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草原行商

2025-08-20 2425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同盟会的革命党人在南方拼命搞事情,王定边也没闲着。在不断扩军练兵的同时,他的触角也伸入了蒙古的腹地。

商务处的商队满载着产自奉天的豆油、香烟、食盐、羊毛衫、面粉,高粱酒等,越过大戈壁,走过大草原,正式抵达了乌兰察布大草原以及乌珠穆沁大草原。这是漠南蒙古的最远地区了,下一步就是漠北蒙古,乌里雅苏台!

草原上的商贸从来都不是开放的,那是被晋商把持,被朝廷垄断的。按照正规的流程,想要在草原经商,需要从事三年以上的军供,就是给驻扎边境的军队运送军粮和补给。时间满了以后,再去内务府申请,内务府核实无误以后,发放特许牌照。根据王定边打听到的消息,没有个十年八年,想都不要想!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情社会,原则上才可以的事情,往往是可以变通的。上辈子能接下来那么多工程,好几次自身的资质是不允许的。为什么最后能成功拿下?烟酒开道,畅通无阻。

于是,王定边想起了京城里的某位亲王。不错,正是满清最后的铁帽子王,庆亲王奕劻。这老小子正好负责内务府的差事,找他算是找对人了。

陈琳带着一万块英镑的支票见到庆亲王,支票上面那一串的O很是吸引人。

满眼闪烁着金银的光泽的奕劻心情顺畅,入朝为官为了啥?真当自己天生爱去伺候人?不就是为了能够多挣点钱,下半辈子能够吃的好点、喝的好点、玩的爽一点嘛!雇人都说了嘛: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说吧,王定边是怎么个意思?有什么想要的不妨首说。”

“王爷,我家大帅有几家亲戚,想要在草原上行商。您也知道,这初来乍到的,没有内务府的许可,总是被地方上针对,希望王爷能够帮助解决一下。”

“我当是什么事。这个简单,回头你拿着我的条子,内务府就给你办了。在这里,我的话还是很管用的。就是不知道你们打算卖些什么,只要合法合规,本王就是你们最硬的靠山。”

陈琳知道事情成了,不过靠山可不是白靠的,要交保护费的,这也是约定俗成的惯例。

“王爷尽管放心,所售卖者,草原牧民所需之食用之物,无非是些米面粮油。大帅是知恩图报的人,这些年王爷照顾了我家大人不少,以后草原商贸的孝敬一定比晋商要多出一成。就是听说晋商颇为排外,日后还要多多仰仗王爷啊!”

“哼!山西的土财主,眼里出了钱什么也没有!这世道光有钱没用,关键是有靠山。试问朝中诸位王爷,谁有老夫的权势?让王定边放心就是,本王可不是拿钱不办事的。”

“王爷恩典!有王爷的话,小人这就去办理执照,日后咱们两家当是携手共进,财源滚滚!”

……

晋商可不是守规矩的。

山西人经商的传统历史悠久。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山西就己经出现了大量富商,他们经手汉地与匈奴草原的贸易,赚取了海量利润。隋唐之间的武士貜,也就是武则天之父,更是凭借雄厚实力,大力支持李渊父子,帮助李唐成就霸业。等到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山西商人开始结成商帮,影响力扩大。到了明朝时期,“开中制”实行,晋商开始了雄起。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明朝末年,大明与大清对峙鏖战,明朝廷下令封锁后金,禁止两国商贸。晋商以范家为首,大肆贿赂明朝的边关将领,进行走私贸易。运输了数不清的战略物资给满清,又给皇太极等人带路,给满清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大清立国以后,对晋商投桃报李,把草原贸易也交给了晋商。从此,晋商成了全国实力第一的商帮。徽商、浙商等也难以望其项背。

到了这个时期,晋商的代表是祁县乔家,也就是乔致庸所在的乔家。晋商的主业变成了票号,驼帮,船帮。至于草原上的日用品业务,除了几家大商号还保有,主要是次一级的晋商在经营。毕竟这些高投入、低利润的业务,实在比不上放贷和搞物流挣得多。商人重利,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相比起王定边的商务团队,晋商的优势在于长久以来占据的商业市场,以及雄厚的资本积累,加上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王定边这边优势也很明显,一方面有庆亲王这根实权大腿,能够阻挡大部分官面上的麻烦;另一方面就是军事的保障,这一点是晋商完全无法比拟的。

王定边行事作风的一大特点就是稳。李大刚有时会进行冒险,大部分时候也是稳健为主。

开始的时候,商务处只是在东蒙一带活动。科尔沁大草原是主要的商贸区域。假冒的马匪在草原上横冲首撞,商务处赶紧来到草原推销军火。并趁着晋商商路中断的时机,大肆运送货物到了科尔沁。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马贼出现的太蹊跷了,商务处的人也出现的太巧合了。可李大刚不是小气之人,大笔的银子送进了蒙古王公的帐篷,精良的手枪揣进了王爷的衣兜。拿了好处的王爷们自然不再多话,利益受损的晋商们则是欲哭无泪。无他,这里是紧邻王定边的地盘,别的军事实力管不到这边。

不过一年多点的时间,晋商在科尔沁遭遇了雪崩一般的溃败。传统的皮毛、羊肉、马匹等生意全被商务处截胡。大量向草原销售的粮食、盐巴、茶叶、布匹等,也都被接管。

失去了巨大的科尔沁,祁县的刘家和赵家立马濒临破产,王家与范家也是利益大损。于是,晋商赶紧联合行动,拿出了十几万两银子,游说朝廷的各位官员。十几位出身山西的御史言官也挺身而出,弹劾不法商贩扰乱草原,弹劾相关官员营私舞弊。

汹涌的民意袭来,甚至到了慈禧太后的案头。她下令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彻查不法商贩一事。

在多处产业里面占据干股的徐大总督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自然不能随了晋商的意。于是,他在吉林黑龙江两地精挑细选,选出了几位办案经验丰富的八旗老臣,成立了一个七人专案组前往调查。这七个人须发皆白,走路都费劲,人均年龄接近70岁。妥妥的老寿星组合!

这么个奇葩的组合,办案效率可想而知了。整整一年时间,没有任何进展不说,其中两位重要成员干脆老死在任上。徐世昌还特意上奏朝廷,给两位毕生工作在第一线的老臣给予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