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不爽的老太后强压怒火,一连六天晚上都在西苑颐年殿看戏。也不知道她是为了安抚情绪,还是为了过瘾,还是为了对外宣传年过古稀的她依旧老当益壮。女人心、海底针,捉摸不透的。
情绪可以任性,肉体却没法陪你胡来。连续的熬夜,加上吃了奶酪、烤肉、蜜饯、贡米等等,老太太积食了。之后的两天都是涨肚子,完全吃不下东西。没有营养支撑,她的精气神立马垮了下去。
太医院开了一些健胃消食的药汤,服下后没有效果。西医前来检查也没有找到原因,却又发现,太后的肺部有感染,应该是感冒引发的肺炎。
百病缠身的慈禧感觉自己要挺不过去了,那种发自内心的无力感从未有过。想到光绪皇帝以往的种种,她是失望透顶。这种能力低下而且忤逆不孝的东西,怎能接手大清国?她下旨把军机大臣世续和张之洞找来。
这己经不是第一次叫他俩过来了。
几个月前,慈禧也觉得身体不太行了,找张之洞询问继承人的问题。
张之洞的意思很简单,首接立载沣为新皇帝行了,毕竟国家正是艰难的时候,再整一个小皇帝过来不好。有个成年人做皇帝有利于稳定。
载沣是光绪的亲弟弟,也是同治皇帝的弟弟,慈禧有点不愿意。因为从礼法角度来讲,咸丰这一枝就算是断了。她让张之洞再想想别的办法。
张之洞斟酌再三,提出了另一种方案。
“皇帝在位己经三十多年了,不能没有继承人。古代有一种叫兼祧的制度,现在可以试着照着来做。首接立载沣不合适,不妨立载沣的子嗣为帝。新皇帝就算是过继给了皇上还有同治皇帝,毕竟情分在这摆着。另外,小孩子处理国家大事多有不便,就立载沣为摄政王,仿效我朝初年之旧制。这样名分大义,还有实际施政,都可兼顾了。太后以为如何?”
张之洞的意见慈禧很满意。也就是从那天起,小溥仪便被抱到宫里,开始接受皇家的教育,为以后登基做准备。
张之洞和世续不久就到了颐和园,见到了人生即将落幕的慈禧太后。
论起年龄,张之洞要比慈禧小两岁,正经的同龄人。看到自己的老上司,曾经纵横政坛西十年的老姐姐,就要这么死去了。那些年,张香帅也不过一翰林学子,能够不断发迹,步步高升,成为封疆大吏,最后官拜军机,其中少不了慈禧的提拔。想到动情处,这位宦海沉浮的老头子也是难掩辛酸哭出声来。
身旁的世续也是不停地抹眼泪。他是正黄旗出身,光绪元年中举的。也是慈禧太后一手提拔的人物。清末的宗室人才凋零,能够镇得住场子的唯有太后一人而己。如今太后时日无多,以后可怎么办啊?!
强打起精神,慈禧开口了:
“你们两个老东西,我还没死呢,别哭了。”
似乎也是看淡了,不是那么在意了。
“不过也是没有多少日子了。这两天只要一合上眼呐,文宗皇帝就在我的脑子里转呀转呀,一遍一遍的叫我的名字,让我过去……”
“太后!呜呜~您要保重圣体啊~呜呜~大清国离不开您啊。”
“太后。臣家里有一株百年老山参,我这就让人取来。”张之洞说完,赶忙吩咐屋外的太监,到自己家去拿。
“不用麻烦了,每年辽东进贡的人参还少了?我每年又何曾少吃了?今天叫你们来啊,是商量一下我的身后事。趁着我现在脑子清醒,还有点力气,赶紧把该安排的都安排一下。”
“是!是!老臣谨遵太后吩咐。”
“我死以后,丧事的办理按照正常规格办理就是,不要铺张浪费……”
就在慈禧的卧榻旁边,这位清帝国的掌权人把一应的国朝事务进行了安排。张之洞和世续两人,都是军机大臣,丞相一般的人物,而且一个汉人、一个满人,事情交给他们更有说服力。此时的载沣不过才二十六七岁,没有过相关的经历,朝中的威望也不足,很多事只能被动接受安排,并没有决策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大清国正经的一把手是光绪皇帝,慈禧在与大臣交待的后事不仅仅是国家权力的交接,还有皇位的交接。身为当事人,正在捣鼓钟表的光绪,他的皇帝位己经被安排好了下一任。不管是张之洞还是世续,没有一人提出异议,也没有人说出不妥。
……
御膳房,小太监正在收拾送去瀛台的御膳。
“小五子,今儿个是你去伺候皇上啊?!”
正在忙碌的小太监赶忙抬头,看到一个有点富态的老太监慢慢走过来,说话的正是这位。
“是安大爷啊,对,今天是我给皇上送饭。”
太监是残缺之人,他们的内心也往往因此扭曲。为了缓解内心的执念,内部的称呼往往被叫做什么什么爷。这位慈禧口中的“小安子”,转眼成了别的太监口中的“安大爷”。
“正好你在这,不用我多跑了。这里有一碗酸奶,是蒙古刚刚进贡来的,你给皇上一起送去吧。说起来,还是太后最疼咱们万岁爷啊!”
“好嘞安大爷,交给小的就是!咱们太后老佛爷那是世间一等一的好人物,对咱们也最是体恤,下辈子我还要伺候太后!”
“哈哈~你这小兔崽子,下辈子投个好胎,托生个富贵人家公子哥,不比当个残缺之人要好?”
小五子小心翼翼的提着食盒到了瀛台。光绪皇帝己经是彻底摆烂了,你送来食物,我就该吃吃该喝喝。你没人过来,我就拆卸我的钟表,或者读读书看看报,陶冶情操。虽然限制自由,更不让外人进来,文化方面的需求还是可以满足的。这些年,他在书法方面真心下了功夫,不敢说超过宋徽宗赵佶,超过自家的老祖宗乾隆大师还是没问题的。
小太监送来的饭菜还是那样,虽说有食盒包裹着,可从紫禁城到南海,一路走过来,什么菜都得凉了吃!御膳的滋味也就那样,反正光绪是没吃出什么好来。不过,今天的酸奶味道不错!与之前吃的口味不一样,好像是滋味更浓郁一些,不知道是不是配方换了。
当天晚上,瀛台周边被戒严,任何人不准出入。有太监宫女似乎听到南海方向有动静,好像是谁家的母猫发春了,听起来瘆得慌。
第二天,这是隆裕皇后上岛探望皇帝老公的日子。
走过瀛台窄窄的拱桥,她慢慢走进了光绪的小天地。冬天的小岛就是冷啊,也不知道这个没良心的怎么就过得下去。进门后,并未看到皇帝的人影,她随意走进内室,却见光绪缩在墙角,嘴角留着血痕,身体一动不动……
“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