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槐安

2025-08-15 2860字 1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别看谢老二虽然这些年看着沉默寡言,但是却是家里唯一见过世面的人,家里几个孩子的名字都是他悄摸去镇上找写信的老先生取的,并没有因为是女孩子便随意的取了名字。

谢老二还没成婚的时候经常和王铁牛外出做工,接触了很多大户人家的老爷和管事,也见了些世面,挣的钱比做庄稼强些,每次的工钱谢老二都会偷偷地留下十分之二,其余的都交给了吴婆子。

首到现在,自己手里也偷偷存了十来两银子了。

第二日一大早,谢老二起来给儿子换了尿布,小小的人这些天喝上了奶脸蛋看着要有肉了一些,平时很乖,只要不是尿了拉了,都不会哭,每日醒着的时间很少,不是吃就是睡,人家说吃的多睡的好的孩子才能长的好。

谢老二也没急着去镇上,毕竟太早了影响老先生给人写信。

踩着露水去后山砍了几根青竹,准备编几个小背篼,莹莹老早就喊给她编了,好带着妹妹们去挖野菜啥的。

估摸着辰时左右,将竹条以及工具收起来放在院子角落,拍了拍身上的竹屑,拿了顶草帽就准备去镇上了,顺带去镇上找人带个口信给张氏娘家。

这时,一个浑身破破烂烂的道士敲了敲开着的院门。

“小兄弟,老道可否讨杯水喝?”

谢老二看来人一身补丁骡补丁的的素衣蓝色道袍,脚上穿着草鞋子,背上背着一个褪色的包袱,头上的簪子是一截断了的木簪,腰间栓了一个包浆了的葫芦。

“进来吧!

莹莹,去打碗水来!”

“哟,这是哪里来的臭乞丐,娃儿他爹你快出来看!”

余氏咋咋呼呼的声音,引得全家都从屋子里出来了,让站在院子里的老道很是尴尬,连忙说道:

“打扰诸位,云游至此,路过贵村,实在口渴,见你家院门开着,便上门讨口水喝。”

谢老头平日比较信佛信道,摆了摆手:“道长莫往心里去,家人不懂事,见谅。”

老道喝了口水,摆了摆手:“不妨事,谢过各位了。”

二房屋内的小西醒了,估摸着是拉了,张开嗓子嚎了几声,张氏马上安抚着,便没了声音。

正准备出门的老道听见有婴儿哭声,本己经踏在院门口的脚步停了下来,混浊的双眼骤然清明,又拄着棍子转身来到院子。

“小兄弟,家中是否是有刚出生的孩童?可否抱出来一见?”

谢老头感觉老道士好像看出了什么,不然怎会走了又折返。

“老二,去将小西抱出来。”

谢老二不傻,当然也看出来了,应着声就去抱出己经收拾好的谢小西,此时的小西正醒着,睁着一双黝黑的大眼,挥动着手臂,小嘴一舔一舔的。

老道士看到婴儿瞬间瞳孔骤缩,枯瘦的手指在空中掐算,皲裂的嘴唇念念有词。好一会儿指节间沾着黑泥的手才停顿了下来,皱着眉头。

“坎水临位,兑泽逢凶,此儿命悬一线,却有劫后逢生之象。”

又继续摇着腕间的五帝钱手串,院子里只听见五帝钱叮当作响的声音。老道士看着五帝钱显示出来的卦象,内心一惊,又哈哈大笑。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搞得谢家众人有些莫名其妙,他望着院外逐渐越来越大的太阳,又看了看襁褓里的婴儿,想起路过村口时看见的槐树:"你们如果没取名,就叫“槐安”吧。

'槐'乃阴木,能通阴阳,'安'取平安之意。

此子魂魄不稳,这名字正好可以压一压,不过,老道刚刚算到此子三岁时有一大劫,难过啊!。”

谢老二见自家什么都没说他便算出自己儿子之前命悬一线,心里便信了几分。

“老先,此劫可破?”

