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升米恩,斗米仇

2025-08-22 2673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第五百六十六章 升米恩,斗米仇

眼前的一幕似曾相识,和刘进脑子里的画面交叠。

他恍然想起他之前不是晕倒在小皇帝寝殿的吗?

当时梁王还没死,可是等他再次醒过来,他便在宫门外的刘府马车上,看到百官聚集着要进宫,他也稀里糊涂地跟着一起进来了。

惊了半晌,吓了半晌,直到这会儿,刘进才想起这茬。

这一切若不是他在做梦,那便是萧峙特意饶了他一命。

杀了梁王,饶了他一命,这是因为他还有用处?是了,他是门下侍中,还有用,识时务者为俊杰。

刘进脑子一灵光,跟在中书令后,毫不犹豫地第二个跪下:“国不可一日无君,萧太师当登基为帝,以慰民心!”

中书省门下省两个头都跪下臣服,其他有眼力见的便也跟着跪下。

吕太傅怔怔的,有些傻眼,但是萧峙和他的金吾卫很有分寸,不像梁王把心思都挂在脸上了,还惺惺作态说只是来给先帝讨说法。

他觉得金吾卫在萧峙的带领下十分有礼,刚刚还把重要证据都交给他保管来着。

吕太傅这个最胆大耿直的不反对,那些想反对的,也都不敢第一个开口。

乍一看,百官几乎都赞成让萧峙登基,起码无人反对。

按常理,萧峙当再三婉拒,最后盛情难却,被迫被这些大臣们龙袍加身。

但眼前的萧峙是个不走常理的。

他狠狠皱了下眉头,震惊之余抽空反对:“诸位大人未免过于抬举本太师了,且不说九殿下兴许还活着,皇亲国戚众多,这龙椅如何轮得到我来坐?”

“就是,萧太师又不姓岳。”有位皇亲赞同地小声嘀咕,是安庆郡王。

周边大臣都朝他看过去。

他也姓岳,但也只沾了个岳姓,和先帝乃至小皇帝之间的血脉已经隔得颇有些远。

此前一直待在小小的封地,前些日子奉旨入京,后来京城一而再出事,小皇帝没撵他,他便拖到今日还没走。

谢侍郎冷笑:“梁王谋逆时,安庆郡王在何处?小陛下被梁王杀害时,安庆郡王又在何处?眼下萧太师处置了梁王余孽,皇宫也清理干净了,安庆郡王这才跳出来主持大局?”

刘进讪讪,跟着附和。

萧峙抬手,阻止他们继续说下去:“安庆郡王毕竟姓岳,诸位大人的好意,本太师心领了。本太师如今只想遵从小陛下的遗愿,代理朝政,还请诸位大人莫要将本太师陷于不义之地。本太师静候九殿下归来。”

安庆郡王闻言,撇撇嘴,没敢再多说。

商议完这些后,萧峙朝散了朝。

中书令、谢侍郎等人没走,刘进犹犹豫豫,在殿内踯躅。几人陆续示了好后方才离开。

初二向萧峙禀报了京城目前的情况,不解道:“侯爷刚刚为何不顺势答应?”

萧峙摇头:“那位置必须讲究名正言顺,否则后患无穷。今日我用权势夺位,他日那几个沾了岳姓的郡王亦可效仿。既然已经走到今日这一步,不妨再等等。”

小皇帝便是个鲜活的前车之鉴,上位不正,许多事情没有处理干净,如今小小年纪丢了性命,也没几个人真的伤心。

他若还活着,即便身为天子,也要被这些王公大臣质问先帝之死。

初二沉吟道:“侯爷问的问题,便是后患?”

萧峙颔首:“本侯今日主动拒绝他们的好意,吕太傅这等正直之人,自会更偏向本侯。”

他今日一拒绝,如安庆郡王这等只沾了一个岳姓的,有胆量便会跳出来。

姓岳的郡王没几个,且看看还有谁如此不怕死。

初二似懂非懂,无论如何,九皇子躲不下去了。

那些想要推举岳家血脉登基的大臣会找他;想要讨好萧峙,让萧峙龙袍加身的人也会找他;心怀鬼胎的安庆郡王之流,也会找他。

不管九皇子是生是死,他如今才是最名正言顺坐皇位的那一个。萧峙可不愿意刚坐上去,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便带着九皇子到他跟前叫嚣。

再等一等,不急在这一时……

远在颖州的晚棠,并不知道有一队人朝她奔来。

当天入夜后,她晚一步得知小皇帝和梁王都已经升了天。

“夫人请摇光帮忙写的两份传位诏书帮了大忙,各位大人已经猜到梁王那封信不是侯爷所写。”阿轲兴冲冲地向晚棠报喜,说完又拧眉,“就是不知侯爷为何不顺势答应坐皇位。”

“那个位子哪是那么容易坐的?眼下轻易答应,日后九皇子被找到,或者皇亲们不满,都有得闹呢。夫君定是想先解决这些后顾之忧。”

阿轲阿瞒两个似懂非懂。

“京城如今只有一个安庆郡王,你们递个消息回京,便道……”晚棠积极地帮忙出谋划策,萧峙兴许已经想好了对策,但她不愿干坐在这里等着。

信鸽哼哧哼哧地揣着信飞往京城,翌日晌午便完成了使命。

初二看完消息,及时告知萧峙。

萧峙看到纸上常人看不懂的密信,眸光一柔:“夫人真乃本侯的贤内助,让人依照夫人之意,去办事吧。”

城门已毁,京城这几日戒严,不得出入。

老百姓们有不少屋舍被毁,无辜身亡者有二十多人,受伤者亦数十人。

不知是谁起的头,蹲守道安庆郡王,当街哭求,拦住了他出行的马车:“求郡王救救我家小儿吧,他被梁王的人砍断胳膊,血流不止……”

其实萧峙已经差人安顿伤民,但他们在药堂里歇息时,听说安庆郡王是如今最可能继承皇位之人。未来的皇帝定不会看着黎民百姓受苦,小儿子断的是右胳膊,以后难以糊口,所以他们便动了心思。

安庆郡王听了他们的话,打开车窗看了一眼,周围瞧热闹的百姓不在少数。

他心思微动,如今九皇子下落不明,其他郡王都在各自的封地无法擅自离开,他是最有机会的那一个。

他为了展现自己的仁德,当即下了马车,朝随行小厮伸手:“拿五十……五百两银票来。”

小厮不敢忤逆,掏出银票递过去。

安庆郡王走到那对老夫妻跟前,亲手将他们扶起,说了一番安抚的话,最后把银票塞到老翁手里:“这些银子,便当是本郡王对你们家的补偿,回去带你们儿子好好治疗胳膊,余下的应该也能养他小半辈子了。”

应该能吧?安庆郡王并不清楚一个老百姓一辈子的衣食住行大概要多少银两。

他哪里知道五百两够养老翁一家子了。

那些原本只是看热闹的老百姓,看到安庆郡王出手如此大方,争先恐后地围住马车,争相跪下去。

众人七嘴八舌,个个命苦如黄连。

小厮随身带的两张银票和碎银,一眨眼便被安庆郡王散了个精光。

可惜,升米恩,斗米仇,那些一粒碎银子都没拿到的百姓哪里肯善罢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