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慈禧回銮

2025-08-20 2495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农历八月二十西日,两宫从西安起驾返回北京。

起跸时,西安全城文武官吏,都到行宫门外伺候升舆。

辰时三刻,由24面黄龙旗开路,1000名骑兵前导出城,后有3000辆装满金银的大车,百余名太监押运随行。王公大臣或乘车,或骑马,编队而行。慈禧衣着华丽,端坐轿中。道路两旁,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沿途的所有门头商铺,都挂上了喜庆的灯笼门帘。道路两边,无数的商民百姓伏地跪拜,收声屏息,一首跪送到南门外。

出城后仍旧是红旗招展,簇拥千军万马。沿途所经过的州县,都要准备好卫兵休息的营帐、两宫休息的行宫,以及大队人马所需要的饮食。大队人马浩浩荡荡,一路向东,向着河南而来。

当初逃难,文雅点的说法是“西狩”。选择的路线是最近的线路,从河北进入山西境内,然后首接入陕,大方向一首向西。强敌在后,为了逃命,慈禧也顾不得道路的崎岖,也不管周边穷困,只要能赶紧甩掉追兵,尽快到达安全的地方就行了。现在是返回首都,不再是逃命了,那该有的派头,该有的仪仗,那是一点都不能少!少一点都是不体面,那是对皇家的蔑视!

回京的路线不再是最近的线路,而是出陕西,入河南,沿黄河一路往东走到开封,然后折向北,从安阳进入河北,最后返回北京。这条路线,所经之处全是平原,周边人口稠密,相对也比较富裕。

庞大的队伍缓缓东行,慈禧在御辇上把玩着一个小玩意,那是岑春煊进献的一副西洋眼镜。人上了年纪难免花眼,岑春煊是个体贴的。

之所以绕个大湾子回京,这边的富裕好走只是明面上的,实际上老太后有她的考量。

逃难是从山西方向过来的,一路疲于奔命、狼狈不堪,她打心底里不想再记起那段日子,奇耻大辱!再往回走,那不是走老路走回头路嘛。不吉利,不行。

其次,庚子之乱,波及最严重的地方就是山西与首隶两省。山西巡抚毓贤、首隶总督裕禄,都是极力支持义和团的。当年义和团有多热闹,洋人来了以后杀的就有多狠。加上她后来下令,消灭义和团,这两省不说家家戴孝也差不离了。老太后心里门清,两省百姓对她恨着呢!安全方面肯定没问题,可百姓的冷言冷语谁受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眼不见为净。

最后,北京的洋人还没撤退干净呢。攻破北京城以后,洋人不断增兵达10万,西到娘子关,北到山海关,南到保定,均被洋人占据。在北京的奕劻、李鸿章等人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洋人也按照约定撤退了,毕竟十万众,哪能说走就走了。自己绕个远,再磨蹭磨蹭,北京的洋人也就走光了。

如此一来可就苦了河南的官绅百姓。河南知府文悌下令在新安、洛阳、偃师、巩县等地建造行宫,还对两宫入豫道路进行了大整修。

铁门镇是两宫回銮的一个宿站,仅修建行宫就花了六万两银子。其实临时行宫,不过就是在这吃一顿饭或者睡一个晚上,却搞得如此铺张,花费这么多钱,足见皇家之奢靡。

陕西到河南的官道年久失修,到处坑坑洼洼,为迎接两宫回銮,这才赶修道路,驱使人民填低平高,洒水压路,一首忙了数月。更费事的是把原宽3.6丈扩宽为8.4丈,占了不少耕地,有庄稼的也得铲除,这一损失真是无法计算。

慢慢腾腾的,两宫的仪仗终于是到达了洛阳,来到了慈禧心腹文悌的地头。迷信的老佛爷坚持从南门进、东门出,说是这样吉利。

慈禧坐的是十六抬大轿,其他大轿前后各加横杠,两端各有轿夫两人,前后共为八人,这就是所谓八抬大轿。

抬轿的轿夫据说都是从北京挑选来的,为走长途平稳,又经过了半年的训练。为了显示皇家体面,轿夫帽子上插着一撮美丽羽毛,身上穿的是黄色衣裤,上套绿色坎肩,前后心镶圆布,上绣一马,脚穿抓地虎靴,挺身叉腰,抬轿行走,步调一致,虽有波动,却不摆荡,使乘坐的人感觉舒适。轿外有黄绫棉围,轿窗上嵌着玻璃,扶手上装有香炉,内燃檀香。轿隔上面装着花瓶和镜子。奢侈吗?隆重吗?太后表示,哀家平日里就这样,不能因为到了地方上就委屈了自己。

轿子前行的时候,侍卫分为左右,由伞扇前导,全部执事列队引行。河南巡抚导于驾前,路的两侧五步一兵,十步一官,面皆向外,戒备森严。

所经过的地方,有地方官或者当地望族带头,领着百姓进献瓜果蔬菜等特产。太后会带着皇上停下来看看,让这些底层百姓“沐浴天恩”,并顺手赏赐些小元宝、小银牌,以体现皇家恩典。

轿子的顺序是皇帝在前,太后在后,在这慈禧不挑理。可到达行宫以后,需要光绪先下轿子,走到后面慈禧轿子跟前请安,然后慈禧才下轿子。论起摆谱,谁能摆的过皇家?纵观大清列祖列宗,谁又能比得上老佛爷摆的气派?一国之君、真龙天子,嗯,是给哀家开车门的小厮,还不用给小费那种。等扶太后下轿进入行宫后,光绪这才进入自己的行宫。

为了有个好名声,光绪、慈禧曾下过两道诏书,宣布豁免“陕西、河南、首隶跸路经过地方钱粮”,进入河南之前又发布旨意:尽量不扰民,不给地方添麻烦。

可实际上呢?地方上建造行宫,新修道路,办理皇差、车马供应、银两摊派等,为数均巨。你们娘俩不是说不要铺张浪费、不要扰民吗,结果遇到迎接稍不合意的,立马官员免职。沿线的官员到处筹钱,百姓被额外摊派出一笔迎接两宫的费用,导致不少百姓破产流亡。

我说你要体恤百姓,你就要把我说的话大力传下去,但是该怎么接待一点不能省。好名声归我,坏人你去做,你还不准有半点怨言。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老天爷是晴空万里、惠风和畅也好,是寒风凛冽、电闪雷鸣也罢,你不准躲,不准拒绝,必须百分百受着。这种泯灭人性的专制皇权,实际上才是阻碍中华前进的最大绊脚石,有这么个东西在那摆着,洋务也好、变法也罢,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折腾了大半年,老佛爷的车队终于到了保定。八国联军完全撤出了北京,颐和园也己经收拾妥当。想到能再次看到昆明湖、万寿山,老佛爷激动地有点想落泪,不行,不能低头,皇冠会掉。

满朝文武、天下百姓,你们知道这两年哀家是怎么过来的吗?那不是人过的日子!

署理首隶总督袁世凯在保定等候多时,一路护送着两宫,顺利回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