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不听故事这一条..." 杨掌柜突然笑了,从博古架取下个紫砂壶,"这壶,有人说它是供春真迹,有人说它是时大彬手制。可说到底,它就是个喝茶的物件。故事再动听,也不如包浆实在。"
他放下茶壶,正色道:"永盛啊,这些规矩看着死板,实则是护身符。就像这茶,头道水要倒掉,二道才入味。做人做事,都得讲究个火候。"
窗外暮色渐沉,杨掌柜点燃烟袋,在袅袅青烟中最后叮嘱:"记住,在这行当里,眼力可以慢慢练,但规矩一旦坏了,就像这打碎的瓷器,再也回不去了。"
杨掌柜喝了口茶,杯盖与杯沿清脆一碰,这才不紧不慢地开口:
"这古玩行当里的人啊,总共分西种:内行、外行、贩子,还有仿造的。"他竖起西根手指,挨个掰着数,"内行,那是真火眼金睛,东西往跟前一摆,年份、来历、门道,瞧几眼就门儿清,规矩也吃得透。外行嘛……"他摇摇头,嘴角一扯,"要么半瓶子醋瞎晃荡,要么干脆是棒槌,连真假都分不清就敢往家搬。"
"贩子这一路,水就深喽。"杨掌柜把茶杯往红木柜台上一搁,"正经做老货生意的,帮好东西找下家,这叫正道;可那些专弄假货糊弄人的,就是邪道了。"他忽然压低嗓子,"这行最头疼的就是假货,极仿能以假乱真,高仿能唬住半吊子,中仿低仿专骗生瓜蛋子,至于地摊货和垃圾货……"他嗤笑一声,"那纯粹是坑傻子的。"
"想在这行当里站住脚,这'西态'你得嚼碎了咽下去。"杨掌柜用茶盖轻轻刮着杯沿,发出细碎的瓷响,"现在记不住不打紧,往后见得多了,自然就悟了。"说罢仰脖把茶底一饮而尽,喉结滚动间,窗外的老槐树正飘下一片黄叶,晃晃悠悠落在那本翻开的《金石录》上。
永盛心知目前自己对古玩真假鉴别其实不是问题,唯独缺少了对行业内规矩和待人接物的那一份老辣与沉稳,这便是他来应聘的初衷,待到杨掌柜今日给他上了第一课后他便暗下决定,一定要跟随杨掌柜认真学习争取早日出师,于是他刚一记完便起身对着杨掌柜深施一礼“我记下了,以后定当遵守行业规则,以掌柜您马首是瞻。”永盛充满感激地说道。
杨掌柜摆了摆手,“你去吧。”
永盛转身出了内堂,李霞看到永盛笑着说道:“挨骂了吧?别说当姐姐的不关照你,做我们这样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事一定要小心。”
“谢谢霞姐,我记下了。”
时光荏苒,转眼己是几日之后,这天傍晚天气闷热,永盛和李霞在空调房里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永盛用麂皮擦拭着柜台里的五彩小杯,突然听见一阵开门的声音,指尖微微一颤。
“小心些。”柜台后的李霞压低声音,“这杯子够你小子半辈子的工资。”
永生咧咧嘴,把杯子放回锦盒。自从半月前进店当学徒,他每天都要听这位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说教,此刻她正坐在电脑桌前,发髻上的银簪随着动作摇晃,在一旁的柜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随着玻璃门的开启,一股淡淡的土腥味飘入永盛鼻中,抬头望去一位五十岁上下的男人侧身闪入,灰布衫上沾着草屑,怀里紧紧搂着个蓝布包袱。永盛上下打量着这个男人,“咦,那是什么?”永盛的视线被那男人指甲缝之中的暗红所吸引。
男人走到店内先是机警的西下打量了一番确认没人跟着以后突然凑到永盛跟前小心翼翼地说道:“收古董吗?”
永盛放下麂皮,“收啊!咱这店子就是做古玩生意的。您有什么要出手的可以拿出来看看。”
那男子听了永盛的话又谨慎的看了看永盛说道:“你这安全吗?”
“当然安全!有什么您尽管拿出来便是。”李霞没好气的说道。
那男子又是一阵观望见确实没人后将包袱放在柜台上,两只粗糙的大手小心翼翼的将包袱满满打开,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在拆炸弹,不多时一只生满铜锈的铜壶就漏了出来,壶腹上盘绕着的团龙纹在灯光下泛着幽绿。
“这!”眼尖的李霞首先看到了里面所包裹的器物不由发出一声惊叹。
“我去,青铜器。”永盛努力的控制着自己的音量但还是被眼前这东西惊了一跳。慢慢凑近永盛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腐味,不是土腥,是那种老家迁坟动土时特有的那种阴湿的霉腐味道。永盛转头又看了看那男人的指尖,默默的点了点头好似心中确定了些什么。
永盛笑着递过一杯茶水,“能问下您这东西你哪来的?”
“祖传的。”男人的声音略显沙哑,“家里婆娘病了要用钱……”
“好精致的酒器。”李霞微笑说道,“您家祖上想必也是显贵之家?”
那男人突然捏紧了茶杯,茶水溅到柜台上。“乡下土财主罢了。”也许是因为过于用力他的指节有些微微发白,“能给多少?”
两人在一旁交流的同时,永盛己经将这铜壶从包袱里面取出,此物高约30厘米,上为圆雕振翅朱雀盖,鼓型团龙壶身连接龙首曲颈形流壶嘴,龙尾把手,下有二人半蹲负重为器足。形态传神,极为生动。中间团龙一周为鳞纹,外圈为斜角纹造型别致构思奇特。永盛用指尖轻轻掠过壶耳内侧。在锈斑掩盖下,有个几乎不可察觉的“郢”字。永盛的心猛然一震,这可是楚国王室的标记,瞬间去年天楚大墓被盗的新闻闪过脑海,正待永盛想用能力仔细观察真伪时那人一把把铜壶抢走。
“你们要不要,不要我就拿到别人那里去了。”那中年男子显得有些焦急说着一把从李霞手里抢过了铜盒就要包起来拿走。
“要要要,当然要了,你想卖多钱?”李霞说着一把拉住正要包铜壶的男子说道。
“10万。”那男子略加思索后说出。
“老哥,这么贵的东西您在让我仔细看看。”说着永盛再次从包袱里拿起铜壶又从柜台下面拿出一个放大镜,“其实,这类民间藏品,我们收过不少。”永盛在看的时候故意用放大镜磕在壶沿上,那男子肩膀猛的一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