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钉子户

2025-08-20 2420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铁厂的奠基仪式在三天后进行的。随着奠基石碑被埋好,铁厂正式开工建设。同一天,鞍山铁矿,煤矿,水泥厂,也同时开工建设。

初期需要的设备礼和洋行己经根据合同,在欧洲打包发来,预计两个月左右就能到达奉天。

铁厂的地址选在了太子河边。一来这里地势平坦,建设起来比较容易。而且铁厂也需要大量的水源,在河边便于取水。二来,这里靠近鞍山,挖掘的铁矿石可以很快运送过来。

发展冶铁行业,必须在原材料或者能源方面紧靠一处。不管是铁矿石还是煤炭,都是大宗笨重的物品。以这个时代的运输水平,不仅仅是运量跟不上,运费更是让你怀疑人生。欧洲的工业区,比如鲁尔工业区,那就是煤铁资源丰富的地方。想要像后世的宝山钢铁,煤铁资源都从千里万里以外运来,非得是远洋航运极度发达以后才行。

张之洞搞的汉阳铁厂规模不小,有地方财政支持,又有国家采购支撑业务,可是相当长的时间都处于亏损状态,不得不依靠招商局输血维持。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花在运输上了。什么叫生意?一进一出,手里有利润,这才叫生意。整天赔本赚吆喝那是做善事,非国家有钱不能搞,非有政治目的不能搞。

王定边亲自来到了铁厂的工地,观看一下这个时代的施工现场。

上千亩的土地上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正根据德国工程师设计的平面图进行土建工作。这群挖沟刨坑的人是这个时代的农民工,好多人光着膀子,盘着辫子,在那里一下一下的挥动撅头。午后的阳光照在他们身上,单薄的肌肉轮廓里满是飘飞的尘土。

工人忙碌的身影和某个和泥打灰的身影慢慢重合。什么是苦?工作累,工作脏,也算一种。可是,吃不上饭,看不起病,才是最苦的。为了碎银几两,为了三餐有汤,为了车呀为了房,为了心中的姑娘。新的时代的享受确实多了很多,归根到底还是那几样。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人力终究是太慢了,如果能有挖掘机,能有推土机这些现代设备,工作效率能翻数十倍!可惜没有。小功率的内燃机还不普遍,大功率的适合于工业和农业领域的机器,基本上都没有发明。至于烧煤的蒸汽机,大部分的应用也是轮船与火车。

感叹了一阵,王定边一行人便要离开工地,找个馆子垫吧垫吧。没想到竟碰上了一群喊冤的。

许是看到王定边这些人穿着打扮不是一般人,一群人男女老幼都有,呼啦啦的跪在眼前。最前头一个两鬓斑白的中年人高举一纸诉状,边磕头边大呼:“求大人给小民做主啊!求大人做主啊!”

看着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众人,王定边一脸的问号,什么情况?

随行的卫兵赶忙挡在王定边身前,谁知道这是些什么人,万一有人为非作歹,他们拼了命也要保证大人的安全。

“去个人问问怎么回事。”

“是,大人稍候。”

事情的原委很快弄清楚了,就是这个时代典型的强拆案件。

魏家是这里一家小有家资的地主家庭,从康熙三十五年就迁居到这里了。百多年下来,靠着几代人的辛苦劳作,加上精心的经营,置办了三百亩地,盖上了两进的西合院。一家十五口,在太子河边住的也算舒心。

铁厂的建设需要占用近两千亩的土地,魏家的房子、土地,都在铁厂范围内。平静温馨的小日子被打破,魏家人不乐意了。从一开始就不配合搬迁,对前来劝阻的地方官员也毫不客气。家主魏学勤是光绪二十年的秀才,一张嘴那是能说又会说,把地方小吏说的满脸吐沫星子。官员们一看客客气气的不行,干脆纠结了一群地痞无赖,把魏家人从家里拖出来,把房子全拆了。

也就是那天开始,这家人就在工地上来回折腾,官府顾忌这人秀才的身份,也不敢为难他。

拆迁这事自古就难办,王定边有心解决一下。“妈的,赵尔巽办的这叫什么事!把那个叫魏学勤的带过来,本官就来断断这个案子!”

魏学勤连忙起身走过来,变为躬身行礼,这是想起秀才可以见官不拜来了。“学生魏学勤见过大人!铁厂强占我家田地,强拆我家祖宅,使我家业不宁,大人请为小民做主啊!”

他的这副酸儒做派很让王定边反感,不过耐着性子问到:“征你的地,拆你的房子,可曾给你相应补偿?”

魏学勤回答道,“给是给了,可这几百亩田地是我家几代人用心打理的,每年产的粮食养活几百人绰绰有余!我家的宅子更是请辽阳城里的师傅盖的,那是瓦房啊!我们几代人在此耕耘,凭什么铁厂说要我搬我就得搬?这是不讲道理。拆我家房子更是不讲理,我老母亲己经快七十高龄,竟被人从家中抬出来,实在有辱斯文,实在骇人听闻啊!大人一定替学生做主啊!”

“你有什么想法?多给你点钱,还是怎地?”

“小人不求财,只求在自家土地上安居乐业。”

“你的意思是铁厂恢复原状,你家原来什么样还要变回什么样?”

“大人明鉴,学生正是此意。”

这尼玛,来了个讲情怀的!真当这个时代是后世的法治社会呢?国家和民族被外国列强欺负成什么样了,还在这整田园牧歌?!

王定边不打算惯着他。“魏学勤你听着,铁厂的建设乃是国之大计,非是为了哪一家哪一户,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的时候,个人要服从于国家,国家要给与相应补偿。你若冥顽不灵,刻意阻挠工程进度,别怪国法无情!”

魏学勤不服了,“《大清律》哪有大人说的这一条?分明是大人刻意偏袒,学生不服!大清国立国两百余年,何曾有过这种道理?”

自己的耐心快耗尽了,王定边给了他最后一个选择的机会。“秀才,拆你家房子的事办的不周全,我可以代表官府多给你200两银子,但是你必须就此配合搬迁。如果不同意,休怪官府舍小家为大家了!”

“学生不服,有我一家在此,铁厂休想建成!”

得嘞,遇到不要命的了。

“通知张宗昌,率领所部南下辽阳,维持几处工地的秩序。遇到无理阻挠施工的,必须严厉处置!”

遇到脑子一根筋的,放出张宗昌这类土匪作风的那是最合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