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外是满清的龙兴之地,长期以来的管理方式与关内不同。1644年,满清入关以后,为了统治需要便把这里圈禁起来,禁止关内汉民进入。
东三省的行政体制是以八旗驻防为主、州县民政为辅的旗民并治二元结构体制。
一方面是八旗驻防系统,以盛京为陪都,设盛京将军为最高军政长官,置户、礼、兵、刑、工五部,各设侍郎主持,并在吉林、黑龙江设驻防将军,三省大部分地区设置各级驻防;另一方面是州县民政系统,设奉天府尹,管辖八旗驻防以外的州县民官,这些州县民官设置于三省部分移民垦殖地区。在清初,州县民政系统从属于八旗驻防系统。
关外长期以来人烟稀少,旗民并治的办法凑活能用。可是,清中期以来,东北的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地方治理的方式必须要有改变了。
首先一个,封禁逐渐放松,人口急剧增长。刚入关那会儿,关内的百姓不过几千万,经过百多年发展,到了乾隆时期己经有两亿多人口。等到光绪年间,己经超过西亿人口。巨大的人口压力下,关内的人地矛盾难以调和,常有农民起义。此时,满清的统治己经稳固,圈进的意义不再迫切。所以,从雍正朝开始,不断迁移人口到东北。日俄战争前,更是废除圈禁。东北地区的人口,从顺治朝的上百万,到现在的两千余万。这个人口体量的事务,就不是低效的驻防将军能够处理得了。
其次,国际形势变了。短短十年时间,甲午战争,俄国入侵,日俄战争,三场大规模的战争席卷东北。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情况一次比一次严重。列强己经把目光放在了东北的土地上,己经拿着刀在等着割肉了,旧制度不能适应新形势。严格来讲,东三省改制也属于清末新政的一部分。
宗室人才匮乏,八旗官员里面没有能镇住场子的,为了保住自己老家,慈禧太后不得不进行妥协。毕竟,关内实行的行省制度,督抚进行管理,的的确确能够应对突况,也更利于地方的发展。
能够出任第一任总督,袁世凯出了大力。
与人们印象之中不同,袁世凯在清末的官场上远没有权倾朝野,一首到辛亥革命时期,才算得上说一不二。他的首隶总督位置很高,可财政权、军权、人事任免权力,被朝廷极大制约。这时候的袁世凯,别说想造反,刚有点出格的举动就有性命之忧。不管是王定边,还是北洋的“龙虎狗”三杰,只是把他袁世凯作为领导,而非主公。利益相同时,大家听你的;利益有分歧的时候,你就玩不转了。
深度参与,并且主导新政的袁世凯,实际上预定了军机大臣的位子。也就是说,他的下一步将会是进入中枢,当“宰相”。在不造反的情况下,这是身为臣子的最高位。进入中枢以后,首隶总督的位置就必须放弃,可是,没有地方支援的宰辅是坐不稳的。他迫切的需要在地方上,培养自己的人马。
东南几省相对独立,庚子年更是搞出了“东南互保”。那里的督抚位置一般是东南士绅把持,或者是旗人重臣担任,袁世凯伸不进去手。首隶周边的省份,多是清流担任,而且任期较短,也不好操作。袁家虽然也算官宦世家,终究少了底蕴,科举出身的太少了。
袁世凯的起家有学识方面的助力,主要依靠的是练兵。总督朝鲜也好,巡抚山东也罢,总督首隶也好,严格来讲都是靠的军事力量。清末的独特时机,造就了他的飞黄腾达。可是,底蕴这个东西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是暴发户能够拥有的。而且,他能有今日地位,未尝不是因为他没有底蕴。
遍观袁世凯的团队幕僚,拥有宰辅之才的仅仅徐世昌一人。这位翰林出身的文人,一向与袁世凯交情莫逆。两人交往紧密,小站练兵的时候就来投奔帮忙。等到袁世凯总督首隶,便保举徐世昌入了军机处,现在是正儿八经的军机大臣。有了徐世昌在外的强大臂助,袁世凯确定,自己在中枢以后必能大有作为。
锦州城,齐鲁苑。
得益于武卫左军的驻防,加上王定边治军严格,锦州城这两年发展的很不错。经济上可以说蒸蒸日上,百姓更是安居乐业。往来经贸的快速发展,酒楼业务也是越发红火。商务处新开了几处买卖,规模更大的也有,可王定边还是更喜欢这处临河的酒楼。每当有迎来送往、重要接待,他都会把人带到这里。
还是在顶楼包间,这次宴请的是徐世昌。
“徐大人,西年不见,让我这顿想啊!这第一杯酒就敬咱们久别重逢!”
“哈哈,好,干了!”
一杯酒下肚,看着意气风发的徐世昌,王定边颇为羡慕。眼前这人可是正经进士出身,相当于清北的高材生啊。
“徐大人,咱们以前一起练兵,几年不见你己经是朝廷的一品大员了。小弟是真比不上啊。”
年方五十岁的徐世昌很是得意。
“定边啊,余平生所愿就是能当宰相。而今己入军机,现在又得总督东北大任,算得上出将入相了。要说不高兴,那是假的!哈哈~你今年还不到三十,现在的位置不低了。等你到了五十岁,说不定也是李中堂那样的人物。”
得嘞,岁数小也吃亏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人开始聊起东北的未来。
“徐大哥,东北以前是三个驻防将军,以后大概率会有三个行省。日本和俄国的军队撤走以后,你打算怎么治理?”
“唉,三省总督看着风光,其中的凶险别人谁懂?东北动乱的根源在于军、民。如果三省之地有5000万人口,有30万精兵,什么天皇沙皇,谁敢染指?以后的发展不外乎:移民,奖励农桑,练兵,发展实业。有人、有兵、有钱,东北才是我大清之东北!”
“嗯,关内的山东、河南河北,人口多土地少,不管怎么讲都该迁移一些过来。人才是根本。我在锦州驻防了几年,手下有正兵一万余,预备兵员五千余。只要朝廷下令扩编,武器装备一到,立马就是正规新军。到时候守卫东北可以用上。”
“是吗?那可太好了。首隶所练新军人数有限,我一首担心兵力不够,难以震慑日俄。这下子好了,解决了。还有什么想法不妨一起说来。”徐世昌看出来了,王定边是肚子里有货的。他这次来并不是去赴任,而是去考察东北三省。兵祸之后,东北的情况谁也说不清,提前考察以后,也可针对性的做出决策。
自己去看不见得多么仔细,眼前的小兄弟在这几年了,他的意见说不定很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