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你这来的确实不巧,”王队长指了指旁边刚清理出的陶器碎片,“早晨咱们这坑里还出了一件青铜鼎不过己经送到指挥部了,这现场这会就剩下这些零碎了。”
张永盛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捡起一块陶片:“没事,我其实就是想亲身参与一下现场的发掘工作,原来在店里,古董接触的不少但是这生坑货还确实没咋见过,一时好奇就想来学习学习。”他着陶片上的纹路,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王队长会意一笑,转身招呼助手:“去拿套防护服来!”他回头对张永盛说,“既然张先生有兴趣,不如亲自下坑试试?”
宋飞看了看手表“师弟,那就让王队长带你在这练练手,我就先回指挥部了。”
“行,师兄您就先忙您的吧!”
待到张永盛将防护服穿起,王队长倒是不着急下坑,而是指了指西周的发掘现场而是指着西周耐心讲解起来:“张先生你看,我们所站的地方在考古的专业术语里叫做隔梁,隔梁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叫探方。5X5米探方为标淮探方。主体部分先发掘,形成掘坑。若干相邻探方在主体部分发掘时,诸掘坑被隔梁分隔开来。隔梁一般是在主体发掘完之后才发掘。关键柱往往保留,不发掘;若发掘应在与关键柱相关联的西个隔梁被发掘掉之后,才可以发掘。我们正前方的是本次考古发掘以来发现的最高规格的墓葬编号M139坑,最近在业内引起轰动的甲骨卜辞就出土在这里,走我们下去看看。”
说完王队长拉着张永盛慢步从阶梯下入坑内,找了一处没人的地方示意张永盛和他一起蹲下,递给了张永盛三样清理工具介绍道:“这是毛刷、手铲、和喷壶这手铲除了你手里的方头铲以外还有尖头的都是用来划定土层界限它和刮面的你别看他不起眼却是考古发掘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物件,一旦文物出土首先要进行初步清理那就需要用毛刷了,那么喷壶呢就是为了保证考古现场湿度防止文物因土壤干燥而造成损坏。”王鹏示耐心地为张永盛示范着使用方法,“来吧,接下来你上上手,先用着手铲把表面的脏土刮掉,让鲜土漏出来。”
张永盛按照指导,小心翼翼地开始清理表层泥土。
“对,就是这样。看到了吗,那边的土质颜色和附近的都不一样用手铲这个范围画出来。”王鹏看着渐渐进入状态的张永盛在一旁耐心地指导着。
“王队长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要把这画出来?”正在清理的张永盛突然抬起头问道。
“它是有别于其他地方的遗迹现象。你在往外刮刮,把这个边找出来,然后顺着边往下挖!”王鹏指着一处颜色的界限说道。
“这个我明白,是怕伤着文物对吧?”
“还真叫你说对了,挖吧!看看你的运气怎么样。”说罢王鹏结束了对这个实习生的指导起身站到一旁静静地看着。
张永盛蹲在地上,小心翼翼的用手铲清理着地面,生怕用力过猛将下面的文物伤着,就这样一个多小时以后一个寸见方的边界被初步确定出来。
“妈呀!这活可真够呛!比我小时候锄地都累!”确定完边界的张永盛站了起来,狠狠地伸了个懒腰,捶打着酸痛的背部。
“哈哈哈”周围的工作人员都被他这副模样逗笑了。
王队长走过来拍拍他的肩:“你这才哪到哪呀!我们这些人一挖就是一年!”
“哎呀,您这两下锤的是真舒服!”张永盛眯着眼睛似是在享受一般。
王鹏看了看张永盛清理出的区域,“怎么样还要不要继续?”
“那必须继续呀,今天怎么着也得把这块清理出来!”张永盛看了看那一尺见方坚定的说道。
“好,那接下来就继续吧,你可以逐层慢慢用铲子头去抠土。”王队长一边说一边比划道。
说干就干,张永盛抹了把汗,重新蹲下身。就在这时,手铲突然碰到一个硬物,发出“叮”的一声脆响,张永盛的心瞬间就提到了嗓子眼。
“哟,手气不错呀,这是要出货了!”王队长眼睛一亮,“别着急顺着发出声响的地方慢慢向外清理。”听到声响,一旁的王鹏立马转过头来继续指导张永盛发掘。
张永盛安奈这心中无比激动的心情,用颤抖的手握着手铲,一点一点的将泥土拨开,不多时一枚箭矢尖头漏了出来,不敢有丝毫怠慢张永盛取出毛刷一点点不断重复的刷着,随着附着物的掉下,一枚破损的箭矢出现在了张永盛眼前。
“呼!”长长的出了口气,张永盛拿起那枚破损的箭,矢期盼着会有那神秘的暖流,可是等了良久,想象之中的事情却并没有发生。张永盛心里想着:“看来想要得到那种气流物件不仅要老害的有一定的价值。”
“张先生,张先生!”王队长见他出神,轻声唤道。
“嗯?”张永盛回过神来说道。
“怎么还发上呆了,不就是枚箭矢吗!不至于的!”王科长看见张永盛拿着破损箭矢发呆以为是被自己的发掘成果所感动,打趣说道。
张永盛看着王科长煞有介事的说道:“哎……王队长您看您这话说的,这毕竟是我第一次亲手出土文物,虽比不上那甲骨卜辞珍贵,但是与我而言也有特别的意义。”他凝视着箭镞上斑驳的铜锈,“别看这小小的一枚箭矢,也蕴藏着老祖宗的智慧结晶。”
王队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暗道:“这名家带出的徒弟就是不一样,来体验生活还这么认真。”转而说道,“张先生,没看出来您对这考古还挺有见解的。”
张永盛一遍扭动着酸困的腰,一边跟王鹏客套着,“王科长您说笑了,我这点认知跟您比起来还是相差甚远,还得跟您多学习。”
王鹏冲着张永盛摆了摆手,“哈哈哈,咱们互相学习,那您在这接着挖。我去其他地方看看。”
夕阳西斜时,张永盛又清理出一件破损的陶豆。虽然疲惫不堪,但收获的喜悦让他忘记了腰酸背痛。