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张家的末日

2025-08-20 2522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张家大院已经恢复了平静。张员外接连丧子后大病一场。原本斑白的头发此刻近乎全白,形容枯槁。张金彪每日照顾,倒是孝顺的很。张家几兄弟对外刚猛酷烈,不在意别人死活。对内,几兄弟却很和睦,家中也听不到争吵动静。对于老父亲,三兄弟都孝顺的很。

死者已矣,活着的总要继续苟活。张家的生意,农活依旧按部就班的运转。

前院,张金彪正对十几个老农打扮的人训话,“春耕在即,各位不得懈怠,耽误了农时。今年减了产量别怪小爷我心狠手辣!我可不像父亲那般好说话……”

“小老爷,外边来了大群官兵!”一个家奴惊慌失措的跑进来。

听到下人的话,张金彪心中疑惑:给县里的孝敬都送上去了啊,哪来的兵?且去看看,别惊扰了父亲。赶紧到大门口,看看怎回事。

正门外,保安营副营官刘全有正交待属下:“一哨到东边,二哨到西边,六哨去北边堵住后门。其余人等随本官在南门进去。记着!一只鸡都不准放出去!听到没有!”“遵命!”一群人一分为四,把张家大院围得水泄不通。

看到这大批的官兵,张金彪整个人都懵了。急忙上前,客气问到:“军爷,来我张家有什么事啊?”

没跟他废话,一名衙役打扮的人走出人群,亮起他的大嗓门喊道:“张守成,张金彪父子,勾结土匪抢劫客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欺男霸女打伤人命。奉县尊李大人令,捉拿张氏父子!封存张家产业。闲杂人等回避,阻挠办案者杀无赦!”

士兵们一拥而上,张金彪当场被擒,护院家丁们老老实实地跪在地上,然后被一个个捆起来。后院的张员外受到惊吓,昏迷不醒。女眷和张金龙的俩儿子被单独关押。张家各处的产业同时被查。

县衙后堂,王定边正躬身向李县令汇报着查抄张家的情况:“恩师啊,这张家可真是家底殷实。不知道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经过统计,共查抄现银3000两,黄金300两。珠宝古玩一宗。囤积的粮食有5000石之多,盐6000斤。别院两处,门面三处,张家祖宅一处。清查名下农田2000亩。”穷了一辈子的李知县,惊的目瞪口呆。

年关的时候,张家送了500两纹银,本以为很多了,没想到啊没想到,大头在后头呢!李知县只感觉喉咙发干,赶紧拿起身边的茶碗。激动的心情根本隐藏不住,双手都忍不住抖了起来。

只当没看到老师的丑态,继续说到:“在张员外书房搜到与大寇孙瞎子往来的书信,足以做实他通匪。另外,张家父子被抓以后,有十余家苦主找来,揭发张家草菅人命,人证物证俱在。”

“气煞我也!”李宏图怒拍桌案,“想不到张家如此猖狂,这等硕鼠吾恨不得食其肉!拼着这个官不做,我也要将这一对父子绳之以法!”

好一个为民请命的青天大老爷!铮铮铁骨的李大人怒发冲冠,得意门生王定边不住的表示敬仰。

晚上,李大人睡在了原属张家的一处别院里,手里把玩着从张家抄没的景德镇瓷器。懂事的王定边把这些安排的妥妥的。

张家的罪名被坐实。铁证如山,又没有外援,等待张家父子的只有死路一条。等待张氏族人的,是流放和充军。女眷嘛,教坊司卖艺去吧。

张家楼镇一个广场上,一摞摞的纸张正在熊熊燃烧。被烧掉的不是别的,都是借据和卖身契。几年来,张家到处放债,九出十三归,甚至双倍利息。搞得多少人倾家荡产,逼死了多少无辜的性命。为了让保安营真正站稳,得到民心,王定边力排众议,必须公开烧掉!为此得罪县太爷,得罪几位当家,也是值得的。

果然,保安营焚毁契据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县,老百姓无不夸赞仁义。有了老百姓的认可,这里就是最稳固的根据地!

张家的查抄所得上交的也就一半多一点。2000亩地,2000两白银,200两黄金,3000斤盐,5000石粮食,五处门面房,另有25家产业的暗股。这些都没有登记在册。土地安排各哨分别屯垦,收益自留一半,剩下的归公。门面房,产业股份,经营渠道等交给了商务处。剩下的东西都存入仓库,分门别类整理好。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容光焕发的李知县,在县衙众位官吏陪同下,主持着春天的开耕仪式。就是扶着犁把,让老牛耕两道沟。上到紫禁城的天子,下到普通百姓,都对春耕极为重视。仪式过后,知县又往去年遭遇匪灾的乡镇视察一番,勉励百姓重建家园。坦率来讲,虽然有点爱财,有点好名,李知县的所做所为还是可以的。

保安营的耕种也同时开展。

在天宝山上,鞭子挥动的声音响彻山间,农务处处长王成方忙的晕头转向。耕地,修梯田,调拨耕牛,分发种子,人手分配……做其中的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所有的事都让你管理。管理者就是操心的命,想不操心,那就出大力吧!王定边的老父亲也来到了天宝山,负责起了一片地区修梯田的活。刘家沟的地和房子都处理了,现在孩子出息了,自已随便干点也就行了。

各哨的士兵也在种地。保安营条件有限,养不起多少脱产士兵。绝大部分军队还是要走耕战一体的老路子。新兵老兵都是农村出身,自小就种地,有了农具都知道该怎么做,相比军事训练,种地反而是最好干的。

火枪队是唯一一支脱产的部队。吞并了屯防营,缴获了不到100支枪。200人的火枪队,真正打过枪的老兵只有60人。林万荣是原来屯防营的一个什长,相当于后世的班长。本身的枪法很好,带的兵也厉害,可惜不是张家人,在屯防营一直是劳碌命。好不容易被提拔上来,还管理着相当于两哨的人马,练兵一事那是用足了心思。

枪不够对吧,用差不多长度和重量的木棍代替。端枪,瞄准,击发。站姿,卧姿,蹲姿。每个动作都严格要求,并且言传身教,所有教给士兵的,自已都先做,并且做的很好。

了解过林万荣训练方式和做事态度,我特批:火枪队伙食标准每天多二两粮食。艰苦训练营养得跟上啊!以后的军队一定要人人扛枪的,大刀长矛,包括弓箭,即将被现代战争淘汰。现在的火枪队就是种子,后续扩军后的训练要靠他们。

看到火枪队刻苦的训练,购买火枪的事必须抓紧了!姿势再标准,没有打过枪也是新兵。没有一定量的射击训练,枪法又会怎样?火枪队里两人还分不了一条枪,当年的红军都没这么惨。枪少,弹药也不多了,急需补充。买军火需要大量的钱,可这钱又从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