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夜游大观园

2025-08-20 2214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两人酒饱饭足之后,两人继续行进在这古色古香的街道之上,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各家店铺门前摆着各式古玩,从青铜器到瓷器,从玉器到文房西宝,琳琅满目。

“永盛兄弟,这边的聚宝斋可以去看看。”宋飞指着街角一家古色古香的店铺说道。那店铺门楣上悬着黑底金字的匾额,两侧垂着大红灯笼,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醒目。

“走,进去看看。”张永盛整了整衣领,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两人刚跨过门槛,檀香的幽香便扑面而来。店内光线柔和,博古架上错落有致地陈列着各式古玩。正在茶案前品茗的掌柜见有客到,连忙放下青花盖碗,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

“哟,这不是王队长嘛!”掌柜搓着手,声音洪亮得像是见了老熟人,“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王鹏爽朗一笑:“嗨,这不是来了个朋友,想逛逛古玩城就跟着转转,”他拍了拍张永盛的肩膀,“来来来,把你们店里的东西给介绍介绍,那些现代工艺品就别往外拿了,我这朋友可是行家。”

掌柜闻言,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几分,眼角的褶子都挤成了菊花状:“您这文物局的大科长来了,我们就是有十个胆子也不敢耍花样啊!”他转身走向柜台,从身后的保险柜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块白玉无事牌,“您二位给掌掌眼,这可是前些日子刚收的老物件。”

张永盛接过玉牌,指尖立刻感受到沁凉的触感。他走到窗前,借着天光仔细端详。玉牌通体莹白,边缘处泛着淡淡的黄晕,雕工古朴大气,确实像是清早期的物件。

“还有别的吗?”张永盛将玉牌放回丝绒托盘,语气平淡。

掌柜闻言一愣,绿豆般的眼睛滴溜溜转了两圈:“先生不喜欢玉石?”他凑近几分,压低声音道,“这可是清代早期的东西,正儿八经的和田籽料,您看着包浆、雕工绝对的老物件……”

“东西不错,只是不合眼缘。”张永盛礼貌地笑笑。

“那……字画您可感兴趣?”掌柜不死心,突然眼睛一亮,“我这边有一幅林散之先生的墨宝,您稍等我给您拿过来。”

王鹏挑了挑浓眉:“哦,是当代草圣的真迹?”他狐疑地盯着掌柜,“你可别拿副临摹的出来糊弄事。”

掌柜擦了擦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珠,赔笑道:“这也是前几天有个朋友送过来寄售的,说真的我还真有点拿不准您两位也帮着给看看。”说着从黄花梨画筒中取出一幅立轴,在红木案几上徐徐展开。

王鹏冲着掌柜摇了摇手说道:“你要说是陶器、青铜器这些我自认还是有几分眼力,这绢本字画我还真不行。”他转向张永盛,眼中带着期待,“张永盛兄弟,这些是你的强项你帮着给瞅瞅?”

张永盛没有立即答话,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副白手套戴上。他俯下身,修长的手指轻轻抚过绢面,感受着纸张的质地。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不由心中暗笑,就目前自己这个水平,在不开启真实之眼的情况下,拿两件玉器自己还能勉强看看,但论到这字画,那自己还真就是个“雏”。但话又说回来谁叫咱有呢!运气于眼再看这房间,一片灰气笼罩,只有刚才看过的那件无事牌泛着淡淡的绿光,民国无事牌价值3000元。

张永盛负手而立,目光如炬地审视着这幅《山行》草书。他修长的手指轻轻划过“远上寒山”的题跋处,嘴角泛起一丝了然的笑意。

“这幅字……”张永盛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乍看确有几分林老的神韵。”他指尖轻点“寒”字的转折处,“但细看这笔势,少了林老特有的洒脱气度。”

掌柜的脸色顿时变得不太自然,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强撑着笑容:“先生何出此言?这……这可是……”

张永盛不疾不徐地说道:“林老作书,惯用长锋羊毫。这种笔含墨,这种笔笔头含有的墨水很难控制,但也正是如此才体现出林老运笔的变化这是他老人家独到的技艺,这点别人学不到。”他的指尖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提按转折间自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说着指向眼前这幅字的某个笔画,“而此处转折生硬,显然是临摹者功力不足所致。”

掌柜的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活像个变色龙。他干笑两声:“先生未免太过武断了吧?这才看了几分钟就……”

“王哥,”张永盛不再多言,转身对王鹏说道,“走吧咱们再去别的地方转转。”他的语气虽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走出店门,王鹏忍不住问道:“这就走了,他家东西挺多的不再看看了?”

张永盛摇摇头,压低声音:“他家没什么真东西。”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像是一位期待品尝美食却发现食材不新鲜的老饕。

王鹏拍拍他的肩膀,会意一笑“行,那咱们再往前面看看。”

"永盛兄弟,你看这家'博古轩'如何?听说最近进了批新货。"王鹏指着路边一家门面不大的古董店,招牌上的金漆有些剥落,却透着几分古朴。

张永盛看着店铺顾不得牌匾,眼睛闪过一丝兴趣:"走,进去瞧瞧。"

店内光线昏暗,檀香的味道与岁月的气息交织在一起。柜台后坐着一位六十开外的老者,正专心擦拭一只青花瓷瓶,见客人进来,只是微微点头,并未起身相迎。

张永盛的目光扫过陈列架上的各式物件,突然在一件玉器前停住了脚步。那是一件青白色的玉佩,表面雕刻着精细的凤鸟纹饰,边缘处有自然的土沁痕迹。

"老板,这件能拿出来看看吗?"张永盛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老者这才放下手中的活计,慢悠悠地走过来:"先生好眼力,这是上周刚从陕省收来的,据说是商周时期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