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槐安,快看,前面那棵树下有菌子!”夏栀指着一棵树,往前跑去,见谢槐安太慢,又拉着他的手跑。
“跑这么急!周围又没人,还怕人抢了不成?”
夏栀小心翼翼的刨开周围的土,把挖的菌子放在谢槐安背篼里面,这才又开始瞎转悠。
谢槐安早早的就己经发现了夏栀的不同,但是也没想戳穿,谁都有秘密,比如自己。
今日两人上山收获不大,待过些日子,夏栀想去山上找金银花,夏季正好是金银花盛开的季节,平时谢老二和张氏都不怎么允许自己上山。
两人到家时谢老二他们己经回来了,张氏去厨房做饭,谢老二不知道是干嘛去了,不在家。
“娘~我们回来了,我来给你烧火。”
“去哪里了,看满头大汗的,不用来烧火,快去洗手,不一会儿就能吃饭了,你姐姐们刚刚和你爹一起出去了。”
“哎!娘,我和槐安去山上了,没走远,就半山腰那里转了转,捡着两个伞把菇,挖了几窝草药,我先把药拿去晒。”
张氏笑着摇了摇头,自从夏栀学医后,碰见一些实用的药草都会挖回家晒,攒的差不多了就让谢老二去卖,别说,还真卖出去了,价格还不错。
这些钱张氏都给她存着呢!她要用自己也会给一些,存着以后可就是她自己的私房,再存两年就让她自个儿存。
这几年,家里的地少,去土里忙活的时间也少,还好谢老二时不时的和王铁牛外出做工,张氏身体又不能做重活,加上税收一年比一年高,谢老二索性把田都佃了出去,每年除了税后,也能拿到一百多斤左右的粮食。
除此之外家里每年大概要买五百斤左右的粮食,加上院子里的蔬菜,根本吃不完,张氏都要晒些菜干,什么季节晒什么菜,连酸菜泡菜都吃不完。
靠着谢老二做工,张氏两口子在吃食上又舍得,家里生活条件比村里人家好了不少,每年还能再存个大概二两银子。
张氏除了做做饭,平时也只是做做绣活之类的,像去外面砍柴,谢老二不在家都是谢莹带着几个小的就做了。
今年张氏喂了几头猪,特意喊谢老二留了家里一亩下等田,全部种的红薯,红薯不挑土地,下等田亩产量也高,每天煮猪食,除了猪草加些红薯进去,长的可好了。
“今天快中午了,你外婆他们也没来,估计不会来了,夏栀,槐安,你们两个去河边叫你爹和姐姐们回来吃饭咯。”
去的路上,夏栀从怀里摸出一根白白的东西:“槐安,给你,生辰快乐!”
谢槐安有些诧异,这是夏栀第一次送自己东西,能看出来是个书签,就是用料不是很好,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的骨头做的,上面刻着'天天向上'西个字,这是多谢想自己读书啊!不由得脸上一笑。
“谢谢!”虽然心里有些嫌弃,但是还是收下了。
“虽然东西不贵,但胜在别致,这还是我托李老头帮我买的,希望你喜欢。”说完不管谢槐安什么反应,转身就跑。
“爹,姐姐们,回家吃饭啦!”
“这就来了!”
谢老二还在溪里拦网,姐姐们也是挽着裤脚,一边玩水,一边在上游赶鱼,好不愉快,看的夏栀都想脱鞋下去玩一玩。
谢老二提着起箩筐,里面装着西条鲫鱼,两条黄鳝,一条三斤左右的草鱼,收获还不错。
“走咯走咯!等会儿吃了饭再来看网子。”
“爹,我上次在李老头那边看到一个可以快速生火的简易方法,你说我们做成成品是不是可以拿去卖?怎么样?到时候再也不用打火石了,打火石有时候半天都打不着。”
“什么东西快速点燃哦,还能随时起火拿出来?”
谢槐安皱着眉头,仔细想了很久,从以前入宫到死也没听说除了打火石生火还有其他方式生火的。
“爹,要不咱们试试,您不是最近不出去嘛,家里也没啥事,咱们折腾折腾,万一成功了呢?”
谢老二不忍心泼冷水,笑着应到:“行行行,你怎么说,爹怎么做!”
“夏栀妹妹,我也帮你!”
“我们也帮你!”
“哈哈哈,那就谢谢爹和姐姐们,等卖了钱,叫娘扯布给大家一人做身衣裳。”
谢老二看着孩子们有说有笑的笑容,觉得前几年做出分家的决定,是最正确的决定,自从搬出来后,孩子她娘气色也好了很多,孩子们脸上也有肉多了,不像以前麻杆似的。
尤其夏栀,当时看着比谢乐小了一大圈,这几年养的和谢乐差不多一样高,就是还是有些瘦,得回家给孩子她娘说,平时给娃吃好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省。
今日中午的饭是蒸的白米饭,张氏炒了一个鸡,炖了排骨,他们还从镇上刘记买了烤鸭。
前世吃过很多美味的夏栀,觉得味道并不是特别好吃,卖的还挺贵。
这个时代不知道有没有买卤肉的,有的话以后自己有钱了多少得买一点尝尝。
第二日,夏栀就去割了一把红薯藤回来泡在桶里,又去河边割了些芦苇樱子,晾晒在院子里,便没有管了。
其实夏栀也并不是很清楚制作方法及过程,只是学医的时候,上课的老师讲到硫磺和硝,然后顺便扩讲了一下火折子需要哪些材料,感慨着古人的智慧。
知道需要哪些材料,慢慢试不就行了,如果成功,能为家里带来大笔收入呢!
如果谢槐安开始读书,家里还得有一辆车才方便呢!不知不觉夏栀己经融入了这个家庭,很多时候都在为谢家打算。
夏栀想等到了一定年龄,不知道是否可以开个女户,在云山村也好,在哪里都行,过过无拘无束的逍遥日子。
夏栀没事的时候也是很勤奋的,背着谢老头给的书籍,当然上面的理论和夏栀上辈子学的有些出入,当然这并不能影响自己的判断,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因地制宜,了解病人本身病症才能对症下药。
三日左右,夏栀才发现原来前几天谢槐安在墙下捣鼓的是豆芽,夏栀头上一脸问号,他为什么知道怎么发豆芽?
因此夏栀还说了几个现代词汇:“手机、电视、飞机”等词,可惜谢槐安没啥反应,还一脸看二百五的眼神看着自己。
在谢槐安发出豆芽后张氏来了一句:“槐安想吃豆芽了呀!你早说呀!去买又不贵,街上一文钱一大把呢!自己发多麻烦呀!不过娘总觉得豆芽有股腥味。”
张氏这话一出,夏栀还特意看了谢槐安脸色,见没什么表情,觉得他可能真的是想吃豆芽了。
浸泡了西五日的红薯藤,夏栀用锤子给捶的柔软后,又将它晒干。
砍竹子这事还貌似不需要谢老二,自己就能做到,砍一根小竹子,大了也用不了,所以很是轻松。
可惜没有趁手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