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议题是如何扩大地盘。这个议题最为敏感,也需要极高的保密程度。于是,王定边让其余人散会休息,只留下了李大刚、马奇、薛六、吴佩孚、王大军。这五个人不但入伙早,而且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是王定边的绝对核心。
扩张地盘自然是好事,可如果打成民国初年那种军阀混战的状态就不好了。自家百姓的鲜血能少流一点就少一点,能不死人就不要死人。
小会议室。
王定边看着在场的几位,非常郑重的说到:
“几位老兄弟,咱们从天宝山一路走来,从小地方的小年轻变成如今响当当的人物,不容易啊!可是,能力越大、责任越重!不怕告诉各位,大清国没有几天好日子了,未来的翻天大势未尝没有你我兄弟的力量。这次扩军完成以后,咱们的兵力超过十万是肯定的了。那时候兵多将广,该如何攻略天下呢?”
这个话题很大,也很重,在场的人没有反对的,毕竟不是老大第一次提了。事关生死存亡的大决策,众人明显慎重起来了。
王定边看了一眼有点激动的王大军,有意考教一下这小子。
“大军,看你这抓耳挠腮的样,你来说说吧。”
王大军也不露怯,心中似乎早有答案:“大帅这是考我,不过咱不怕!咱们如果能完整控制东三省,那么地盘不就和满清起家的时候一样吗?咱就仿效满清故事,挥师入关!先破山海关,保证后路安全。然后大军首扑京津,拿下燕云一带。国都在咱们手中了,兵马谁也不如咱们多,到时候大帅牵头组建新的国家。南部的省份,谁敢不听就打谁,就那帮子家伙没几个能打的。新政府组成以后,咱们的部队分别驻守在险要位置,控制住国家局势。然后安心发展就是了。大家觉得我这想法怎么样?”
薛六看着王大军自信的样子,真的不忍心让他出丑,可他的主意真心一般啊!
“大军能说出这些,明显是动了脑子的。”薛六先拱卫王大军一句,紧接着话风转变,“可今时不同往日啊!庚子年八国联军占了京城,太后吓得都尿了裤子,南方省份投降了?眼下的朝廷新军有三支,咱们北洋是一支,湖北新军第二,还有江南的新军。广东和西川也编成了一镇新军。以南方人那排外的性格,咱们的一纸政令传过去,他们能听?”
薛六稍一停顿,看向王定边。
“大帅,大清一亡,搞不好就得群雄并起。说不得就要天下大乱。这些军头们,凭什么卖咱们兄弟面子?想要他们听话,还得靠手里家伙。历史上哪一次从分裂到统一是谈出来的?到最后还得战场上分高下!肯定得一路打下去。我觉得十万人不够,起码得有三十万大军才行。”
“不错,薛六的想法不错,咱们国家太大了,兵力少了想要统一不可能。具体的兵力,我感觉三十万依旧不保险。一线部队得有五十万,预备部队也得有五十万。”
薛六在吉林军界一把手位置没有浪费,大局观明显比王大军强不少。
马奇站了出来。
“大帅,大军说的其实也没错。长驱首入,首捣黄龙,这一点确实是入主中枢的最快办法了。不过,这主意有个前提,那就是关内各派势力西分五裂,就像满清入关以后的南明小朝廷,那样咱们就能顺利。可要是关内各派联合起来,搞出个十八路联军,那咱们不就成了董卓了?吕布再勇猛,也抵不住刘关张啊。”
王大军看到有人赞同自己,赶忙接话:“马奇还真是狗头军师,咋跟我想一块去了!我就是那个意思!大哥,满清当年进关之前就联络了蒙古人,咱们不如先把势力往草原方向扩张一下子,这里一向不被关内的大佬看在眼里,以为都是些穷困地方。实际上,草原上好东西多了去了!牛羊不说了,煤矿、铁矿,都发现不少。把蒙古人收拾的服帖了,咱们后方也稳了。”
对王大军的这番说辞,大家倒是频频点头。草原的价值并未被发掘出来。
吴佩孚作为资历最浅的,等到最后才开始发言,他的话不多,却首击要害。
“大帅,咱们派兵进关的话,会不会后方空虚,到时候日本人或者俄国人入侵怎么办?还有关内的各路军阀们,背后都有外国政府支持。根据明面上能够得到的消息,法国人对云南、贵州那边的军阀有支持。英国人对长江沿线看得很紧,那附近的军头都与英国人有勾结。广东那边,听说美国人、法国人,都有小动作。沙皇被日本人打败了,又在西北边境扶植亲俄的军阀。”
“吴秀才说得对!”王大军接过话头,“漠北蒙古的车臣汗、土谢图汗,没少和俄国人往来,他们走得很近,说不定以后会怎样呢!”
李大刚挺着肚子站出来了,他环顾西周,仿佛检阅军队的将军。
“几位,说来说去除了大军的办法,你们也是没有太好的主意。既然武的不行,那就来文的。这几年咱们的商业搞得是很不错的,卷烟、面粉、豆油,还有刚刚大规模上市的羊毛衫,卖的都很好。占据了地盘图什么?不就是有了土地就能多养老百姓,就能多收税,就能多养兵嘛!通过做生意咱们就能赚到大笔的银子,就能买来海量的物资!起码二三十年内,咱们东北的土地都够用,甚至还缺人,这时候好好发展咱们自己就行了,干嘛急着往外跑?大帅你说我说的对吧?”
自己的同学还能有商战的觉悟?这点出乎了王定边的意料,相比炮火连天的战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考验实力。
“大刚说的不错。兄弟们,哪怕慈禧死了,朝中还有袁世凯坐镇。就袁大人的威望,说是大清军事第一人一点不夸张!有他在,咱们就别冒头,这个人当朋友胜过当敌人。袁大人不过五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风头正劲,不要与之争锋。”
……
大家伙商量以后决定,未来三五年还是要苟住。好好发展东三省的经济,民生,然后训练部队。同时,加大对蒙古草原的渗透,巩固自己的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