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恩典

2025-08-17 3100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以西结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但刘查理能感觉到他语气中的不悦。

玛格丽特轻笑一声,声音带着一种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感。

她没有首接反对火刑,而是换了一个角度:“以西结神父,我同样痛恨这些‘主所钦定的罪人’,他们的灵魂确实需要净化。”

玛格丽特先确定了自己的立场,缓和气氛。

接着,她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然而,‘血肉之母’曾降下启示,与魔鬼勾结之人被火焰净化时,会引来恶魔的注视,甚至可能将那些恶魔吸引到‘伊甸园’周围。”

毫无疑问,玛格丽特在提示以西结,太大的动静会吸引来丧尸。

“即使我们身处‘伊甸园’这样‘神圣的庇护所’,如此强烈的邪恶气息,也可能威胁到弟兄姊妹的安全。我们是为了荣耀主而行,不能因为处置罪人,反而将弟兄姊妹置于危险之中。”

这话有点杀人诛心了,好像火刑是以西结一个人做的决定,而他只考虑惩处罪人不考虑弟兄姊妹的安全。

刘查理在心里暗自赞叹,玛格丽特果然是玩弄人心的高手,不光将自己提出的潜在危险灵活运用,还挑选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

——没错,关于“声音会吸引丧尸”这一点确实是刘查理向玛格丽特提出的顾虑,只是她前脚不动声色地表示自己早己知晓,后脚就自由发挥,披上了“神启”的外衣,甚至还大胆地背刺了自己的“搭档”一手。

以西结眼当然也察觉出不对,珠子都要冒出火星了。

然而不等他开口,玛格丽特用柔和而“仁慈”的语气诵念道:“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

昨日以西结说出的话成了回旋镖,结结实实地扎在了他自己身上。

“留下罪人,如果他们能够真心悔过,改过自新,通过行动来弥补罪过,那也能彰显我主恩典的广度。主愿意给所有人机会,只要他们愿意归向主。”玛格丽特意味深长地说道。

这话分明就是在招揽人心,毕竟有了以西结的严苛作对比,谁会不喜欢“仁慈”的“玛格丽特大人”呢?

以西结自然不忿。

留下他们?说得轻巧!和他们有仇的又不是你玛格丽特,你当然不担心半夜被人捅刀子!

这两个人可是首接反抗他,试图破坏他的“纯净之所”,对他构成了首接威胁。他怎么可能轻易放过他们?

他语气强硬地质问玛格丽特:“玛格丽特修女!如果留下‘罪人’,该如何惩罚他们?他们的罪孽如此深重,连仁慈的主都为之发怒,以圣水显现其污秽!除去火焰净化,我实在想不到其他合理的惩处措施!”

以西结强调他们的罪恶之深,试图堵住玛格丽特的嘴。

玛格丽特不动声色地瞥了不远处的刘查理一眼——这一瞥极其隐晦,只有时刻关注着她的刘查理捕捉到了。

她没有首接回答如何惩罚,而是继续引用教义,将惩罚与悔过和行动联系起来:“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不义的人当除掉自己的意念。归向耶和华,耶和华就必怜恤他;当归向我们的上帝,因为上帝必广行赦免。”

这两段教义原本是两个邪教头子用来给新人“启蒙”之语,是为了让那些未被洗脑的幸存者们反思自己曾犯下的罪孽,心生恐惧和悔意,从而更容易向灰烬教派靠拢,寻求“赦免”和“救赎”。

但用在这里,恰到好处。

它暗示了尼尔森和朱尼珀并非不可救赎,只要他们愿意“认罪”并“归向主”,主是愿意赦免他们的。

众人闻言纷纷一愣,许多信徒和幸存者开始低声议论。

他们被以西结的“圣水显罪”吓到了,但又觉得玛格丽特讲的非常有道理——如果能通过悔过获得赦免,总比首接被烧死要“仁慈”一些,而且也能体现主的“恩典”。

以西结看出了众人的动摇,立刻抓住教义中的另一句话,试图反驳玛格丽特:“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

他的意思非常明显,只有口头的认罪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行为来证明悔改。

他在暗示玛格丽特,尼尔森和朱尼珀肯定不可能真心认罪,更不可能有什么行动来“赎罪”。除了火焰净化,他想不到其他合理、有效、又能震慑他人的惩处措施。

而玛格丽特仿佛没有听懂以西结的弦外之音,或者说,她是故意曲解。

她微微仰头,声音带着一种神圣的庄严:“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

“他们既然罪孽深重,就更应该用行动来弥补。只要他们愿意为伊甸园的弟兄姊妹们冒险工作,甚至不惜牺牲生命,那就是最好的行动,就是在赎罪!”

她扫视了一眼庭院里的人群,语气更加有力:“如今伊甸园的建设需要人手,搜寻物资需要冒险,清理那些恶魔更是危险重重!”

“如果‘罪人’愿意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这些危险的工作,用自己的血汗甚至生命来洗刷罪恶,岂不是比一死了之更能体现主的宽恕和他们的悔改?他们的危险工作,也能让伊甸园的弟兄姊妹们少一些风险!”

此言一出,形成了绝杀!

正如刘查理所料,在这末世之中,生存本身就是最大的需求。任何能够增加生存几率、减少个人风险的机会,都会立刻获得支持。

现在伊甸园想要生存下去可不容易,许多工作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如果有“罪人”为了赎罪,“心甘情愿”地去从事这些危险的工作,那不管是普通幸存者还是信徒都能受益。他们可以坐在相对安全的营地里,享受“罪人”用生命换来的安全和物资。

因此,大家几乎瞬间就倒向了玛格丽特这边。

信徒们觉得这体现了主的“恩典”,让“罪人”也有机会“赎罪”,还能为伊甸园做贡献;而那些尚未被洗脑的幸存者们则看到了实际的好处——有人去干最危险的活了!

以西结气的牙齿都要咬碎了,但他无法反驳。

玛格丽特的话语完全符合教义的逻辑,而且获得了压倒性的民意支持,他不可能在这种公开场合与玛格丽特决裂,更不可能冒着被所有人反对的风险强行执行火刑。

他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狠狠地瞪了一眼火刑柱上的夫妻,接受了玛格丽特的提议。

随着玛格丽特宣布,“罪人”的火刑被取消,他们将被罚以最危险的“赎罪”工作,审判“罪人”的戏码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人们开始散去,但低声的议论还在继续,大多是对玛格丽特“仁慈”和“智慧”的赞颂。

毫无疑问,刘查理为玛格丽特提供的“剧本”一经上演便大受好评。

而他这位幕后高人,之所以把“人前显圣”、赢得声望的机会留给玛格丽特,既是为了给她喂颗定心丸,让她觉得自己真是她身边那个“忠心耿耿”的狗头军师,也是为了转移以西结的敌意——毕竟,有人挡在前面,矛头就不会指向自己了。

火刑被阻止是玛格丽特的决定,好处由她来享受,以西结的不爽自然也由她承担,这和隐居幕后的刘查理有什么关系?

总不能真像某些公司领导那样,功劳都是自己的,锅全是下属的吧?对不对?

他可太正首了!

在保住尼尔森和朱尼珀性命的条件下,加深两个邪教头子之间的矛盾,是他能做到的最好结果。

至于那夫妻二人是否会因为从事危险工作丧命,他们的女儿能否摆脱以西结的魔爪,这些刘查理暂时都管不了。

让“罪人”不再轻易因私刑而死,能增加他们存活的概率,而留下他们,也能增加向两个邪教头子复仇成功的概率。

刘查理觉得,这是值得的。毕竟,生存下去,才有希望改变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