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畔,露天课堂。
今天是个难得的艳阳天,结束了军事会议以后,王定边决定与前线将领们来次非正式会议。地点就在辽河边,一排大柳树下面。
“诸位,咱们条件有限,大伙不要怪罪。开完这个小会,晚上我王某人请各位喝酒吃肉!”
“大人客气!”“哈哈,不醉不归!”“行,说定了!”
“日本与沙俄两国应该是消停了,我估计,顶多几个月,这俩国家就得停战。这俩畜生狗脑子都打出来了,死的人太多了。停战以后,东北的土地肯定要还给大清。大家的表现各人心中有数,各自的功劳本官记在心里。有我在,你们不用担心自己的前程。这次会议不是正式的,主要是想和大家聊聊,怎么能把军队练好,怎么能把事做好。”
“欧洲列强大家都很清楚了,大致从明朝末年开始兴起,等到本朝道光年间开始影响大清。大家知道,这些欧洲强国有多大吗?来,张作霖,你说说。”都是些武人,第一个问题让年龄大的回答一下吧!
“将军,列强也有强弱之分,大英帝国之类国土应当不小于大清。法兰西与德意志两国应当有半个大清那么大,意大利和奥地利帝国应当有西分之一个大清大小。”
“老张啊,你是个聪明人,回答的思路挺对,可答案不是。大英的本土是英伦三岛面积差不多两个山东那么大。除了本土以外,还有大量的殖民地存在,殖民地就类似咱们割让出去的台湾。英国,法国,本土不算大,拥有的殖民地非常大。意大利、奥地利本土约有咱们两个省大小,只是殖民地小,因而实力弱。沙俄是世界上本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接近两个大清的大小,人口差不多大清的一半。”
“世界强国不是一开始就强的。英国曾经上千年不断被外族入侵,就连英国王室,都是外族入主的。俄国、法国、奥地利,情况类似。咱们练兵学习的德国,完成独立不过数十年的历史,他们几千年历史都没有统一过。一个强国的诞生,是有迹可循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叫做民主。简单说来就是,遇到问题大家讨论,然后能者上庸者下。与民主相反的就是专制,专制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我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当年咱们和日本国的甲午一战,为何会败?随便找个人都能说出十条八条的原因。装备不行、训练不行、补给不行、将领能力不行等等,这些都是表面的。以装备不行为例给大家讲一下。黄海海战,北洋水师损失惨重。好多人说炮弹不行,说大炮射速不行。为什么炮不行,炮弹不行?没有速射炮,没有开花弹。为什么没有?朝廷不给钱。为什么不给钱?太后修园子,翁同龢不愿北洋水师太强。这又为什么呢?翁同龢以为修好了颐和园太后就会退休,他就可以辅佐皇上掌权。不想北洋做大,是因为北洋水师是李鸿章建立的,他就是要打压李鸿章。”说到这里,他看向各位将领,这些人目瞪口呆的表情,说明他们从未这么想过。原来里面有这么多门道!
“今天的话出我口,你们听听就行,不要乱传,自己回去多思考一下就行。咱们继续。翁同龢与李鸿章为什么这么个争斗法,都不管国家死活?没错,国家蒙羞他们也不好过,可归根到底,他们的权势不是国家给的,是某个掌权的人给的。他俩只要能对得起那个人就好了。大清国不可谓不大,不可谓不强,可底下人这么多的力量使不一块去,甚至使得力气相反,这就是咱们一首搞洋务、练兵、买武器,结果还一首打败仗的原因。”
“而不能齐心协力的原因,就是再上一层的领导人,他们要搞平衡、搞权谋、有意不让下面齐心协力。哪怕下面人做的是对的,他为了保证自己的位置不倒,一定会说下面人是错的,是无君无父,是乱臣贼子。你们懂了吧?”
话音落下,现场鸦雀无声。前面的内容,大家听的似懂非懂,大概明白,好像又不太明白。可是,后面的乱臣贼子他们懂啊!那是太后,是历代帝王们的口头禅啊!也就是说,王定边认为国家弱小混乱的根源就是当今太后!
这是要造反吗?是要造反吗?造反吗?
“大哥,你说怎么干我王大军永远跟着你!咱们反了他娘的!”
“将军,我林万荣永远听您的!”
“将军,我刘宗权任凭差遣!”
……
看到争先恐后表忠心的属下们,王定边一阵无语。老子是要当皇帝吗?是要造反吗?老子是想你们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别被满清洗脑了。这才哪到哪,掀桌子也不是时候啊!
“住口!老子对国家、对朝廷那是一片忠心!瞎猜个毛啊。我的意思是让你们遇事不要慌,多想想前因后果。顺水行舟,事半功倍;逆水行舟,任重道远。”
“好了,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记住了,会议内容不许外传。违令者军法从事!”
东北地区热火朝天的时候,大清国的其他地区也没闲着。
军事方面,各省的绿营兵、团练兵、巡防营等等一系列的旧式军事单位基本完成了裁撤。仿佛一夜之间,原本封建落后的状态,一下子步入了近代的行列。松垮的服装不见了,松散的队列少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式的陆军。日俄两国怎么也没想到,大清国的改变会这么大,东北地区的归属有了意外,或许两国并不是最大受益者。
经济方面,中央及各省陆续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农业与工商业发展。各类大小型的企业纷纷建立,深刻改造着古老帝国的生产生活。
政治方面。科举被正式废除,近代教育制度开始普及。中央方面,在慈禧太后支持下,朝廷开始进行立宪的政治准备工作。不过,慈禧这人私心重,居然搞了个十二年预备立宪期。袁世凯也愿意捧臭脚,鼎力支持。这意思很明白,等我死了你们再把宪法搞出来吧!
针对东北的现状,朝廷觉得驻防将军难以处理如此复杂的情况,准备设立行省。关于设立几个行省,具体设立哪些官员,特别是第一任的大员选派谁去。各方势力那是明里暗里开始运作。不过,袁世凯和奕劻两人最受宠幸,奕劻又是个不结党的,袁世凯的意见几乎就有决定权。而他的意思,自己的至交好友,才能卓越的徐世昌能堪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