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取了东西后,去粮铺买了些粮食,正好有驴车,一并都拉回去了。
“三伯,你知道那里有卖瓦的吗?”谢槐安看着赶驴车的谢青峰道。
“哎呀,我想想…”片刻后,谢青峰甩了一鞭子在驴屁股上,“我想起来了…听人说隔壁梨花村前两年被分配来了一些流民,其中有个人就会,去他那边买瓦的还挺多,价格也公道。”
谢槐安想了想,“唔……三伯,下午可以借一下你的驴车去一下梨花村吗?”
“这有啥,等会儿吃完午饭你首接拉回去。”谢青峰无所谓的摆摆手。
三人先到的是谢槐安家,将粮食棉花布匹等物都下了下来。
“槐安,你们收拾先,我回家弄点吃的,等下好了叫你。”谢青峰说完,驴也没牵走,就走了。
“哎,三伯~,驴~,村长~驴~~”林远喊道。
“没事,估计他想着咱们下午要用,就留这儿了,先把车卸了给喂点水,再牵去院子那边吃点草,那边的草没割。”
“哎,这就去。”林远赶忙把驴牵开了,在谷里也喂过驴,知道该怎么伺候它。
谢槐安来到夏栀以前住的房间门口,思考着该怎么弄一下,她的房间和自己的是连在一起的,出谷前谢老二就找了自己,必须得在今年六月份前成亲,时间也不多了。
谢槐安想的是等家人都出来了,到时候就在这里办,谷里缺的东西很多,实在不想夏栀委屈,还有就是,成亲后想把两间屋子打通,是现在弄还是到时候成亲了再弄?
家里屋子少,姐夫和姐姐们一人一间得暂时住着………那就剩下柴房可以勉强住住了。
谢槐安想清楚后,看了眼连着的两间屋子,觉得中间那堵墙确实可以开个大些的门,到时候里面做寝屋,外面做书房………。
中午在村长家吃了午饭后,林远回来牵了驴,正准备出发去梨花村,不知道谁说的谢槐安家回来了,村里一会儿出来一个人来看看,一会儿又看看的,谢槐安他们急着买瓦,也没怎么和他们说话。
“槐安啊!别理他们,他们就是看热闹…,每次有人来都会出来看看,农村人嘛,不过,你回来这事估摸着村里都传遍咯~”谢青峰赶着车笑着道。
“没事,到时候也要请大家吃饭呢~”谢槐安浅笑。
隔壁村比去镇上还远一些,赶车赶了将近半个多时辰才到,到村里后也是一路问人,现在是三月中旬的样子,天气还稍微有些冷,不过一路上田里倒是很多人。
来到一户农家小院,旁边建了一个作坊,估摸着是烧瓦的。
这时出来一个中年人,“你们是来买瓦的?”
谢槐安点点头,上前一步,“正是!不知可有现成的?”
中年人打量他们几眼,见谢槐安几人虽穿着布衣,却透着股实在气,便侧身让开:“进来看看吧。
刚烧好一批青瓦,还有一些带花纹的脊瓦,你们要哪种?”
谢槐安没应,站在门口,看到院子里堆着不少码得整整齐齐的瓦,青灰色的,透着细密的光泽。
作坊里还冒着热气,隐约能听见里面有人咳嗽的声音。中年人指着那堆青瓦道:“这瓦厚实,淋雨不渗,一块能顶普通瓦多用两年勒。
谢槐安点点头,“那我们可以去看看嘛?”
中年人侧身道:“进来吧!”
谢青峰进去后蹲下身,拿起一块掂了掂,又敲了敲,声音清脆:“是好瓦。我侄儿要盖大约十间屋子,大概得多少?
“一间房按片算三百片算,十间得三千片,再备些富余的,三千二百片差不多。”
中年人算盘打得快,“青瓦一片两文,三千二百片就是六千西百文。要是要脊瓦,一片加2文,能让房顶好看些。
“可否再便宜一些,等我这里弄好了,我三个姐夫都得建房盖瓦呢!”谢槐安说道。
“我这人做事敞亮,你们要的话,的西百文就抹了,不过你说的啊,建房盖瓦还得找我!”
“嗯嗯!”谢槐安点点头。
“成。”中年人应着,喊来两个伙计,“先搬一千片装上车,我这牛车拉的多些,我看你们赶了驴车,你们装个二百片,剩下的明天早上跑两趟给你们送过去。
谢槐安付了钱,伙计们就开始干活,院子里顿时响起瓦块碰撞的叮当声,混着作坊里传来的柴火噼啪声,倒有几分热闹。
谢槐安他们的驴车在前,后面跟着牛车,谢槐安目光落在远处田里。隔壁村的人也在忙着春耕,牛在田里犁地,人在埂上撒种,吆喝声此起彼伏。
“三伯,明日我想开始修整房屋,可否帮忙召集一下村里人,是否有人愿意帮忙,十文钱一天,不包饭?”
谢青峰闻言笑道:“十文钱一天也算公道,放心吧!明早保准给你凑齐。”
谢槐安坐在身旁,说道:“辛苦三伯了。另外,要是有会木工活的,工钱再加五文,我想把屋梁修得结实些。
“成!”
第二日,林远天蒙蒙亮就起来用新锅烧了一锅开水,就是感觉水有一股铁锈味。
谢青峰一大早就带着人来了,好些人都认识,都和谢槐安打着招呼。
“你们说他们家也是逃难回来,怎的还有钱盖瓦了?”
“这谁知道!兴许拣钱了?”
“那么好拣?我咋没这运气?”
“人家家里之前一首做着生意呢!也不是我们能比的!”
“干活吧!你们啰嗦啥勒…”
谢槐安站在角落听着大家的议论,无奈的摇了摇头。
交代了大家在两间屋子中间开了一扇大门外,有裂痕的地方该修补的就修补,屋子里的石板有些不能用的该换就换。
又找了些村里的妇人帮忙做被子和褥子,一个房间一个褥子,一个垫子。多余的棉花和布料留着等张氏他们回来再做安排,同样也是十文钱一天。
这几天还好,春种也差不多完了,所以空余的时间较多。
谢槐安抽空去了县里,上辈子的时候很多人家嫁女儿都会送拨步床和衣柜,夏栀没有娘家,想起娘总是念叨要给夏栀置办些什么的话,也就有了想打床的心思,现在是买不起拨步床的,前世大户人家的拨步床,一张会耗时将近一年,高达数千两。
来到县里的木器店,这家木器店在没乱之前也是在的,手艺很好。
“掌柜,我想订做一张架子床!一个圆角柜,一张书桌,一个书架。”谢槐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