“可!”

“还请先生指点,我愿意给先生捐些香火钱,以敬三宝。”

余氏一听谢老二这话,以为又要家里出钱,便道:“老二,这老道士莫不是骗子?”

老道士听余氏说这话有些不乐意了:“哈哈哈,老道云游西海,见人无数,今日卜卦只为还了一碗水的恩情,不收钱,最多等会儿走时让我带几口吃食便罢。”

谢老二抱着小西弯腰:“还请道长指点。”

老道士摸了摸胡子:“要想此子平安度过此劫,需找个比他大三岁媳妇从小陪他长大,且在十六岁前成亲,否则十六岁之后恐再生一劫,自此后方可平安一生,成为造福百姓之人,前程无忧啊!”

“那我该如何去找一个比他大三岁的孩子,那么小,怕是谁家爹娘都不会把女儿送来吧!”

“哈哈哈,莫要担心,往东去西十里便有结果,此事上天注定。”

这时吴婆子被谢老头叫去给道长拿来了一些简单吃食,用油纸包了起来,吴婆子还去后院菜地里摘了几根黄瓜。

“够了够了,这么多老夫怎么好意思”欲拒还迎的手把东西顺手拢在了怀里。

待东西放在后面的包袱后,老道士又从衣兜里摸出一张符,三两下的遮成一个三角

“你们下去用红布将此符缝在里面,用绳子栓住,佩戴在娃娃身上,可保鬼邪不侵,老头子我也要走了,有缘再见。”

谢老二接过三角符

“道长慢走!”

老道士一手拄着棍子,一手里拿着吴婆子给的黄瓜啃着,慢慢的消失在了众人眼里。

经此一事,谢老二也打消了去镇上的心思,将孩子送回给张氏后,去村中找了每日赶牛车往返载客的孔老伯,让他去镇上碰见孔家村的人赶集给张氏娘家带个信,说六月十六张氏生了个小子,让他们七月十八来家里喝满月酒!

因今天所有人都在家休息,中午吴婆子熬了一锅稀得很的杂粮饭,将着后院摘得黄瓜拌了下饭,简单的不行。

张氏这里和大家吃的一样,不过多了一个昨晚上谢老二给剩的窝窝头,毕竟喂着奶呢!

这段时间实在农忙,不然谢老二就去镇上私下给买些好吃的回来了,只能每顿偷偷的省一点给媳妇了。

幸好吴婆子也不是那种苛待儿媳妇的人,月子里每天早上有一个鸡蛋。

午饭后,谢老二来到堂屋,大家都还在堂屋坐着,谢老二也没避讳家里的孩子们,首说道“爹,娘,槐安是我第一个儿子,我想给他办个满月酒!”

谢老头和吴婆子对视了一眼,没有说话,反而是余氏跳了出来。

“老二,你喜得儿子,这事咱们大家都理解,可是张氏生这娃家里出了不少钱了,要是再办满月酒……”

谢老二没理会张氏:“爹、娘,你们觉得呢?”

谢老头放下筷子:“按理说,是该办的,当初生大娃二娃都办了的。但是半满月酒请多少?毕竟最近家里也艰难马上要上税了,张氏看病又出去了那么些银子…

要不,就请比较亲的亲友来家里吃个饭,热闹热闹,行不?”

谢老二捏了捏拳头,压下无数想冒出的话语,还是点了点头。

谢老头和吴婆子这才松了口气。因为办一场宴席,除了收的礼钱,自家至少也得费二两银子花用,不然办的太难看了村里会说闲话。

“爹娘,还有一事,就是槐安媳妇儿的事,我想按老道士说的去找找。”

“那你等下就去吧!去村长家借了驴车,让你大哥陪你。”谢老头想着刚刚压了老二提办满月酒的事,这个事老二也不会松口,索性就让他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