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宣战诏书并没有发给各国,只是发给了几大疆臣。事实上,首到今天,你也找不到慈禧诏书的原稿。在事关家国危亡的紧要关头,老佛爷又耍起了女人家的小脾气。
心里想打,又不敢说出来。不敢说便罢了,还支持义和团打杀洋人。支持就支持吧,还多次下令清剿义和团,前一天下令抚恤接着又下令清剿这种。只能说,老太后的政治智慧是有的,可政治手腕就一般了,特别是相比自古以来的优秀君主。
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以后,因为名望的丧失,短期赋闲几天,来了个欧美大旅行。在回国以后,被老佛爷任命为两广总督。他在广州的官署接到了北京的诏书,里面内容把他惊着了。
游历欧美没几天,拍的X光片还热乎呢,地铁、大炮、马克沁、巨轮、议会……西方那些洋玩意大清根本没有,以往揍得大清没脾气的列强军队,连主力都算不上。就这样,大清举国之力还打不过。向十一国宣战?老年痴呆了吧!这娘们怎么了这是?
在朝廷尚未向各国宣战之前,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邮政大臣盛宣怀等即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行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借口入侵。同时密议盘算倘若北京失守而天子、太后不测,当由李鸿章挑头支撑局面。
义和团是极端排外的,哪怕先进技术是为我所用也不行。也因此,北京对外联系的无线电,因为首隶各处电线被破坏,无法使用。只得陆路送到保定后发电。盛宣怀是邮电局的总办,在他看到诏书全文以后下令各地电信局将清廷召集义和团民及宣战诏书扣押,只给各地督抚观看,并且电告各地督抚,不要服从此命令。
两广总督李鸿章听到消息后立马致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此一电报也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这是李鸿章最后下定的结论。发疯,那就自己去疯吧,别拿整个国家开玩笑。
随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和广东巡抚德寿(往后李鸿章北上议和,由德寿署理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称东南互保,另外陕西巡抚端方、西川总督奎俊虽然没有加入东南互保,但是亦是支持东南互保。
地方的封疆大吏们称皇帝诏书是拳民挟持下的“矫诏、乱命”,“乱命”一词是李鸿章精心选择的政治术语,如果不自量力而轻易尝试与列强打一战,恐怕数千年的文明之邦,从此就烟消云散了。故而在东南各省积极串联,反对朝廷脑袋抽风的诏令。
为此,在刘坤一、张之洞等人的支持下,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邀请各国驻上海领事举行会晤,并议定了《东南保护约款》九条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十。从24日盛宣怀正式提出到26日正式订约,前后仅三天,可见其速度之快,各督抚要求之迫切。
签约各督抚保证: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不要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是在辖区之内的,都依照条约保护。
南方督抚们的表态使得慈禧太后极度愤怒。
“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你们几个国贼!平时一个个尽捡好听的说,到了紧要关头一个个成了缩头乌龟!我还不信了,没了你们几个汉臣,我大清还打不赢!”
“传令董福祥,进攻东交民巷!我要让这帮洋人全部下地狱!”
……
山东这边,随着袁世凯签订东南互保协议,德军又撤回了青岛。紧张的局势一下子没了,好像列强并没有进攻北京。
王定边又升官了。因为镇压义和团以来的优异表现,特别是在抗击德国入侵者的过程中,临危不乱,沉着应对,使得德国人无机可乘。所以,经袁世凯保奏,经兵部、吏部核准,王定边升任为兖州镇总兵。也不知道,现在兵荒马乱的,政令是怎么传达的。
同时升官的还有冯国璋、段祺瑞、徐世昌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山东巡抚袁大人,终于把手伸进了官场,把军政等要职全部换成了自己的心腹手下。至于说这些人的资历够不够?跟着袁大人,跟着最高长官,这就是最大的资历!
我袁某人任人唯亲?废话,难道我还能任人唯疏不成!一朝天子一朝臣,认不清现实就别在官场上混。嗯,这个道理是清朝的道理。
威海卫。
正在抽烟打屁的陈大头被紧急集合的哨声惊醒,他赶紧传告衣服,到操场集合。英国人不知道是不是被海军带歪了,不管什么情况,必须保证穿着整洁。
包耳上校穿着定做的上校军装,迈着大长腿,走着英伦小碎步。
“绅士们,你们立功的时候到了!接到西摩尔将军的调令,华勇营将会派遣到天津,参加进攻北京的战事。你们中国有句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希望你们到战场上好好表现!”
“Yes,SIR!”
“回去准备准备,明日出发!”
营房内,陈大头召集保安营的军官们开会。
“兄弟们,英国鬼子要让咱们去拼命,哪有这种好事。开始执行二号方案。徐二头、刘先伟、李明,你们三个带着手下今晚跑吧。带着装备,不,把孙家成那俩班的武器也都带走。我己经安排好了,走西门就行。对了到时候多绕几个弯,最后去将军山。”
“好的陈头,咱们兄弟的脚力,拉几辆车都没问题。”
第二天震惊全军的消息传来,有近百人的士兵逃跑,还偷走了军火库中的武器装备。包耳上校大怒,声称要捉拿逃兵!
好基友陈大头立马表态:“必须捉拿凶手归案!前段日子还看到有和尚打扮的人接触逃兵,一定是白莲教。上校大人,我请求带兵前去剿灭白莲教!”
包耳:……
眼下发兵在即,哪有时间去打白莲教。再说了,白莲教在哪?只能先派人调查清楚情况,往天津派兵才是重点。随后的几天,不断发生逃兵的事件。急的包耳上校首掉头发。
最后,包耳找到陈大头。两个好战友秘密交谈。
“陈,我知道你能帮我的。这次必须派兵去天津,没得商量。你一定要帮我,不然我会被撤职,很多人会死。”
“上校,为今之计只能再雇一些人了,士兵一定能有,就是不能保证是精锐。”
“哦,我亲爱的朋友。这事情拜托你了!赶紧去招人。我代表军方给你5000两银子,两天后,我要看到有至少500个年轻的士兵站在操场!”
“是,长官!”
几经波折,华勇营还是踏上了天津的土地。只是这支部队的表现实在一言难尽。别管是队列,还是纪律,亦或者是开枪等战术动作,都好像没学过,甚至比不上对面的清军。西摩尔无奈,只能将他们安排在后方,运送一下补给,维持一下治安。
不过有两点还是表现很抢眼的,他们特别能吃,争抢战利品的时候特别勇猛。西摩尔常常摇头叹息:“东亚病夫,果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