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开会四

2025-08-20 2624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没有了张作霖的乱带节奏,对于军队建设的讨论步入了正轨。各位将领按照自己的理解,谈起了各处应当部署的兵力。经过两天的讨论,最终决定,黑龙江的驻军扩充两万人,吉林扩充一万人,奉天扩充一万五千人。

军队扩充以后,原有的加强团实在不便于指挥和领导。于是,各个团级的建制进行了升级,全军进行了番号的大改变。

一团变为一旅,旅长王大军。下辖1团,8团,15团。总兵力10500人。

二团变为二旅,旅长刘宗权。下辖2团,9团,16团。总兵力7500人。

三团变为三旅,旅长卢永祥。下辖3团,10团,17团。总兵力10000人。

西团变为西旅,旅长林万荣。下辖4团,11团,18团。总兵力8000人。

五团变为五旅,旅长张作霖。下辖5团,12团,19团。总兵力8000人。

暂编第六团变为六旅,旅长江崇涛。下辖6团,13团,15团。总兵力7000人。

暂编第七团变为七旅,旅长靳云鹗。下辖7团,14团,16团。总兵力7000人。

这绝对是个疯狂的扩军计划。

等到王定边扩军完成,单单是第七镇的兵力就能达到六万人,算上吉林新军,奉天巡防营,以及各地的民兵等武装,总兵力己经突破了十万大关。要知道,北洋常备军是仿照的日本陆军的编制,他们以镇作为基本的作战单位,两镇为一军。一镇的标准人数为13000人,即便各地因为兵种、辖区大小、富庶程度等因素会有差异,但是大概的人数相差不大。

在袁世凯大力的操办下,全国的新军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除了第七镇,全国截止到1908年,己经编练完成了十一镇,18个混成协,还有禁卫军两个协的人马。

相比于北洋的练兵办法,双方可以说各有短长。

北洋练兵属于国家行为,所需的练兵款,所需的兵员,所需的一切资源,都是国家支持,不需要袁世凯自掏腰包,这是王定边拍马难及的。可拿着朝廷的钱,用着朝廷的资源,想要完全按照自己想法打造军队,太难了。练出的兵是国防军,如果在练兵过程中夹带私货,这就要命了!袁世凯野心再大,也不敢如同在小站的时候那样:

吃谁的饭?吃袁大人的饭!穿谁的衣?穿袁大人的衣!听谁的令?听袁大人的令!

成熟的政治家都是怕死的,野心家尤其如此。随着地位逐渐提升,威望日益隆重,袁世凯再也不是那个奔走在练兵第一线、整日与下属同甘共苦的袁慰亭了。

王定边练兵的劣势在于金钱与资源的短缺。除了朝廷在案的13000人本部,多出来的兵马,只能自己想办法去养。商务处每年的收益、辽西地方的财税、东三省地方的财政拨款,这三样是练兵款项的主要来源。

相比于朝廷的兵马,王定边官兵的待遇要低不少,比如,新军普通步兵月薪西两五钱银子,王定边这里只有三两,整整少了西分之一。可王定边这里有一样别处比不了,那就是土地。东北这里地广人稀,缺少开发,不像关内那样人多地少。早在招兵的时候,王定边就承诺,每个当兵的,除了有军饷,还给分地!普通步兵分5亩、普通骑兵分8亩、炮兵分10亩。拥有军队急需的专业技能的,比如医术高超、算术惊人、枪法极好、精于机械等等,分地一晌,也就是15亩地。东北的地可不是关内那么标准的丈量,尺寸都大得很,加上土质肥沃,5亩地养活一家老小没问题,一晌地那是妥妥的小地主了!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度,在老百姓心中,最好的硬通货绝对是土地!真金白银、布匹,都要靠后一些。民以食为天,有了土地才能长出活人的粮食。

所以,每当王定边派出的招兵小组到达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缺地的省份,应征的年轻人都会排起长队,那热闹程度堪比赶大集。招兵的标准一再提高,军饷的数量一再下降,只要分地的政策不变,愿意当兵的百姓就丝毫不减。

有了稳定的土地不动产,又远离了自己熟悉的家乡,来东北参军的年轻人对王定边那是既爱戴又敬畏。对军中的纪律很是遵守,对王定边夹带私货的教导也是全盘接受。

扩军的议题结束,接下来的问题是移民方面。

王定边这里说的移民不仅仅是把百姓吸引并安置到野地去开荒,确切的说应该是“技术移民”。

陈启年率先发言:“大帅,咱们的铁厂即将投产,到时候需要大量的炼钢工人。铁矿那边,煤矿那边,包括洋灰厂,都需要大量的力工。面粉厂,榨油厂,纺织厂,都有上报说缺人,这些工厂都是能给咱们赚钱的,少一个人就少赚一份钱,咱们得想办法保证生产啊。”

王大军也赶紧站出来了,他的话也不是第一次说了。

“大帅,你可千万别忘了我们黑龙江啊!额尔古纳河畔,海拉尔河两岸,都有大片的土地能够耕种,那里真的太缺人了。不管是保证军粮还是防范外敌,移民都是根本办法。”看到身边的卢永祥一个劲给他使眼色,王大军继续说到,“瑷珲那边也一样,连个人都没有怎么守卫国土?咱们移民过去,就按照生产建设兵团进行管理,每一家都是军户,地里种什么军队统一管理。除了种地,每家要出一个民兵,就负责巡逻站岗之类的。咱们防守严密了,老毛子自然就老实了,反过来,他们得小心咱们过去了!”

不错!这才是正确的提建议的方式。

“嗯,王大军说的不错,黑龙江会优先安排一批移民过去。到时候你们要做好安置工作,黑龙江苦寒,我把人送过去,人家要是待不住跑了,我拿你们是问!”

“是!保证完成任务!”

“陈老说的用工问题必须解决,这是咱们的根本。下一步咱们招收移民的时候把工人的标准列出来,要钱给钱、要地给地。具体的标准参照普通士兵。”

“好的大帅。”

吉林的唯一代表薛六大将军这时候站了出来。

“大帅,头些年的移民主要安置在奉天了,我吉林也是非常缺人的啊。头几天咱们定下了,吉林这一万人的新军用土地来吸引人,可就算一家五口都来,也不过多出来五万人,这点人不够啊!图库门、拉林、三姓、宁古塔,这些地方都是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的地方。就是因为朝廷几百年来禁止开荒耕种,这才导致荒凉。俺都看过了,吉林那边的土壤比奉天这里肥沃多了,好好耕种两年,都是上好的良田啊!反正达桂说了,以招兵的名义搞点荒地他不管,大可用多分地作为好处,鼓励百姓到吉林来。这些百姓也进行军管,到时候咱们的兵源也有保障了。”

“可以,这些奉天的移民有上百万了,应该稳下来发展一下了。新来的普通移民可以考虑往北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