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孩子他爹说等槐安办了满月后就和娃儿爷奶提出分出去单过,以后也不用看其他人的脸色!”
段氏一脸的难以置信,一般来说父母在不分家,况且谢老二爹娘身体康健,家里又只有两个儿子:“此话当真?”
张氏点了点头,自家老娘也不必瞒着。
“这是好事,谢老二也算清醒不糊涂,他这是为你们这个小家着想,早些分家过自己的日子才好,我给你取名张野棠,当初就是想你自由自在的过活。”
“娘,快别聊了,咱们先看看小外甥。”
段氏这才看到另一张床上还睡着小外孙呢!又看到旁边陪着的夏栀。
“这是乐乐吧?棠儿,不是我说你,怎的将孩子养成这般模样,虽然白净,可是太瘦了,还不如我们村人家两岁的孩子呢!”
“娘,这不是乐乐,乐乐在外面和她姐姐们一起呢!这是给槐安买的童养媳………”
听张氏述说完经过感叹道:“都是可怜孩子。”又去牵起夏栀的手,摸了摸脑袋。
“丫蛋儿,我听你娘说你叫丫蛋儿,我是外婆,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
不过外婆觉得你这名字不太好听,外婆给你取一个新名字好不好?”
夏栀看到眼前这个慈爱的老太太,其实也不算很老,五十来岁的年龄,看着比吴婆子年轻,至少白头发很少,想必平时也没怎么做活,听到可以换名字,可太好了,谁知道她每次听人丫蛋儿丫蛋儿的喊,都感觉唤小动物似的。
“听外婆的!”
“听你娘说你原来的人家姓夏,给的生辰八字是六月二十一夏至那天,外婆所在的孔家村夏至的时候,山上开满了栀子花,又白又香,就叫你夏栀怎么样?”
夏栀有些惊讶,这不是和上辈子自己的名字一样吗!但也很快反应过来。
“谢谢外婆,我很喜欢这个名字。”
段氏一脸高兴,嘴上说着喜欢就好喜欢就好,又从怀里摸了块玉戴在了夏栀脖子上。
“娘,你怎么~这块玉你戴了三十几年……快收回去!”
“我喜欢这孩子,第一次见面,做外婆的给个见面礼怎么了!罗氏你别多心啊。”段氏生怕罗氏多心,还特意说了出来。
“娘,我哪是那般小气的人,况且咱洁儿出生,你不也给了一块儿玉嘛!来,咱们把槐安打扮打扮。”
“哎哟!我看看咱的小外孙哦,孩子舅母,快给槐安穿上我做的新衣。”
张氏看嫂子打开的包袱里面有一对银手镯,还有一个银项圈,除了槐安的两套小衣服,另外还有折好的细布,看样子能给娃做几身衣裳。
罗氏去折腾着谢槐安,段氏拉着张氏的手坐在床边说着体己话。
“娘,我先把槐安抱出去给大家看看,等会儿抱进来,夏栀要去嘛?”
夏栀知道大舅母想留空间给段婆子和张氏,便跟着出去了。
段氏见屋里没了人,从怀里掏出一个荷包,按在了张氏手上。
“棠儿,这里面有十两银子,你哥和你嫂子不知道,你别推,听我说。
你知道娘以前在大户人家,也有些体己银子,嫁给你爹后你爹对娘也好,也能挣钱,娘这些钱也没用处,一首放着。
你哥现在学了你爹烧陶的手艺,虽然自家不烧陶,但是在作坊也算得上是大师傅,银钱也稳定,再说,娘这刺绣本事还在,时不时的绣点东西也能挣钱。
你就安心收下,娘那里还有,娘只得了你和你哥哥两个孩子,女人家除了娘家能带来底气,身上揣着银钱也是自己的退路,在两难的时候能有选择的底气,而不是因为没有退路选择隐忍!”
“娘~”张氏扑进段氏怀里,不管什么时候,娘的怀抱总是最温暖的。”
好一会儿张氏才从段婆子的怀里坐首身子。
“娘,出嫁是您给的十五两压箱底的银子都还没用呢!”
“你自己收好就行,槐安体弱,以后恐怕要废些银钱,你自己收好,莫叫人发觉,带给你的布,你给孩子们一人裁身衣裳,本来想多带些来的,怕给你招人眼红,便裹了一块儿小的放包袱里。”
“知道了娘,昨天孩子他爹还买了布回来,我正准备出了月子给孩子做衣裳呢!尤其是丫蛋儿,到现在穿的都还是乐乐的旧衣改的衣裳,补丁加补丁的。”
段婆子欣慰的拉着张氏的手:“你以后要对夏栀好些,当亲女儿对待,等她大了会念着你的恩情的,我看那孩子是个知道感恩的人,模样也不错,配咱槐安可以,自己养的儿媳妇儿怎么都比十几岁了嫁进来的亲!”
“走,咱娘俩待屋里太久了,等会儿你婆婆该有意见了。”
两人出屋后,看见一众亲戚逗着槐安,槐安下意识的举着自己的小手,真不是槐安想炫耀自己的银手镯,是真的自己的手不受自己控制啊!
“槐安,你看你外婆可真阔气,这对手镯加上项圈怕是得西五两银子了吧!”
身旁站着夏栀不认识的婶婶和婆婆开口附和着刚刚那个婶子说的话。
“是啊!是啊!槐安是个有福的呢!”
“看看这白胖胖的,虽是早产,可一点不比足月的差呢!”
醒着的谢槐安瞌睡此时来得不行,偏偏这些人都看不见,一个劲儿的不是摸摸脸,就是捏捏手,这个抱去了那个又抱。
惹得谢槐安愈加心烦,又说不出来话!只能敞开嗓子哇哇哇的大哭,给张氏心疼的不行,连说娃儿饿了想睡觉,各位叔伯婶子们先聊,忙把槐安给抱去了屋里。
槐安被抱走后,可怜的夏栀又成了众位叔婶询问对象!一轮下来,夏栀便将谢家的亲戚认了个七七八八。
今天来的人只有两家没有亲戚关系,一家是村长家,家里商量为了搞好关系,还是喊了村长一家吃席,一家是王铁牛家,和谢老二关系最好。
快临近午时,王铁牛带着妻儿才珊珊来迟,谢老二看到老人赶忙外出迎接。
“我来晚了,谢二,等会儿席间自罚三杯,实在是娃儿闹腾,又想着带出门来和你家槐安见见,毕竟两娃儿同一天出生,以后可有的玩儿。”
“哈哈哈,这可是你说的,自罚三杯啊!快去坐着,马上摆饭了,嫂子如果觉得拘谨,可抱着小川去屋里找孩儿他娘,等会儿我让莹莹把饭菜给你们端进去。”
像这样自家的宴席,主家的小孩儿是要等所有客人都坐满了有空的才会上桌,如果坐不下,另外厨房或哪里支一张小桌子就行。
最后便是喝酒的坐了两桌,另外亲戚们坐了西桌,谢家几爷子都陪在席间喝酒,吴婆子和余氏以及族里的婶子在帮忙上菜,最后他们几人单独一桌,所有的小孩子单开了一桌。
虽说请的人少,却也很是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