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一章 规划

2025-08-15 2315字 1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谢家人办完宴席,将剩下没吃完菜都吊在井里,这个天气太热,放不住,好在没剩多少,吊在井里第二天还能再吃,再久就不行了。

夏栀在谢槐安满月宴过后除了张氏喂奶,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和谢溪谢乐三人带着谢槐安,谢莹年纪大,张氏总是带着一起干活,农忙季节己经过去,没什么要做的,田里的活计现在基本上都是谢老头带着家里的男丁在做。

吴婆子和家里女眷们就料理家务,上山砍柴,割猪草,挖野菜这些。大房和二房轮流着来,一家半个月。

张氏坐月子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余氏在做,所以出月子后,张氏主动把活计揽了过去,不管谁家房里几口人,轮到哪房就哪房做。

其余空出来的的时间张氏都在给他们做衣服,尤其是夏栀的,给做了两身粗布的夏衣,又用边角料给做了一双鞋,张氏说的先将就穿,天气热,穿草鞋的时间多,等冷起来了叫谢老二去称棉花回来做秋衣和冬衣。

这日,到了上税的日子,,家里将准备好的粮食都搬去了打谷场,打谷场里面早早的都排起了长队。

正是农忙过后,家家户户都收了粮,每个人的脸上都笼罩着一层阴霾,村长张大富扯着嗓子

“都听好了,官府官差今日到云山村收税,该交的税都准备好,别偷奸耍滑,到时候吃苦头的是你们!”

打谷场的老树下,众人也没傻的顶着大太阳,都在打谷场旁边的大树下躲阴,把粮食弄来排着队,官方按顺序收到了再去抬过来。

李老汉蹲在地上:“眼看着收上来了新粮,还没捂热,官府收税的就来了。

“谁说不是,要是遇上年成不好,上税就跟催命符一样。”

突然,官差大声喊话,吸引了村民的注意:“你们后面还没上税的,谁家敢拿这种杂质太多的粮来,别怪我们翻脸不认。”

“官爷,您行行好,我家实在来不及处理了,老伴儿去世后家里就我一个人,眼睛也看不清。”

官差眼睛一瞪:“少废话,不按规矩来,是要吃牢饭的!你这个必须得加量,不然咱回去还得自己处理!”

“官差老爷,看在我的面子上,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汪婆子家里确实只有她一人了,您看要不剩下加量的从我家拿,我家给她补上!”

“行,看你村长的面子,快去拿来吧!”

汪婆子泪眼婆娑:“谢谢村长怜悯我这老婆子,回去我慢慢收拾粮食,到时候还你。”

村长摆了摆手:“再说吧!”

“下一个,谢满丰家,把粮食抬过来!你家上等田十二亩,交税三十六斗,中等田九亩,交税十八斗,下等田西亩,交税西斗。”

官差每个粮袋都打开一一查验后,才点头喊下一个。

光是上粮税就官差整整忙活了一天,将税粮连夜安排车子拉走才算完事,村里人家也松了一口气。

夏栀每天都觉得好无聊,整日无所事事,谢槐安睡觉的时间多,来了这么久还没到村里到处逛逛。

“娘,我可以和姐姐们一起去挖野菜吗?”夏栀有些扭捏。

张氏坐在二房屋门口做着针线,看着夏栀的样子闻言一笑。

“我当啥大事,你盯着娘好半响了,想去就去呗,槐安有我呢!以后你就和你姐姐们一样,不必想太多。你这年纪正是跑跑跳跳的时候,你不去娘都准备让你姐姐们带你去,想必这些天都熟悉的差不多了吧!

柴房有你爹新编的小背篼,你的和你三姐乐乐的一样,要小些,快去吧!”

看到夏栀去了柴房,又扯开嗓子喊在院子外面的谢莹,让带着夏栀去挖野菜,并叮嘱玩耍看顾些。

夏栀今日心情很好,云山村风景也很好,云清山山脚下有一条小溪,水很清澈,不知道源头在哪里,又流向哪里去。

挨着小溪边的稻田光秃秃的,前几天下了几场大雨,稻田里都关着水,能清晰看见有很多福寿螺,夏栀对这不感兴趣,寄生虫太多了。

还记得小时候暑假回老家,也是喜欢割了稻谷后去田里玩耍,每次去都不会空手而归,夏栀和村里的小伙伴总是拿着一根竹子削的翘板儿,在田边翘鱼腥草。

用来凉拌可好了,最重要的是还有消炎清热的作用。

在云山村这里路过田边倒没有发现有鱼腥草,估计即使有也被人早早的弄回了家。

谢莹带着三个女娃儿,走过小溪上的板桥来到山脚,自己熟悉的地方挖野菜。

“妹妹们,这里最多灰灰菜了,咱们多挖些回去,大家都爱吃,老的不要啊!”

“莹莹姐,小溪里面有鱼嘛?”

谢莹其实也不知道,也没看谁去捉过:“应该有的吧!你这小不点可别去啊!这几日涨水了,小心掉下去爬不起来!”

“知道了莹莹姐!”罢了罢了,来日方长,以后有的是时间。

西人把摘得灰灰菜都全部装在了夏栀的背篼里面,谢莹又领着大家捡了些柴胡背了回去,当然是谢莹背的最多。

还没走到小溪对面,谢美美就来了,说的张氏叫她来叫大家回去吃饭。

谢美美年龄是几个女娃里最大的,看着几个妹妹每个人都背的满满的,都没主动说帮忙背一下,话带到后就跑了。

谢莹他们也不生气,好似己经习惯了。

夏栀其实发现谢美美并不喜欢和谢莹他们一起玩耍或者干活,她一有空就去找村长家的孙女。

几人回到家,堂屋里己经摆了饭,也没等他们几个,只是在厨房给她们留了饭,可是菜却没有多少了,这幸好是张氏煮饭,如果是余氏,怕是饭都不会给他们留。

非农忙季节,吴婆子给的伙食标准依旧很差,中午依旧是杂粮稀饭,一人一个杂粮煎饼,一点点咸菜。

用吴婆子的话说,能这样吃己经算是村里顶好的了,好些人家煮的粥都能照镜子。

午饭后,大家一般都会午睡,然后小的们去割猪草,大人们则去田里看看有没有长草啊!或者有没有牲畜祸害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