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了,就在这看吧,永盛你把门关一下。”李霞看来人谨慎但只是让永盛把门关起来,说是关门其实也就是半掩着,这类事情在古董街里天天发生李霞只是打眼一看就知道这人十有八九又是来蒙事的,装的一付神秘兮兮的样子,掏出来的不是陶器就是青铜器,但有一样都是在河省买的高仿做旧货。
“得嘞。”听到李霞吩咐自己,永盛两步走到门口轻轻将门虚掩。
那中年黑脸男子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掏出了个布包,解开以后里面又用数层毛巾包着的,好一顿折腾以后终于取了出来一件陶器,看样子应该是一匹三彩骆驼。
待那男子将三彩骆驼摆好后,李霞饶有兴致的看了看那位中年黑脸男子道:“是这个吗?您这个藏品可不简单,是吧永盛?”
永盛冲着李霞点了点头沉默不语,两人同时看向那位中年黑脸男子,仿佛在看动物园里表演的猩猩。
“是啊,这件唐三彩骆驼是我祖传下来的东西,我爷爷交到我父亲手上,我父亲有传给我,您看这上面的三彩釉色非常亮而且这上面还有一个虎头囊,听我父亲说种器物应该是一对一对的,但是我家里只有这一个觉得不吉利,所以说想说把这个送到你们这来看看能不能给另个只有一只的人凑成双。”
“哦是这样啊,永盛来一起看看。您这件藏品打算卖多少?”
“50万。”
“呵呵50万,我记得前些年在英国铁路基金会拍卖的黒釉的三彩马当时应该是拍了1600多万港币,您这件要是真品的话要50万那我们可算是捡了大漏了。”永盛十分认真的看着那位男子说道。
“啊,还有这事情,那我这价格可不行啊,我这也得1600万。”那黑脸男人听到永盛这么说立马变脸。
“您先别急,我们看看再说,永盛啊你知道骆驼是什么时候出现在墓葬里的吗?”
“不知道,霞姐你给咱讲讲吧。”
李霞和永盛一唱一和,活像天桥底下说相声的搭档,一个捧哏一个逗哏,配合得天衣无缝。
李霞清了清嗓子,眉飞色舞地开了腔,手指还煞有介事地在展柜玻璃上轻轻点了两下:“这骆驼啊,最早是在北魏时期进入墓葬的。您仔细瞧瞧这底板——对,就是骆驼脚下这块儿——它也是北魏才有的样式!孝文帝拓跋宏,那可是鲜卑人,原本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可迁都洛阳之后,人家二话不说,首接推行汉化政策!”
她越说越起劲,手一挥,仿佛眼前站着满朝文武:“说汉语、穿汉服、学汉礼,连厚葬的风俗都给延续下来了!您说,这骆驼为啥要放墓里?一来嘛,它忠诚可靠,吃苦耐劳,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二来嘛,它可是财富的象征啊!丝绸之路上,骆驼驮着金银珠宝、绫罗绸缎,那不就是行走的‘聚宝盆’吗?”
永盛立刻接茬,眼睛瞪得溜圆,活像个发现新大陆的考古学家:“没错!这习俗一首延续到唐代,而且啊,骆驼的数量越来越多,样式也越来越花哨!”他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三彩、白陶、红陶、灰陶……其中三彩最尊贵,只有王公贵族才配享用!您知道唐朝的葬制多讲究吗?太子能陪葬一百多件,三品官九十件,五品六十件,七品西十件……”
李霞突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凑近,像在分享什么不得了的秘密:“不过啊,人家不叫‘件’,叫‘事’!九十事、六十事,听着就气派!”
永盛一个箭步凑近展品,双手比划着,表情夸张:“您看这尊三彩跨步骆驼,多精神!您瞧这姿势——昂首阔步,引颈嘶鸣,活灵活现,动感十足!”可突然,他眉头一皱,话锋一转,“可惜啊,破绽太多了!”
李霞立刻心领神会,凑过来指指点点:“首先,这高度就不对!唐代的三彩骆驼,一般都在60到80公分,可这件撑死40公分,小骆驼哪能做出这么威武的跨步?再说了,您看这虎头包——”她撇撇嘴,一脸嫌弃,“眼睛呆板无神,黑彩也太新了,半点古拙感都没有!”
永盛连连点头,手指在骆驼底板上一抹,故作惊讶:“哎哟,这土浮得跟撒了层胡椒粉似的!真要是老物件,胎土应该是蓬松的,像马蜂窝一样,哪能这么生硬?”
李霞憋着笑,拍了拍永盛的肩膀,冲旁边的大爷眨眨眼:“大爷,您这件啊,该不会是上周刚埋的吧?”
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活脱脱一对活宝。那黑脸男人开始还听得津津乐道,但越听越不对劲,最后被李霞一语道破天机才意识到自己被这两个小娃娃给耍了,恼怒道:“你这女娃娃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我不卖了。”说完那中年男子抱起那件三彩骆驼转身夺门而出。
看着那黑脸男人狼狈的身影两人不由一阵大笑,李霞更是过分冲到门外对着那人背影大喊道:“那您慢走恕不远送啦!”
良久,李霞扶着门框回到店里,擦干笑出的眼泪用笑的接近干涩的嗓音说着,“咱们这行当就是这样,蒙事的人是比比皆是,所以要在这个行当里混必须要有一双慧眼。”
“对对对,霞姐,您现在这就是独具慧眼,小弟我以后还得跟您老人家多多学习,你看那人走的时候那狼狈的样子真是搞笑。”
“不过他那件仿品做的还算挺好的,应该是河省洛市的货,听掌柜说过洛市有个非常善于修复和仿制的大家叫李德祥,专做唐三彩修复和仿制据说这几年出口的唐三彩里绝大多数都是出自他手。”
听丽霞这么一说永盛顿时来了兴致,“霞姐,那边是啥情况你给讲讲呗。”
“我也是听掌柜的说过两嘴,在河省洛市下的一个县城里整个村子都以制作仿古青铜器为生在业内有古玩界的塔寨村,制作工艺之高令人咂舌就连咱们国内很多博物馆里的仿古青铜器都是出自那里。各个朝代不同样式的青铜器只有你没见过的,没有那边没有的。”说到这里李霞突然降低了声音“之前有人拿了一只青铜鼎,咱们掌柜都差点打眼。”
“这么厉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永盛惊讶道。
“那你以为呢,咱省博里也有不少出自那里的三彩你有机会去看看,你看看在你不上手的情况下,你能不能分出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