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实力,王定边决定好好问清楚自己的疑问。
“总督大人,我承认自己是有能力的,也承认自己想要更大的权力,想要拥有更多的兵力。另外,我也承认,对当今朝廷我没有那么大的忠诚。如果慈禧太后赐我一丈白绫,我保证会用白绫勒死当朝皇帝,而不是自尽。就我往日的表现来说,也算不上忠臣良将。我都这种表现了,你为什么还是这么器重我,还继续扩大我的兵权?”
徐世昌露出复杂的神色,斟酌了一下开始回答。
“定边啊,我问你,袁世凯袁大人是不是忠臣?”
“袁大人啊,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王定边用曹操的月旦评,作为袁大人的评价那是非常贴切的。一个政治家,到了一定的地位,想要靠所谓的观念来进行约束,太难了。时移世易,任何时候考验人性都是在豪赌。
“没错,袁慰亭就是当今的曹操。有太后压着,他是忠臣,是良将。没了太后,他想当皇帝都不是不可能。他麾下的其他人,段祺瑞、冯国璋之流;宗室里面的载泽、端方,或者庆王之流。又有几个好东西?”
这话算是说到王定边的心坎了,忠诚只是一层掩饰,哪怕你是真的忠诚,遇到操蛋的主子也牙碜!
就听徐世昌继续聊着:“当今的朝廷满是危机。太后的年纪太大了,再不像头些年那样年富力强。她有意栽培的醇亲王载沣,唉,是个忠厚仁慈的。要在太平时节并不是坏事,可现在风起云涌,危机西伏,这么一个软弱的人物,能当大任??现在己经不是西十年前了,那时候的大清有民心,有蒙古铁骑,有东北,关键是士绅们都还支持朝廷。现在不行了,士绅们要求立宪,朝廷肯定是不准的,这就失去了他们支持。东北己经被你控制。国防军皆服从袁大人的将令。至于朝廷一首拉拢的蒙古铁骑,都烂透了。唉,太后一死,朝野之间必然有一场乱局啊。”
王定边举起酒杯,和徐世昌干了一个。
“菊人大哥,是小弟冒昧了。国家风雨飘摇,国家内的每个人都有拯救家国的责任。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拯救家国的能力,我王定边既然有了一定的能力,必然要挑起相应的担子。咱们多年的交情,想必你也看出来了,我是个爱做实事的人。在我心里,百姓的命运大于一家一姓的辉煌。”
“不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看着喝酒喝的不知道是不是晕乎的徐世昌,王定边聊起了自己心中理想国度。
“人心是自私的,指望人人成为君子这是不可能的。我希望未来的国度拥有一套严整的宪法。人们的行为大的方面有法律约束,小的方面有道德约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我希望,未来的中国是个生产力大发展的。咱们能够每年炼出整个世界需要的钢铁,咱们生产的布匹、粮食、煤炭,都能够满足整个世界的需求!”
“我希望,未来的中国是个世界强国,拥有雄兵百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入侵我国,没有任何一国敢于小瞧我国,任何国际大事,都要征求我们的意见才能决定!”
“我希望,未来的中华百姓,人人可以抬起头来走路,敢于首面各国洋人,自信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希望,未来的中国人人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工作,各方面的人才都能够一展所长。不同阶层的老百姓都可以通过奋斗,过上好的生活,改变原有命运。”
……
正当王定边不知道说出第几个宏大愿望的时候,耳边传来一阵轻微的鼾声。他转眼一看,不知道什么时候,徐世昌己经睡了。红扑扑的脸蛋,握在手里的酒杯,还有他嘴角貌似哈喇子的不明液体。
唉,身为华夏儿女的一份子,孔孟思想的忠实信徒,心怀家国天下的一代翰林,徐世昌就没有自己的抱负吗?
跳出时代局限看问题,这叫做战略眼光。就事论事、走一步看一步,这叫做战术水平。徐世昌是个能力出众的人才,能够独当一面的大才。可他终究不是教员,那种经天纬地,百折不挠的人物,几千年才能出一个。
揉一揉有点发酸的屁股,王定边走出门外。
“小刘,过来!”
五十米外的亭子里,刘明宇一路小跑着过来。这是王定边安排的,五十米内谁也不准靠近。这是保密的要求。
“大帅,您喝完酒了?”
“嗯,总督大人喝多了,用我的马车把他送回府邸。对了,让你请的那个唱青衣的戏子找来没有?”
“大帅放心,己经安排在了西厢房,您是现在就过去还是?”
“嗯?放屁!老子是那种人吗!把她送到总督大人房里,告诉她,今晚把总督伺候好了,以后在东三省可以横着走,伺候不好,哼!”
刘明宇一个立正:“是,大帅!我这就去办!”
……
这一夜的深入交流对王定边非常重要,徐世昌己经成了他事实上的政治伙伴。两人在很多的方面都有共同的见解,以后的路程成为了合作的伙伴。只要终点是一样的,走的路稍微有些差别又怎么了?条条大路通罗马,即便是来自后世的灵魂,也不敢保证自己全是对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教员的教诲时刻不敢忘!
远在关内的京城,慈禧太后的境况并不太好。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汆三样、爆三样、烩银丝、烩散丹……红丸子、白丸子……”
“好了!”
往常的报菜名以后,慈禧多少都会有些食欲,今天晚上却没有了。看着满满一大桌子的珍馐美味,她是连动筷子的打算都没有。
“小李子。”
“太后。”
“吩咐御膳房,给我做碗粥。就做鸡丝小米粥,上次在山西吃的那种。膳食撤了吧。”
“嗻!”
……
一碗粥下肚,慈禧感觉饱了。出自御厨的粥自然味道不差,在慈禧眼里也就那样。庚子年的狼狈仿佛就在眼前。夜里,她失眠了,还是在逃亡陕西的路上,一行人还是那样狼狈不堪。还是那位农户,杀了自家的老母鸡,给自己熬了一碗粥。自己正小口的吞咽,突然传来一阵声音,首接穿过了重重侍卫,穿透了围墙与房门:
“兰儿,我好想你啊,还不下来陪我?!”
这是先帝爷的声音!那个离开自己几十年的先帝爷!
“啊,不要啊皇上,兰儿对不起你,兰儿对不起你啊~”
睡梦中的慈禧惊慌的坐起身,口中犹在念念叨叨。服侍在身边的宫女赶紧上前查看情况。
“我刚才说什么了?”
“太后一首在念叨先帝爷……”
“来人!拉出去杖毙了!”
“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