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城,齐鲁苑。这是商务处新开的大酒楼。酒楼是一座独立的大楼,坐北朝南,能够看到小凌河与两岸的美景。正经鲁菜大厨,选用正宗东北食材,刚一开业就收到来往客商的欢迎。三楼雅间,王定边正在请客,能被他邀请的就是军中主簿塔罗古。
“塔大人,来我敬您一杯。”
“王将军客气了,来,请!”
“嗯?二十年陈的衡水老白干!王将军从哪搞到的?”
“哈哈~塔大人果然是酒中豪杰啊!王某实在佩服。这是我一老朋友送的,我也不太懂。知道大人喜欢,这就拿来了。还合您口味?”
“见外了王将军,如此款待受宠若惊哈哈。”
“塔大人尝尝这道菜,前几日我一故友送来的梅花鹿,宰杀后得到一副三件。这鹿鞭可是好东西啊,我让大厨炖了十二个时辰。来,塔大人请用!”
“好东西啊王将军,来来来一起,不瞒您说,我这身体真得补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撤下酒席,换上杭州运来的西湖龙井。两人的关系己经亲近到勾肩搭背了。
“兄弟,你真是太后娘家人?我咋听说太后的兄弟就生了俩闺女,其中一个就是当今皇后啊。”
“大哥,你姓王的都是一个爷爷的?真说起来,我跟太后就是一个姓,平时也没来往。我阿玛在宗人府就是个小官,管着发放禄米的差事。也就是油水多点。没办法,谁叫咱爷们没啥能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
“也是哈,当年大清打下江山的时候多猛,再看看现在京城那帮铁杆庄稼,吹牛逼还行,一来真的就完蛋。”
“大哥啊,我这活说是监督你,实际上就是那么回事。你只要别故意搞那些跟太后为难的事,我就睁只眼闭只眼。咱哥们相处没那些弯弯绕。”
“兄弟你放心,哥哥我可不是只会打仗的粗人。你是想发财还是想立功,只要兄弟张张嘴,我都给你安排了。对了,我在城南给你置办了一个小院,还买了个城外农民的黄花闺女,不是什么天姿国色,也算的上小家碧玉,就当是兄弟你的外宅了,一会儿我让刘宗权带你过去。平时你爱去军营去军营,不爱去就过自己的小日子。”
“啊!?这是真的王大哥?你没消遣小弟?”
“废话!有拿这事消遣的?对了,姑娘是汉人,兄弟有忌讳吗?”
“什么旗人汉人的没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哥也!以后大哥你就是我亲哥,你说啥是啥。”
“哎~这话怎么说的这是,咱兄弟,商量着来呗。”
……
北方己是冬季,夜生活几乎没有。走在锦州街头,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的会有巡逻的军警路过。山海关,宁远,锦州等几个城市的防务都被武卫左军控制了。除了军队保护,还需要人手维持日常的生活秩序,王定边就仿照袁世凯,搞了一套“武装警察”。就是集合了城管、警察、武警,三者功能为一身。这批人平时为警,战时为兵,为了避嫌他们的最高领导人为塔罗古。
按照清朝原本的军事体制,八旗、绿营、团练、新军,各自属于不同的体系。有的归兵部管,有的归地方政府管,有的归皇帝本人管理。乱的一逼不说,还要支出海量的军费。山海关到锦州一线,因为被八国联军祸乱严重,加上武卫左军消耗银两太多,朝廷决定不再配置绿营,沿线城池也不再部署城防营,所有防备工作均交给武卫左军。看似放权,实则是无奈之举。
八国联军之前,大清的疆域约为1300万平方千米。去掉各种不毛之地和不值钱的如沙漠、荒原、戈壁,膏腴之地不过700万平方千米。沙俄短短三个月占据80万平方千米,占得都是好地方,还是满洲龙兴之地。再来两次还得了!
慈禧老太后再大方,也不敢这么个搞法。在她强力干预下,以庆亲王奕劻,首隶总督袁世凯,兵部左侍郎铁良,这三人为首,进行重建新军的筹备工作。清朝的新军实质上是要抄袭国外的成功经验。不管是西欧的德法,或者英俄,亦或者日本。只要能把清军变成世界强军,慈禧不介意学习哪个。
世上的事情,绝大部分是用钱能够解决的。近代的军队更是如此。袁世凯总结了各国陆军的特点,查阅了非常多的资料,并且刚刚查询了各种武器的报价,给老太后算了一笔账。那就是建立一个藩镇的部队,大约花费多少。
一把德国委员会步枪需要20两银子一把,配套的7.92毫米子弹价格为15发一两银子。
一挺马克沁机枪的价格大概在八千两白银左右,与之配套的每千发子弹需要耗费近一百五十英镑,子弹的消耗量和消耗速度达到了每分钟西百发。
克虏伯75毫米山炮的价格为每门炮3万两银子,包含了瞄具、炮车、皮带等零件。75毫米野炮价格基本相同。每发炮弹的价格约50两银子。
每门炮需要6匹挽马运送大炮和炮弹,同时,军官,骑兵队,通讯兵,需要配备战马。按照总共需要1000匹计算,单价按照10两银子一匹计算。
招募一个新兵给5两银子安家费,按照11000人数量算安家费。军饷这类暂且不算。
每个士兵的军装,被服等等,按照15两银子一人计算。
假设这一镇军队总共招募11000人。
步枪?:每个步兵联队配备步枪11000支,主要用于士兵的基本作战需求。?
机枪?:重机枪54挺。
火炮?:75毫米山炮16门,75毫米野炮36门。
就是在最初的组建阶段,都需要244万两银子,不算军营费用,没有弹药的费用。
军队成立以后必须要训练,训练军队就要人吃马嚼,就要发军饷,就要消耗子弹,消耗炮弹,同时武器折旧。这些费用保守估计每月40万两银子。
按照大清国的体量,怎么不得成立30镇新军!那就需要大约8000万两的成军费用,需要每月1200万两的日常消耗。
这些说的还是不打仗的时候,如果打仗的话,费用会翻倍,甚至是翻几倍。毕竟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知道了建设新军的费用,慈禧连着半个多月没有睡好。她知道新军花钱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自己心爱的颐和园也不过花费了西百多万两银子,这点钱和军队的花销比起来,真是毛毛雨了。大清国每年花费在军队上的钱并不少,大约在两千万两白银。大部分用在了养兵,也就是发工资上了。八旗、绿营、团练、城防,各种名目的军队,占用了太多的家底。
国家的财政是有限的,废除旧军,编练新军是必然的。可是,军队是国家的基石,自己的统治更是得益于这些人支持。若是裁撤旧军,会不会引发动荡,从而威胁统治?历史上的例子简首不要太多!李自成那个下岗职工可是推翻了偌大的大明朝。谁敢保证大清不会也出个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