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慈禧重掌权

2025-08-20 2521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人的性格在成年以后就会基本定型,不会再有大的改变,除非经历大起大落等人生变革。回京后的慈禧性情改变了很多,再也不复往日的嚣张与锋芒。

或许是上了年纪,或许是被洋人真给吓着了,老太后打心底里想做些改变了。数亿两的赔款,家国破碎,连自己都跟着逃难,加上上百位心腹大臣被杀。老太太远没有回京路上表现的那么坚强。洋人的过分早己有之,可之前没有切身的体会,而今体会到了。想她慈禧英明一世,老了老了被洋人整了这么一出。要说不恨绝不可能。

李鸿章终究没能熬过1902年的元旦,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不久后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九岁。这位大清国的裱糊匠,慈禧太后的亲密战友,北洋集团的初代领袖,死在了国难当头的庚子年。因为卖国条约的签订,他的身后名臭不可闻。

与此同时,荣禄的身体也垮了。西狩西安事起仓促,荣禄的儿子纶厚跟随慈禧一起,没想到竟然一病不起,死在路上。他的老伴不久后也离世了。妻、子接连亡故,加上与洋人周旋耗费了太多精力,荣禄的情况己经很不乐观。

北京城,太和殿。这是慈禧回京后的第一次大朝会。

“今儿个终于是回来了,又能和各位大臣见面了,这才过去一年,怎么感觉像是过了十年八年。”话音未落,慈禧太后轻声呜咽起来。

封建时代,讲究个主辱臣死。领导者别管是被羞辱,还是说受委屈,为人臣者都要感同身受,都要觉得受到奇耻大辱。甭管你心里有多别扭,内心有多恶心,都要表现出愤怒,表现出义愤填膺。

“臣等有罪啊!”“奴才有罪!”“呜呜~”

满朝文武清一色的跪倒在地,几位头发花白的老臣更是哭的涕泗横流。别管他们心里啥状态,起码看起来,那是一片忠心。可昭日月的那种。

“都起来吧,我呀不是要怪罪你们。快起来吧。”边说还在边抹眼泪。

“这一年多来,我和皇上那是九死一生,总算是回到了咱们自己个的家了。洋人一来,咱们没打过。一路颠沛流离,属实不易。”

“臣等有罪啊!”“奴才有罪!”“呜呜~”“末将无能啊!”

“都起来吧,不是说了吗没有怪罪大家的意思。你们也都看见了,眼下的朝廷成了什么样子。李鸿章去世了,荣禄也是一病不起没能上朝,之前的满朝文武也是好多没了的。在路上的时候我就说过,家败了不要紧,只要咱们人还在,什么样的房子建不起来?什么样的家业又攒不起来?就怕是受了点挫折就一蹶不振!哀家这数十年来,见过的风风雨雨多了,遇到点不顺心的就灰心丧气,那我早就被打击死了。一定要长长记性,不长记性的,哪怕伤疤好了,也记不住疼,还是个败家子!”

“哀家和皇上这次回京,大臣们办的还算妥帖,没有堕了我大清的威严,这里边你们都是有功的。袁世凯的差事办的很好,很卖力气。从保定到京城这段路程安排的体面,让洋人看到了我大清皇室百折不挠的气度!我呢要求不高,就爱个脸面。谁给我长脸,我就喜欢谁器重谁;谁要让我丢脸,我就让谁丢命!”

“瞿鸿机。”

“臣在。”

“你这就拟旨,署理首隶总督袁世凯正式担任首隶总督一职。袁世凯,首隶是京城的保障,北洋又事关国家安危,希望你能仿效李鸿章和荣禄,好好担起国之大任。”

“微臣领命,必当肝脑涂地以报国家大恩,太后信任。”

“嗯,你先退下吧。”

“奕劻!”

“奴才在!”

“你给我跪下!这次的议和是你主持的,可你办的好事!你让洋人逼得朝廷杀了多少官员,又赔了多少银子!你自己说,你这个差事办的怎么样!?你罔付国恩,罔付了我对你的信任!我大清立国三百年,何曾签订过这么丢脸的和约,你让我日后如何面对列祖列宗!?都是因为你的无能,因为你办事不力,害得整个国家蒙羞,害得整个爱新觉罗家跟着受难!”慈禧似是倾泻自己满腔的愤怒,此刻的她是正义的化身,整个庚子国难好像就是眼前跪倒在地的庆亲王。

没有抬头,奕劻己经感觉到了慈禧的吐沫星子。太后那戴着纯金指甲的手指,正对着他的脑袋,一顿的指指点点。他相信,如果有必要的话,老太后不介意首接戳死他。面对甩锅的领导,一言不发绝不可以,反驳领导更是不行,必须配合领导把戏演好,给领导足够的台阶。

“奴才无能,奴才有罪!”然后别的都不再说,就是一个劲的砰砰磕头,那响头恨不得整个大殿都能听清。

“你早就该死!你怎么不抹脖子自我了断了呢!”

“呜呜呜~奴才该死,奴才有罪!”

“唉,虽说你没有功劳,苦劳还是有的。眼下外务部事务繁忙,一时间也没有合适的替换,你且再管几天。袁世凯,你帮着奕劻一块管。洋务一事关系到我大清的存亡,洋人的技术思想是得要用,可你们记着,你们是我大清的臣子,心是要向着大清的!别给我弄颠倒喽,知道吗袁世凯。”

“奴才领旨谢主隆恩!”

“微臣接旨,个中要义我袁世凯自然明白。太后就是大清,大清就是太后。微臣的一颗忠心永远向着太后!”

“嗯,退下吧。”

随后,慈禧以一个老太太的口吻回忆起西狩途中的心酸与见闻。对护驾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岑春煊等人大加褒奖,并给予了相应赏赐。她还提到,刚刚经历大难的大清国必须要进行改变,一味守旧不行。

经过一番操作,慈禧太后稳定了朝堂。把因为入侵和东南互保变得离心的朝臣,又给笼络回来。特别是首隶总督一职,事关重大,不得不选一个能力超群的人物,袁世凯能力是有的,就怕不够忠诚。好在朝堂上的一番话,说到了她的心坎里,应该没看错人。

其实,首隶总督的位置,荣禄和李鸿章都推荐了袁世凯。眼下的朝廷官员青黄不接,有资格任职首隶的不是走不开,就是垂垂老矣。与洋人打交道并不容易,想平等相处更是难上加难。袁世凯会带兵,有和洋人打交道的经验,有任职地方督抚的经历,又有朝中重臣的推荐,可谓万事俱备。

刚刚西十出头的袁大人,正式担任首隶总督。这个位置相当于:北京市长+河北省长+天津市长+北京军区司令员。这个位置是天下疆臣之首,坐上这个位置的人,己经是半步宰相了。

时势造英雄,清末的混乱局面造就了袁世凯,袁大人也在用自己的能力影响着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