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视察兵工厂

2025-08-20 2714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新民屯,也就是后世的新民市。地处柳河与辽河交汇的地方,原本是一个小小的屯垦村落,慢慢发展成小镇,之后是大镇,如今己经是个县城规模。

当年布局东北,这里是最早的落脚点,拓荒队的起点就在西北方向几十里处。不仅仅自家几支团练在附近,新民、彰武、法库、康平,这几处的民政官都是王定边控制下。每一届的县官都是他花钱买的,或者是花钱买通。可以说,辽西北就是王定边的根据地。

行走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路两边的农田里,农民正在耕种忙活。王定边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山东丘陵、华北平原、海河平原、辽西走廊、松辽平原,各处都有各自的好。要讲农业条件,还是东北最好。不是华北地区不行,而是那里人口稠密,不像这里地块大。关内的土地以亩计算,山东要按分,东北首接论晌,也就是公顷。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移民到这里的百姓,一家的土地能在10亩左右。吃饱了,穿暖了,家有余粮了,王定边就是他们的大恩人。

这次前去新民不是为了游玩,也不是要视察农业生产,而是要去视察自家的兵工厂。兵工厂的位置就在城外三十里的柳河边,专门规划出来一大片荒地建设而成。

没有兵工厂就没法稳定的获得武器,没有持续的供应就无法打大仗。从攻下天宝山开始,王定边就有搞个兵工厂的打算。可是,限于财力人力的不足,只能搞出来铁匠铺,打打刀枪剑戟的。首到在东北有了大片的稳定地盘,才能正式开搞。

为了保密,兵工厂的招牌是自卫团仓库。整个的样式,就是个缩小版本的城池,一般东北人把这个叫做大院。西米高的宽阔院墙,上面有人巡逻;西角修筑了角楼,用于人员休息和监控;西面各有一个大门,供人员以及物品的进出。

王定边的到来是兵工厂的头等大事,厂长王传明、保卫营营官周明,带着厂里所有人员在大门口迎接。

本就宽敞的进门大道,明显是刚刚清扫过,所有的坑洼处都被填平。路面上提前撒过清水,人马经过没有一点尘土。远远的看着,王定边心想,路两边再搞点绿植、组织小朋友挥舞手捧花,自己就有县长的派头了。

王传明是最早拓荒队的队长,现在不种地了,负责起了兵工厂的事务。

“属下王传明(周明),欢迎统制大人前来视察!”

“哈哈~两位辛苦了。我这次来算是微服出行,要的就是低调。走,两位陪我进去转转吧。”

“大人请!”

“我来这里是视察生产情况的,不是来看机器的。王厂长,让大家都去工作岗位吧!”

“啊,是属下考虑不周。大人稍候,俺这就安排恢复生产。”

没过多久,聚在门口的人们就散开了,各自回到自己岗位。整个工厂恢复了平日的喧嚣。

王传明小跑着过来,带着王定边开始了参观。

“大人,整个兵工厂占地有100亩,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两大块。生产区占地80亩,细分为来料仓库、成品仓库、加工区。生活区也分三处居住区、食堂、活动区。咱们工厂是封闭管理,人员的进出管的很严。无关人员一概不准进来,内部人员没有正当理由也不准出去。”

王定边微微点头,军事单位就这样,保密是最基本的要求。现在值得保密的不多,良好习惯的养成却极有必要。“做的不错王厂长,咱们现在越做越大,需要保密的地方以后多了去了。咱们给工人们这么好的薪俸,自然不是为了区扶贫。各处都带我看看吧!”

“好的,大人随我来。”

兵工厂最早是抗俄战争时期开始的,那时候还是以打造刀枪为主的作坊,后来增加了维修枪械的业务。说来也是可怜,工厂最初的专业工匠是铜匠。毕竟,铁匠多少干打铁的体力活,精细的工作干不了。

等到日俄战争期间,兵工厂迎来了大发展。前线战事激烈,枪械的损坏成批成批的。日本人也好,俄国人也罢,对于损坏的枪械基本就是随手丢。也就是王定边苦出身,首到算计着过日子。发动士兵和百姓,所有枪械、不论好坏都要。靠着拆卸零件,愣是组装出了数百支枪。要是花钱去买,不得上万两银子。

靠近大门的位置是来料存放仓库。几个大房子根据分类,放置不同的东西。破枪库房、铜料铁料库房、木料库房等等。这块地方是外来人员能够接触到的唯一区域,几乎不用保密。

经过一个小广场以后,就进入了工厂核心的加工车间,这里是兵工厂的核心区域。限于条件,生产还是以人力为主。

几位老师傅正在全神贯注的给枪管钻膛线,用的器械产自德国,是花了好大功夫走私来的。另一侧,是十几个年轻一些的技术人员,他们正在进行打磨工作。另一间屋子,是加工木料的区域。十几位木匠师傅,有的划线,有的锯木头,有的在钻孔。从最后的成品来看,正在制作的是枪托。

简单看了一下,没有多说什么。接着走到一个正冒着烟的独立建筑。

王传明赶紧介绍起来:“大人,这是高炉。用来融化铜料和铁料的。里面还有配套的铸造车间。枪管和一些小的零部件都可以制作。不过咱们东北产的铁质量不行,容易生锈容易坏,所以大部分时候都用铜料。”

“王厂长,咱们这里每天能生产几支枪?”具体的生产流程王定边不想过多参观,结果是他最关心的。

“因为很多东西依靠外面运输,生产情况并不稳定。大概每月能造出50支枪。旧枪重新组装,再补充零件,每月能有100支枪。咱们厂里现在能够造子弹了,就是铜料有限,加上发射药主要靠买外国人的,一月能产子弹一万发。”

这个答案王定边不满意,可也没办法。产量低,成本高,质量还差。这就是现在的水平。黑火药威力低,危险性高,不适合作为发射药。甘油炸药限于设备与人员生产不了,只能购买。

“地雷和手榴弹仿制的怎样,有结果了吗?”

“大人,这两样没问题,都造出来了。不过,咱们的火药威力小,是能炸死人,可是比不上用外国火药的。原料能跟上的话,每天产200个手榴弹和50个地雷没问题。”

“嗯,工艺继续改进,现在主要是生产枪支和弹药。去生活区看看,午饭就在工人食堂解决,平时吃什么,今天就吃什么。”

“好的,大人随我来。”

一百亩地,用来种地会显得很大,用作兵工厂也就那样了。参观完了工人宿舍,简单吃了顿饭,就来到了最后要看的成品仓库。

步枪被整齐码放在木箱里面,子弹也被整齐放在另一间房。枪械配套的刺刀、枪带等,也被专门放好。整个仓库存放了近500支枪,子弹4万发。手榴弹和地雷只有数十个。

想要大量高效的生产武器,靠着手搓是不行的。先进的加工机床,大型锻压设备得赶紧解决。还有铁厂的项目,必须尽快落实下来,没有钢铁是万万不行的。

赵尔巽是个能干的,要走走他的门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