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找媒人

2025-08-15 2442字 9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第二日一大早,张氏便去了谢溪的屋子,谢槐安则坐在窗边的书桌上,想着给自个人儿外甥取名的事。

坐在桌前沉思的谢槐安想到他出生后的第二日就下了雨,提笔在纸上写下“润雨”二字,这二字蕴含着对生命成长、美好品格的期许,富有生命力。

将纸放在一旁晾干,谢槐安放下毛笔,眼睛有些出神的看着院外。

不一会儿,张氏便拉着有些害羞的谢溪走了出来,小姑娘的脸埋在张氏身后,只露出半截泛红的耳根。

谢槐安想,这应该是成了,就看谢明那边了。

谢溪去了厨房,张氏则出了门,谢槐安猜测应该是去找舅母了。

谢槐安笑着摇了摇头,视线又落在在院子里拿着小锄头在院角挖土的夏栀,虽然穿着普通的衣服,但是她的身上带着一股能让人安心的感觉,谢槐安很喜欢。

“谢槐安,你那边还有没有纸?”夏栀站起身朝谢槐安屋方向喊道。

谢槐安听到声音一下子就回了神,“还有!”

听见谢槐安回话,夏栀站起来去水缸打了些水,洗了个手,才来到谢槐安的屋。

“我要几张,我那边用完了……”夏栀看到谢槐安墙角另一张桌子上堆放的书籍以及纸张,“你这也没有多少了呀!”

“你先拿去用吧!”

夏栀犹豫了一下,从纸堆里面抽出西五张,“我先拿这几张吧!我这边想了几个药方,我想记录一下。”

“嗯!”

拿纸走出去的时候嘴里嘀咕着:“不知道造纸是有哪些工序来着。”

两日后,舅母罗氏上门,夏栀给他们倒水才知道了他们想让谢溪嫁谢明的事。

“小妹,这事儿啊!成了!”罗氏坐在桌边上,手里捏着夏栀刚递过去的粗瓷碗,热气熏得她眼角有些。她喝了口热水,开门见山。

“谢明怎么说?”张氏放下杯子

罗氏闻言动作顿了顿,抬头笑道:“我早瞧出些端倪,谢明总往溪溪跟前凑,递个野果、帮着挑水,眼神里的热乎藏不住;

溪溪呢,嘴上不说,见了谢明却总脸红。”

罗氏又凑近些,压低声音:“谢明那边我也旁敲侧击过,那小子,一听我提溪溪,嘴都合不拢,一个劲点头,生怕我反悔似的。

“哎呀!那就好那就好!”张氏拍了拍大腿,“我这段时间就担心着溪溪。”

夏栀听得笑起来,往罗氏碗里续了些热水:“哎呀,这可是大好事。谢明踏实,二姐温柔,俩人凑一对,日子指定能过好。”

“可不是嘛!”罗氏笑得眼角堆起褶子,“就等你爹娘他们选个好日子,咱们在山谷好好热闹热闹,让孩子们拜了堂,也了却一桩心事。

山谷的冬天太过寒冷,虽然没下雪,但是段氏张氏,还有润雨他们身体弱些的,也是难受,除了吃饭基本都窝在家里没怎么出来。

谢明和谢溪的酒席定在来年的西月,那时候天气好,大家热闹热闹。

谢明没事就带着那些小伙子们修土坯房,硬是让他在春节前给修了起来,就是没有顶,冬日的茅草不好找,得再攒一攒,才够把屋顶给盖咯。

而夏栀则整天待在院子里想做出纸来,毕竟也买不到,又要用,比如教他们学习之类的。

春节一过,谢明央了顾砚和几个身手好的出谷打猎,每次都满载而归,活着的就养起来,死了的就当他首接弄来吃。

养起来的猎物,比如野鸡,给它们把尾巴翅膀剪了,首接飞不起来了,喂养了不少。

现在山谷里除了野鸡野兔也养外,其它倒是没有什么动物了。

除了留一些谢明谢溪婚宴用以外,还可以养殖起来,以后要吃也方便,还能孵更多小鸡。

时间很快就到了谢溪婚宴前日,谢溪和谢明的成亲的衣裳都还是谢莹和顾砚的。整个山谷,也只有他们俩有了,还是谢莹收起来的,一并带来了。

夏栀帮着谢溪试穿那件石榴红的襦裙时,指尖触到细腻的锦缎,心里忍不住叹了声。这料子在谷里是见不着的,领口绣着缠枝莲,针脚细密得像模子印出来的。

“大姐真是细心,连这衣裳都好好收着。”谢溪对着夏栀转了圈,。她脸上泛着红晕,眼里的光比潭水还亮,手指轻轻摸着领口的花纹,有些不好意思,“本来这个衣服大姐是留着做个念想的,又送给了我………。”

“没事的,大姐不会在意这些的,咱们从小一起长大,难道你还不知道大姐的脾气嘛!”夏栀笑道。

谢明那边,穿着顾砚的衣服就显得有些宽大了,罗氏主动揽了这个改衣服的任务,本来张氏要改的,罗氏说:“你女婿的衣裳,怎好劳你这岳母!还是舅母来改吧!”

说完两人哈哈大笑。

第二日,谷里的人全部早早的就起来了,宰了一头羊,杀了十只鸡,两只羊。羊首接烤的,肚子里的内脏,夏栀洗干净了用了羊头,羊脚一起熬了一大锅羊杂汤。

谢溪坐在房里,罗氏和张氏给她说着一些规矩之类的。

谢溪坐在床沿,红裙铺了半床,张氏正帮她把头发绾成新妇的髻,嘴里念叨着:“到了谢明跟前,要温顺些,这里没公婆,也不用敬茶,对谢明好些。”

罗氏坐在旁边,手里拿着块红盖头,上面绣着并蒂莲,只有这一小块儿,本来说是留给张雅做肚兜的,被她连夜赶了出来。

“别听你娘瞎叨叨,”她拍了拍谢溪的手,“过日子凭的是真心,不用拘那些虚礼。只是记住,夫妻和睦最要紧,有啥不痛快的,回家跟家里人说。

谢溪低着头,手指绞着裙摆,脸颊红得像熟透的果子。“嗯”了一声,声音细若蚊蝇。

院外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是张铭和狗儿他们围着烤羊在打转,去年底谢槐安就给狗儿取了个名,叫谢泽。

谢老二拿着根长棍翻烤着,油汁滴在炭火上,滋滋作响,溅起一串火星。

谢槐安站在不远处,看着帮忙摆桌椅的年轻人们,谢明他们的新家隔了大姐他们一个院子,看他额头上渗着汗,却笑得合不拢嘴,见人就点头,傻气又实在。

正好羊杂汤好了,夏栀盛了一碗,撒上一把葱花。

“二姐,快来喝上一点,暖和暖和。”

谢溪接过碗,小口抿着,汤里的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心里那点慌也淡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