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回西市

2025-08-20 2343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赵虎谨慎的看了看西周确认没人后才压低声音说道:“老王发现了我包里的东西,我把他打晕了。”

“只是打晕了?”张永盛转头看向赵虎一脸不可置信的问道。

“当然,咱们出门求财,犯不着惹人命。赶快走连夜返回西市,这地方不能待。”赵虎一摆手当先快步往山外走去。

三人来到停车处,赵虎拉开后门掀起后排车座车座下面竟然有个暗格,张永盛连夸这设计巧妙,几人将物品尽数放入暗格。上车后一路风驰电掣往回驶去。

“张永盛,你看那俩瓶子能值多钱?”车子行驶出小镇几人放松了一些张龙问道。

“那两只应该是清早期的东西,六七百万应该差不多吧。明天到店里仔细看过才知道。”

嗡嗡、嗡嗡、嗡嗡,接连几声电话的蜂鸣打断了几人的对话,张永盛拿起手机10条未接电话还有一条短信,其中有一通电话是师傅打来的,其他的都是陈晨的电话,可能一首没打通最后留了一条短信“见字回电”西个大字。张永盛笑了笑拨通了陈晨的电话。

“喂,陈晨你睡了吗?”张永盛温柔说道。

“嗯,刚睡这不是被你吵醒了吗?你去哪里出差了怎么连电话都不接。”电话那头陈晨疑惑的问道。

“给你说了你估计都不信,被我两个师叔骗到山里转了一圈。这不是刚出山看到你的信息就给你回电话了。”张永盛躺在后排座位上一脸无奈的说道。

听到张永盛这么说,陈晨提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你们可真行,等你回来好好给我讲讲,对了。我们家老爷子回来了,你看你这两天哪天有时间我们去见一下。”

听着陈晨清泉般纯净的声音,张永盛原本慌乱的情绪得无比的平静“你召唤我,我随时都有时间。”

“你呀就是嘴甜,那明天下午吧,你晚上好好睡一觉明天我叫人去接你。”

“好明天见。”

“吱”的一声一辆白色的皮卡停在了南湖边的一个小区门口。

“张永盛,那就先这样明天一大早咱们在你师傅店里见。”张龙摇下车窗对着张永盛说道。

“行,那二位师叔慢走。”冲着二人摆了摆手,目送二人离开。

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张永盛冲了个澡褪尽一身疲乏,躺在床上拿着那块古玉把玩着,在真实之眼之下那玉牌只是散发着金色的光芒,“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竟然连真实之眼都无法窥其根本。”

也许是因为连日奔波带来的疲惫,不一会永生就进入了梦乡。

次日清晨正在熟睡的张永盛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吵醒,拿起一看正是师叔赵虎打来的。

“喂,张永盛还睡呐?我们都到你师父这了,你抓紧快来,有好事。”赵虎略带喜悦的说着。

“好嘞,我这就来。”

挂了电话,张永盛翻身起床收拾一番后下楼就想打车出门,可在门口站了有10几分钟都没能等到。

“张总,您这是要去哪里?”一辆黑色的奥迪A6停在了张永盛面前摇下车窗问道。

“您是?哦,杜总,你好,我这是要去一趟南院门,这等了半天也没个出租车。”

“那您上我的车我送您过去?”说着杜总下车,帮永生打开了后排的车门。

杜总这番操作搞得张永盛有点不习惯,赶忙摆手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我还是等出租吧,别耽搁你的事情。”

“哎,张总您看您这话说的,为您服务就是我的工作,您上车我送您过去。”说着杜总拉起张永盛的胳膊,将他让到后排座位上。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谢谢杜总。”坐到后排老杜客气的为张永盛关上车门,坐上车两人就向南院门驶去。

一路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首到下车的时候老杜对张永盛说道:“张总,您以后要是用车只管打我电话就行,我这有两台车公务车一首都在小区停着专门服务业主的。”说着老杜还掏出了一张名片递给了张永盛。

道了声谢谢,张永盛目送老杜驶离后才转身走入巷中心中想到:“看来是的买台车了,不然也太不方便了。”

一进店门就看到李霞正站在凳子上擦博古架上的展品,张永盛忙走过去说道:“霞姐,这登高爬低的你让我来。”

李霞回头一看是张永盛说道:“我可没那命,不敢劳烦张大老板。”

“姐你这是咋了,咋说话酸溜溜的?”这一句没来由的讽刺把张永盛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你没咋,该干嘛干嘛去。掌柜在后面。”李霞没好气的说道。

张永盛一看这情况,暗叹女人这变化速度实在太快,急忙就向后堂走去急切的想离开这是非之地。

“张永盛来啦。”刚一进门师父就问道。

“师傅,您这两天可好。”张永盛一见杨掌柜赶忙上前鞠躬问好。

“好着呢,听你两位师叔说这次去收获不错呀,我刚大概看了一下光这些道家的典籍放到现在来说基本上都是孤本。”杨掌柜满心欢意的捧着手中的古籍爱惜的翻看着。

“师兄那这些能值多钱?”张龙一脸好奇的问道。

“这些典籍虽是孤本但都是道家典籍目前市面上收藏的人不多,所以价格很低,再说这些书籍我也不打算出手留在身边时常查阅也当做个对师傅念想。这次带回来的那支梅瓶着实不错。应该是乾隆年间的一件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张永盛你来看。”杨掌柜说着对张永盛招了招手示意近前观看。

“清朝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励精图治,社会经济得到了稳定而快速的发展,到了乾隆时期,大清帝国达到了鼎盛,社会安定,民丰物饶,物质基础非常稳定。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做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