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日俄战事结束

2025-08-20 2465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航行了大半年时间,几乎绕了地球一圈的波罗的海舰队终于来了。

这个规模庞大舰队的经历堪称传奇。无法进入中立港口停泊补给,战舰未完工、边走边建,没有作战预案,水兵起义,瘟疫……

好不容易,舰队到达了黄海,迎接他的是恭候多时的联合舰队。在俄国舰队东调的过程中,日本东乡舰队进行了迎战的充分准备。先是对舰艇进行维修保养,给水兵休假,养精蓄锐。2月份,全体人员归队,进行紧张的训练演习。

在国际航道的各处要点,日本派遣了大量间谍人员,发现俄舰队第一时间报告。日本与朝鲜海域,更是安排军舰巡逻。俄舰队无所遁形,行踪几乎是实时分享位置。

东乡平八郎从容布置,在对马海峡一举击溃俄军舰队。剩下的军舰想逃窜,结果因船底长满了海藻,航速起不来,被日本鱼雷一一点名。最后,除了三艘军舰逃到了海参崴,其余的全部被击沉或者被俘。俄军舰船损失达到了27万吨,相当于36艘定远舰的吨位。人员阵亡4830人,被俘5917人。日方只损失鱼雷艇3艘,人员阵亡仅117人,伤587人。

因为战斗赢的干脆,自身损失几乎没有,东乡平八郎在日本海军里面获得了极高评价,得到“东方纳尔逊”之誉。

随着沙俄海军力量的覆没,沙皇尼古拉二世再也没有了念想。这也就意味着,日俄两国的谈判进程即将开始,俄国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结果。

日本军队的胜利再一次刺激了大清,短短几十年,日本竟然能够战胜列强!同样是亚洲国家,同样是黑头发黑眼睛,日本能用的法子,用在大清一样能行。整个社会都想学习日本,日本各界的知名人士也成为了中国人的结交对象。

日俄两国在美国的斡旋下开始进行和谈,同一时期,日本的东京也在进行着大事。

1905年的7月份,黑龙会首领内田良平邀请孙文前往东京,建议他联合在日的革命团体,成立一个全国规模的革命政党。内田认为,革命团体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在具体思路上面有所区别,完全有着合作的基础。而且,推翻偌大的满清不是一个人一个组织能做到的,必须团结所有的势力,方有一定可能性。孙文深以为然。

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三大组织牵头,各行业革命者参加的中国革命者会议召开。在孙文提议下,各组织与个人积极响应,成立了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会上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长,协助总理主持本部工作。以东京为本部所在地,总理以下分设执行、评议、司法3部;在国内外分设9个支部,并在各省区成立分会。

值得一提的是,组成同盟会的各组织的成员,几乎都是留日学生。也就是清政府各省选派留学日本的学生。本意是派人去学习救国的办法与知识,谁承想,这些人被培养成了灭亡大清的力量。其中有没有日本政府的刻意而为,仁者见仁了!

同盟会确认其政纲为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

革命注定是会流血会掉脑袋的,参与革命的又多是留日军校生,注定了同盟会将要掀起一场场的流血事件。不过,此时的同盟会规模尚小,还没有左右国家前途的能力。

日俄两国谈判很顺利,仅仅用时25天,合约内容便己谈妥。

按照甲午战争后的胜利经验,日本对俄国也是狮子大开口。割地赔款,称臣纳贡,一系列的要求与条件。结果沙皇代表不同意,并亮明底线:要么好好谈,提点靠谱的要求;要么继续打。

此时的沙俄己经没有海军力量过来了,继续打仗只能在远东陆地上打。截止现在,吉林与黑龙江一带,沙俄近40万军队,还真不怕死磕下去。如果不是因为战败,导致国内政局不稳,资产阶级势力趁机发难,尼古拉二世还真不想和谈!妈的,如果不是西伯利亚铁路未通,导致帝国难以维持远东的军事力量,小小日本胆敢翻天?

从决定和谈那一刻起,沙皇就认为,和约仅仅是一个临时的停战协议,这场子他迟早要找回来!

作为日本的盟友,英国发动了自己的间谍力量。探听到俄国的底限,并传达日方。美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是积极进行协调。日本明白,想要大赚一笔不可能了。打仗的巨额花费己经维持不起了,继续战争不可能。俄国就是个输红眼的赌徒,继续打下去得不偿失。

于是,以现有双方占领区域为界的利益分割方案出炉。

9月5日,日俄双方在美国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正式结束了在中国(清朝)土地上进行的日俄战争。《条约》正约15款,附约2款,内容有:(1)俄罗斯帝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经济及军事特权,俄国不得干涉。(2)俄国将从中国取得的旅顺口、大连湾的租界权及其附属特权,转让给日本。(3)俄国将所获得国南满铁路及支路、利权、煤矿等,无偿地转让给日本。(4)俄国将库页岛北纬50度以南割让给日本,并同意日民在俄国沿岸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经营渔业。(5)日俄双方在各自的铁路沿线驻扎护路兵队,每公里不超过15名。

库页岛南部的割让并不能理解为割地求和,那里是日本更早占据和开发,后来被俄国夺取。只能算是争议领土的一种解决方案。

不管怎么说,残酷的战争终于是结束了。日本消耗军费15亿日元,动员的兵力近110万。俄国所耗人力物力,都不在日本之下。日本陆军常备的13个师团全部投入战场,战争中,日本修改了征兵令,服役年龄从32岁延至37岁。就这个力度,己经达到了穷兵黩武的地步。国家的存在不能专为战争服务,与俄国的交战破坏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当日军回国的时候,与欢迎凯歌同样响亮的,是拿到阵亡士兵骨灰的亲属的痛哭。阵亡士兵最多的第3军司令官乃木希典痛苦说到:“吾乃杀乃兄乃父之乃木是也。”政治家不在乎百姓的死活,只为追求自身的荣光。而在这个过程中,痛苦却被百姓承担了。

两个强盗国家,把交战地点选在了中国东北。两军建筑炮台、挖掘战壕、修垫车道时,拆毁民房、毁坏民地、砍伐树木、驱使民工,都使东北国人遭难。清廷方面统计,东北人民死在战火的约2万人,财产损失折银6900万两。这是血淋淋的仇恨!血债血偿,总有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