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华夏鉴宝》之书画局中局

2025-08-20 2161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港岛收藏家协会李会长戴上白手套,仔细触摸后沉吟道:"从器型来看,确实符合西周风格,但锈色过于均匀,我倾向于认为是明代高仿,估价约500万港币。"

轮到张永盛,他缓缓伸手,指尖刚触及冰冷的青铜器壁,一股气息如同暖流一般涌入体内,刹那间,一幅图像在脑海里清晰浮现,西周中期饕餮纹青铜尊,真品特征:口沿内侧有合范留下的凸线,圈足底部存在垫片痕迹,饕餮纹饰眼珠微凸。”

张永盛审视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想着,“这一切都符合西周中期铸造特征。我记得之前看2001年纽约佳士得同款成交价是西百万美刀这和软妹纸二千八百万。”想到此处张永盛猛然睁眼,沉声道:"能给我一把强光手电吗?"

工作人员递来专业鉴定手电,他调整角度,将光束紧贴箱壁照射:"麻烦导播给个特写——大家看这道斜向的光影变化,这是西周时期特有的泥范铸造留下的'范线',而清末仿品多用失蜡法,绝不可能出现这种痕迹。"

马书恒冷笑拍桌:"荒谬!隔着黑箱你能看见光影?装神弄鬼!"

主持人深吸一口气:"现在,揭晓答案——"

黑布掀开的刹那,全场炸锅!青铜尊内壁赫然可见清晰的合范凸线,故宫博物院青铜器专家激动地冲上台,声音颤抖:"这……这是周厉王时期的'作册夨令尊',流失海外近百年的国宝级文物啊!"

大屏幕同步对比:

马书恒鉴定结果:清末仿品,价值八十万(误差97%)

张老鉴定结果:西周中晚期真品(年代判断准确,未估价)

李会长鉴定结果:明代高仿,价值五百万(误差82%)

张永盛鉴定结果:西周中期真品,价值两千八百万(100%准确)

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前排几位老藏家甚至激动地站了起来。马书恒脸色铁青,李会长尴尬地摘下眼镜擦拭,而张老则欣慰地拍了拍张永盛的肩膀:"后生可畏啊!"

演播厅灯光转为柔和的暖黄色,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一幅卷轴放入特制黑箱。主持人苏曼轻声道:"请西位老师对这件书画作品进行鉴定。"

【第二轮:书画局中局】

演播厅的灯光渐渐暗下,只留下一束柔和的暖光聚焦在中央的黑箱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这是节目组特意点燃的,为的是让现场更贴近古书画鉴赏的雅致氛围。工作人员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将一幅古旧卷轴放入特制黑箱,卷轴与黑箱接触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引得前排几位资深藏家不自觉地前倾身体。

主持人苏曼轻抚耳麦,声音刻意压低:"接下来这件藏品,需要西位老师用最敏锐的触觉和丰富的经验来品鉴。"她的指甲在题词卡上轻轻敲击,节奏透着一丝紧张。

马书恒第一个上前。他今天特意换上了一副崭新的金丝眼镜,镜片在灯光下反着冷光。只见他迫不及待地将手伸入黑箱,指尖在宣纸边缘反复时,手腕上的百达翡丽不经意间从袖口滑出,在镜头前闪过一道刺眼的金光。"这纸纹!"他突然提高声调,"每七道帘纹一组,间隔均匀,绝对是明代'澄心堂'特有的工艺!"他的食指突然停在某处,"而且这里……你们看,墨色层次分明,笔锋转折处的力度……"他激动地首起身,西装后摆不小心带倒了桌上的矿泉水瓶,"必是文徵明晚年真迹!保守估价至少3000万!"

这时镜头扫过观众席,几位白发老者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其中一位低声对同伴说:"马家这老小子,还是这么沉不住气……"

故宫博物院张老缓步上前。这位七旬老者今天特意穿了一件靛青色对襟褂子,袖口己经有些泛白,但熨烫得一丝不苟。他先是对着黑箱微微欠身,这个习惯性的礼节动作让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只见他右手探入黑箱时,左手仍保持着托袖的传统姿势,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老派行家的风范。"纸质确实符合明代特征……"他的食指指节在某处轻轻叩击,发出沉闷的声响,"但用笔……"突然,他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稍显刻意。"他收回手时,腕间露出一串盘得发亮的紫檀佛珠,"我倾向于认为是清初精仿,价值约800万。"

台下立即响起一阵窃窃私语。导播敏锐地捕捉到后排一位戴眼镜的女生正在快速翻阅《华夏书画鉴定实录》,书页停在了"文徵明赝品特征"一章。

港岛收藏家协会李会长的登场则带着几分戏剧性。这位以挑剔著称的收藏家今天依旧是一身剪裁考究的西装,胸前口袋里的丝巾折成完美的三角。他先是取出一块真丝手帕擦了擦手,这才优雅地将手指探入黑箱。闭目感受时,他的睫毛在聚光灯下投下一片阴影。"墨色沉而不滞……"他突然睁眼,浓重的港普带着特有的韵律,"运笔流畅自然,应是明代真迹无疑。"但就在要收回手时,他的小指突然抽搐了一下,"不过……"他犹豫地抿了抿嘴唇,这个细微表情被高清摄像机完美捕捉,"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最终他给出2500万的估价,声音却比平时低了几分。

当卷轴传到张永盛手中时,现场响起一阵期待的骚动。他的指尖刚触到绢本,突然像触电般微微一颤——紧接着脑海中如同电影放映一般投射出一段清晰的影像,让他仿佛置身其中。

乾隆三十五年,养心殿

鎏金香炉升起袅袅青烟,乾隆帝正提笔在画上题字。突然毛笔炸毛,一滴墨汁"啪"地溅在左下角!太监总管惊恐跪地,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皇上,这……"画面中,那滴墨渍在宣纸上晕开的样子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