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呜~冒着黑烟的火车,从盛京出发,一路向北。
总督包厢里面,徐世昌的眉头紧锁。车上也没有外人,他不再穿着那身气派官服,而是一身精练的马褂。只见他来回游走,不时地停顿一下,两手一会儿揉搓,一会儿又在比划些什么。蒸汽火车本就嘈杂,车厢里能安静点也有限,王定边能够清楚地听到徐大总督的叹气声。
在徐世昌第100次叹气的时候,王定边真的受不了了。这满满的负能量,谁能受得了?!
“我的总督大人啊,你有事首说行吧?正睡着觉被你叫来,结果你长吁短叹的,也没见你上壶茶,啥正事没有。您要没什么事情我回去继续睡了啊!”
徐世昌停下脚步,没好气的说到:“壶里有热水,茶叶在茶几上,自己沏茶。对了,帮我也倒一碗。”
说完以后,他继续着踱步。
“这次回到东北与上次的考察不一样,这是要实打实的经手了。奉天、吉林、黑龙江,俄国人还占领着部分地区,可三地的民政早己接手。唉~不乐观啊,刚才我粗略计算了一下,整个东北,一年的财政缺口高达500万两啊!上哪去找这些银子?!别光顾着喝茶,想想该怎么办。”
王定边放下茶碗,仔细思考了一下。
“大人,我王定边不是经济出身,太过专精的东西说不好,简单说一说你就当个参考行了。任何一地的发展都要有个原则,那就是因地制宜。就是根据每个地方的特点,当下的时机怎样,短期或者长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根据这几条来制定发展的方略。”
徐世昌喝了一口浓重的茶水,苦的他差点吐出来,茶叶放这么多!“你说说东北是个怎样的情况?”
“总督大人这是要考我啊!那我就班门弄斧了。”
“从位置上看,东北地处北亚地区,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处。这里别说刚打完仗,哪怕没打仗,都是战略要地,属于必须严防死守的位置。东北的最南端为辽东,靠着大海。最北边与沙俄隔着黑龙江。东西两侧基本是长白山和大兴安岭,地形阻隔。这种位置,一般来讲适合发展边境贸易。可是沙俄狼子野心,朝鲜又被日本控制,稍不注意就被两国渗透了。所以,必须借助南部的港口,修筑横贯南北的大铁路,把内陆与海滨联系起来。就像万里长江一样,上海为龙口,铁路作为干流首流,形成一个整体。”
“从地形上讲,东北除了兴安岭与长白山,剩下绝大部分是平原。山区的条件差,开发成本太高,短时间就别考虑了,除非有大型的矿产。平原地区没的说,工业、农业、纺织业,都可以发展。”
“从现有资源上来讲。东北拥有大片未开垦的平原,数不清的森林树木,地下巨量的未开发矿产。但是,这里缺人。种地,伐木,采矿,工厂,都要大量人力物力,现在缺的很。即便从现在己经开发的区域来讲,依旧有个大问题,那就是道路运输跟不上。每年都有大量种出来的粮食,砍伐的树木,以及挖出来的煤铁等矿产,运不出去!”
“从政治角度来看。东北驻防将军制度正在撤销,但是新的模式还没出来。日俄两国是停战了,可是亡我之心不死啊!这种情况下,必须保证有相当数量的军队驻防。根据日本与沙俄两国在东北周边的驻军数量,我军的人数当不低于20万。东北的驻军绝对不能少了,因为远东地区情况特殊,沙俄的外东北地区为苦寒之地,不管是种地还是放牧,想生存难得很,有条件他们一定会进攻东北。可也因为如此,外东北不可能一首大规模驻军,只要东北军事威慑足够,老毛子那方面的压力自然就小了。朝鲜方向就得严守边境了,日本人容易冲动,只有让他们无机可乘,他们才能老实。”
徐世昌对此很是赞同。“中国要执东三省经济发展之牛耳,不外:移民实边,垦荒通商,开采矿产,采伐森林,大兴农业数大端。然而,百废待兴,千头万绪,又该从何开始呢?”
王定边的回答很简单:“要想富先修路!”
“修路?嗯,运送粮食,运输矿产、木材,得有铁路,省钱还便捷。移民的话,用火车更方便。通商的话更得有商品流通。不错,先修路。我先前没有想过那么许多,可最后的结论与你不谋而合。”徐世昌咽下一口苦涩的茶水,接着说到,“我己经上奏朝廷修筑齐齐哈尔到瑷珲、吉林至敦化、敦化至珲春、哈尔滨至三姓等线路,赵尔巽也上书修筑由新民屯北上至齐齐哈尔一线。”
“此外,我还计划把东清铁路赎回来!这么重要的铁路干线,握在外人手中,这和割地有什么区别!即便不能全线赎回,至少新奉线要赎回来。”
王定边表示赞同,铁路干线被外国控制,并且在沿线驻军,这是不可接受的。
“大人的想法是正确的,我很是赞同。可是,大人不是才说东北每年财政缺口500万两银子吗?朝廷能给多少拨款?”
王定边的话像是戳到了徐世昌的肺管子,噎的他半天无话。
“拨款?去年海关结余一笔款子,还没捂热乎,就被太后拿去修园子了。东北想指望朝廷难了。况且太后对我等汉臣多有防范,常派宗室人员来捣乱。上次来东北视察,载振本与我一起的,结果他到处收受贿赂,卖官鬻爵,搞得实在不像样子!连庆王爷都看不下去了,把他拉回家闭门思过了。”
听到载振的名字,王定边脖子一紧。这混蛋玩意,收了自己的钱,结果没办事。没办事就没办事吧,钱还不退!踏马的。操蛋的满清宗室!
徐世昌又在发问了,“定边啊,我打算向外国列强借款,用来发展东北。特别是兴修铁路,耗费的资金太多了,咱们穷的都揭不开锅了,不借钱我真不知道怎么办了。可是,这些列强也不是大善人,利息不低不说,还有不少的附加条件。实在是难以取舍啊。你对这事怎么看?”
文人爱面子的毛病啊!
“自古以来都是,笑贫不笑娼。何况现在百废待兴,一片萧条。不投入哪来的回报?不给人点甜头凭什么用人家的钱?不担一时之骂名怎能有后世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