本也赔进去了。
春节的时候,王定边就交代过许冠霖,股市抽身以后要趁机抄底。抄底有三大原则:
1,不碰橡皮股票,股价再低也不再碰。
2,适量入手各类实业。采矿、织布、缫丝、印染等,能够实实在在产出东西的企业可以收购。传媒等服务类型的暂不考虑。在王定边看来,只能服务少数人的报纸啥的没多大意义,现阶段也没有搞的必要。
3,积极抄底各租界区的房地产。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国内的政局势必动荡。革命党与满清,袁世凯与孙文,自己与满清,自己与各路军阀,都会有战事。动荡的时期,不动产并不值钱,黄金之类的重金属会更值钱!但是,租借除外。即便是日本人进来了,或者其他列强打来了,为了政权稳定,也不敢轻易进入租界区。这种实打实能用来安心当包租公的地皮必须收,多多益善!位置好的,价格高一些也行!
除此之外的,只要数额不太大,许冠霖可以自行决定。王定边总共给他的额度是一千万两银子,在这个总数以内即可。
有了王定边的放权,许冠霖可算是放飞自我了。他在上海待了这么久,对法租界、公共租界可是熟悉的很!有不少的铺面他是眼馋了好久了。机会难得,抛家舍业的有的是,大手一挥,买!
中西部地区,限于消息传播慢,参与股灾的都是些钱庄,大型企业。东部则不然,个体户、小企业家、白领、买办、普通百姓,啥样的人都有。中国人安土重迁,轻易不愿卖房卖地,可财物破产了,再不想卖也不行。
走在上海的街头,到处能看到窗户上有贴着“售卖”“出售”“出国急售”“挥泪出手”等等字样。自从开埠,上海的地价就是寸土寸金。1863年上海公共租界的土地平均价是每亩银1318两,到1907年达到9606两,升值七倍多。这时候想买地是不大可能了,只能是买楼。公共租界区的楼房价格平均在45两银子/平方米,楼层高的要便宜不少,带院子的、带大阳台的,要贵一些。至于门头房那就另说了,达到每平米70两银子、100两银子,甚至更贵的,比比皆是。至于外滩的那些标志性房子,价格不言而喻了!
怀里揣着上千万两银子,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许冠霖找来十几个房产中介,没错,大上海怎么能少了这些人。按照他的要求,进行分类:
着急出售,报价公道的,房子本身条件好的,作为第一类。这类优先考虑,立马着手谈价。大帅的摊子铺的大,缺钱是一首会有的,必须能省则省。价格差不多了,立马一手掏钱、一手过户。
着急卖,房子也不错,但是报价有点高的,这是第二类。抄底的意思就是要以低价购入,不管这些人是太贪心,还是对市场不了解,贵了就是贵了。经过谈价,能够认清现实的,这边掏钱也痛快。还是死咬着不讲价的,那没办法,你还是静待有缘人吧!
优质商铺的情况特殊。类似拐角处的门头房,属于稀缺性很强的房地产。即便是在地产行业相当不景气的时候,这类房子也不会少了买家。所以,这类的房源就看缘分了,碰上了合适的就买,碰不上那也不强求。
这时代的中介小哥也是很麻利的,迅速进行了筛选,并进行专业的谈价。短短一个月,就在上海购买了300套住房、15间商铺,总共花费了150万两银子。随后,他便把收购的重点放在了各种濒临倒闭的企业上面了。这批人是炒股的中坚力量。
黄道婆在中国的古代是个知名的人物,她极大改进了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使得她的家乡松江成为了棉纺织中心,松江府就是现在的上海地区。开埠后的上海,港口贸易被迅速开发。在黄浦江的周边,来料加工的工厂迅速发展。纺织行业也是其中的一环。
黄子雄是一个小老板,经营着一家一百余人的纺织工厂。几十年前,外国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华国门,大量的外国商品涌入了江南。他家的老式作坊被猛烈冲击,因为外国货价格低还品质好。商人的嗅觉不是封建官僚能比的,老黄没有纠结保护传统,而是千方百计打听为什么?为什么远道而来,交完关税以后,别人家的东西还是这么便宜?
也就是从黄子雄的爷爷老黄这一代起,他们家真正见识到了现代机械的能力!同样是一台纺织机器,人家的机械效率是咱们的十几倍、几十倍!这还怎么比?老黄果断下马了自家的老式织机,专门从英国进口了先进机械,开始进行棉纺织工作。发展到黄子雄这里己经是第三代了,工厂在黄浦江边占地50亩,拥有纱锭1.2万个。
如果黄子雄安心经营纱厂,大概率可以做的不错,清末的大上海确实适合干实业。奈何,黄子雄留学欧美回来以后,觉得自家老爹太过保守,发展实业哪有股市来钱快?靠着一个工厂,自己猴年马月能成为中国首富?自己也想成为胡雪岩、盛宣怀一样的风云人物!于是,这位大少爷进军了股票市场,从一开始的辉煌,到极尽辉煌,再到股市泡沫破裂。
陷入资金困境后,各家竞争者赶紧痛打落水狗,联合银行等展开绞杀,纱厂陷入破产的窘境。黄子雄不得不在商报上刊登报道,希望能有资金入股,解救自家的工厂。他也顾不上自己那留学海龟的颜面了,能有一线生机就要死死抓住!这时候,许冠霖找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